APP下载

新知青年

2022-03-01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知

心怀好奇,追求新知

2019年夏天,B站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像往常一样更新了视频,没想到投稿作品《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让他一月内涨粉百万。这个视频只是何同学向外界介绍自己的敲门砖,之后他又陆续推出600万人合影、对话库克等爆款视频。第一次“出圈”后收获的149万粉丝并非他的顶峰,3年过去,870万+粉丝的背后是少年持续的求知与进步。

小智发送了“下次一定”的弹幕,默默“一键三连”后才关掉何同学最新发布的视频。大学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在读的他是何同学的忠实粉丝,和偶像一样,他也经营着一个自媒体账号,尽管只有5个粉丝,但他仍会为了一个选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买些“道具”动手钻研。“我的选题是独一无二的,做视频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学习、探索的过程,这个世界留给了我们太多的问号。”

对世界好奇、独立思考、积极尝试和探索,是何同学和小智的共性,这类年轻人也被贴上“新知青年”的标签。他们活跃在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新知青年概念虽新,但“新知”却是个老说法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就曾出版过一套《新知文库》丛书,译介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新知青年”也早就存在,凿壁偷光的匡衡、头悬梁的孙敬、锥刺股的苏秦是老前辈,电视剧《大江大河》里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宋运辉也算得上是一代人的缩影。所以“新知”的内涵历久弥新。

早就存在的新知青年如今才“上了户口”,这恐怕和当下的“躺平文化”脱不了干系。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再现了一些人的真实生活。“我既没有梦想也没有存款。”“每一个人都想成为野兽,却因为内心的考量,活得束缚又艰难。”扎心的台词正是无数人的躺平之源。但更多人一边喊着躺平一边偷偷努力,只是借着“口嗨”减压,他们仍在期待学习更多新知识。当薛兆丰科普经济知识、罗翔科普法学知识、刘擎科普哲学知识在大众视野里形成了一种新潮流,科普者们便也成了明星般的新偶像,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学习的价值和知识的用处。

如何才能成为新知青年?行动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最后一次在课堂上主动举手是什么时候?”这也是何运晨在知乎新知青年说中提出的问题。不仅不会主动举手,提问时还总低下头,可能就是我们好奇心减弱的表现。儿时我们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长大后却成了一本无字书。所以保持好奇心,就是你迈向新知青年的第一步。

大众眼中的新知青年,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之于自己,他们可以是何同学、老番茄、谷爱凌、郭文韬,却唯独不是“我”。其实新知青年并不设门槛,如同开头提到的小智,只要我们不甘于现状、不停止学习、敢于向世界提问,就已成为其中一员。

知识改变命运或许需要经过漫长的积淀,在那之前,当我们持续对世界保持好奇,对问题充满思考,至少我们可以不被焦虑感染,能独立、进取、健康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新知青年,为世界书写一个答案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知青年。百年前有李大钊、陈独秀,如今有薛兆丰、罗翔,更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在逐渐成长,用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对世界的好奇,释放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好奇心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大的动力。而知识、能力、學习力,推动着好奇心前行。不管是做科普、做手工,还是进入运动、脱口秀等领域,这个世界给了年轻人太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舞台。或许,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某些属于自己的可能性。

#博物

做科普是因为对万物满怀深情

无穷小亮

《博物》副主编,在互联网上做博物科普而成为百万网友的生物老师

小亮从小就喜欢昆虫。他甚至会把虫子捉回去养起来,做成标本,并在笔记本上分门别类地记录观察结果。他喜欢那些看似微小却不凡的生命。本科学习植物保护学、硕士学习昆虫学的经历,让他有了很多机会进到山里,去观察大自然的呼吸与脉搏,感受万物的灵性。

小亮把那份热爱炼作了专业。入职《博物》杂志,负责博物微博账号那几年,他以趣味的方式解答大家关于动植物的问题,带火了生物学这个冷门学科。其实生物学的范畴很广,小到菜市场中不认识的蔬菜,大到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都包含其中。好奇是人的本能,解答大家的问题是小亮的职业,也是他的兴趣。

大家遇到不认识的东西,都会在网上@他。尽管小亮拥有广博而专业的知识,但他也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回答网友问题前,他会查阅各种资料,请教其他专家。在看似幽默不正经的背后,他输出的每个知识点都在追求准确无误。从文字到视频,在科普的形式上,小亮也在不断创新。学习于他而言,是一件没有止境的事。

#文史

阅读让人以另一种方式看世界

张佳玮

自由撰稿人,拥有博古通今的阅读量,这让他几乎答遍知乎上的问题

张佳玮文能说历史、侃艺术,武能聊金庸、评球赛,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能答。

他博览群书,但读书却不抱目的,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他曾列过一个书单,里面有大师之作,也有名不见经传之人的书;有诗词歌赋,也有哲学思辨;有正史野史,也有随笔杂谈——阅读杂食属性可见一斑。

与大量阅读相对应的是高产。他在虎扑发表上千篇帖子,精华帖多达近500个;在知乎回答了3600多个问题;还出版了随笔集《无非求碗热汤喝》、小说《爱情故事》、传记《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译作《浮生六记》等30多本书籍,在文字的世界里尽情跨界。

张佳玮还曾去巴黎学过古典艺术,但他说,学它没什么用,纯粹是觉得好玩儿。无论是文字还是艺术,都是创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构筑一个世界,里面藏着他们的幻想、记忆与智慧。这世上有许多东西值得看、值得学,它们不一定能立刻起作用,但或早或晚,那些经历、知识能给我们带来乐趣,让我们看到更宽阔的世界,甚至重塑我们的人格。

#传统文化

在岁月里打捞影响世界的技艺

李子柒

YouTube订阅量最高的中文博主,她用视频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李子柒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爷爷是乡厨,村里婚丧嫁娶爷爷都会去帮忙。跟着爷爷,她学会了很多做菜的诀窍。穷人孩子早当家。爷爷去世后,李子柒不得不过早离开学校,负起生活的重担。直到奶奶生病,她才决定放弃工作回乡。正是那时,她开启了视频博主的生涯。她把从爷爷奶奶那里习得的下厨、竹编等技艺拍成视频,这些视频受到网友喜爱。

既往的知识与经验总是有限,不断地学习让“李子柒”这三个字有了无限的空间。为了学习各种非遗技艺,她找来影像、文献资料,对资料里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遇到不会的,便去请教专业师傅。她记下了三个笔记本的技术要点。

她在视频里做蜀绣,做草木染,做手工纸,做木活字,再现了太多沉淀在悠久岁月里的传统技艺。为了做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她特地跑到甘肃拜师学艺。拉面并非一日之功,回家后她又练习了一个多月,才敢打开相机拍摄视频。

她的视频在国外迅速走红,成为YouTube上目前粉丝订阅最多的中文账号。央视新闻评价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工艺制作

千锤百炼,用匠心对话古蜀匠人

才浅

工艺制作博主,因用黄金和传统工艺复刻三星堆金面具和手杖而出圈

才浅喜欢做手工,喜欢传统文化,他擅长用自己掌握的工科知识,将木头制成动漫里的炫酷武器。某些工艺本可以用錾刻实现,他偏偏用上光学、电学、磁学知识来实现。在他看来,这种挑战不仅是创意,更是对工艺制作的信念感。

三星堆出土500余件文物的新聞震惊世界。才浅在新闻里见到了让他心潮澎湃的文物——黄金面具。三星堆的黄金面具残片勾起他无限的想象:三千多年前,古蜀国的匠人是如何打造这面黄金面具的,黄金面具的完整模样是怎样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他找到文物专家的研究,结合自己对古蜀纹饰的了解,绘制图纸。他斥巨资买下500克黄金,千锤百炼打造出面具的初步形态,然后再加工细节和还原纹饰。他打造的三星堆黄金面具,受到国家文物局、三星堆博物馆的关注。随后,他又打造了三星堆文物里最大的黄金文物——黄金手杖。

无论是黄金面具还是黄金手杖,他在打造的过程中都遇到过不少难题。在克服难题的过程中,他对材料、工艺有了更多的理解,他就这样以自己的方式去追寻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工匠技艺。

#科技

鬼点子够多,科技就更像魔法

何同学

科技博主,22岁采访苹果公司CEO库克,5G测试视频被央视点赞

何同学的科技视频更新频率并不高,但几乎每次出作品,都会上热搜。这是这个小小少年心里埋藏的巨大能量。

他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是2019年那次5G测试,直接收获了人民日报、央广和新华社的转发。后来,他做过VR眼镜技术测评,将苹果淘汰的Air Power升级为更有趣的Air Desk,还将自己毕业设计的理念用于制作将天空中的星星排成图案的视频。他每次用到的材料并不罕见,可贵的是他的创意,对科技产品的应用与前景思考,以及制作这些作品时传递出的人情味。

此前他也曾自我怀疑,别人在读书、考研、出国的主流赛道上做出成绩时,自己投身于制作科技视频是不是“误入歧途”?但当他用想法、科技知识以及动手能力,一次次做出惊艳大家的作品且收到正向反馈时,他知道这一切值得。家人的认可,更是他输出创意时收到的最温馨的反馈。

他从未冷冰冰地介绍产品和技术本身,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这也是他做的科技视频里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在他的视频中,大家能看到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少年脑海里关于科技的浪漫想象与美好愿望。

#体育

酷爱运动,但更热爱伟大中国

谷爱凌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荣登2020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2021年10月,谷爱凌搭档易烊千玺,参演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传递故事短片《冰雪之约》。正是这部短片,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天才滑雪少女。

谷爱凌是中美混血儿,2003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在美国长大的她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每次妈妈带她回北京探亲,她都很开心“回到了家乡”。对中国的归属感让她在15岁时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加入中国国籍。

3岁第一次接触滑雪时,谷爱凌就展现了她的天赋。7岁那年,妈妈送她加入专业滑雪队。14岁之前她就拿下9个全美冠军。在滑雪赛道展露出非凡天赋的谷爱凌,得知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时,开始渴望代表家乡参赛。入籍中国后,谷爱凌保持了良好状态,7个月内勇夺7金2银。

备战奥运期间,谷爱凌没有放下学习,她在满分1600分的SAT考试中拿到1580分,顺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闲暇时,她接受了Vogue、Elle等杂志的拍摄邀约,参加了巴黎时装周。

从滑雪天才、高分学霸到时尚宠儿,谷爱凌展现出人生丰富的可能性。这个女孩,不仅让人们对冬奥会的冰雪项目有了更多期待,也用自己丰富的经历向人们传达着一个观点——不止追求金牌,人生还有更大的价值。

#艺术

换个角度看艺术,艺术好好笑

小顾

艺术科普作家,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艺术解读,让艺术更接地气

小顾并非艺术科班出身,做平面设计的他顶多算和艺术沾边。或许正是这样的身份,让他有了看艺术的不同角度。

某次小顾和朋友去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看展,一睹印象派大师莫奈的风采。小顾生性话痨,害怕冷场,看展前,他做了很多功课。朋友虽然仰慕莫奈,却看不懂画。小顾便用自己的话,噼里啪啦地把提前做的功课讲了出来,没想到朋友听得津津有味。

于是,他开始在网上写“小顾聊绘画”。没想到写到第四篇,就已经有很多明星在转发他的微博了。独特的审视角度,巧妙的细节捕捉,背后有趣的故事,他幽默又话痨的文本,让很多人看到艺术并非那么高高在上。

在小顾看来,艺术不应该居庙堂之高,它就像一间房子,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去。艺术也可以是夸张的、诙谐的、无厘头的。非科班出身的他,没有专家教授的头衔,做的只是大量阅读艺术书籍,看画家传记,看纪录片,然后再将知识打碎重组。或许有人认为小顾不够“专业”,却忽视了把学习到的东西内化成一种能力,就是一种专业。他把很多人都带到了艺术面前,或者说把艺术带到了人们身边。

#脱口秀

我说个笑话,希望你能开心点

鸟鸟

北大创意写作专业研究生,内向的她用精彩的文本和觀点给人带来快乐

鸟鸟是个脱口秀新人。和其他脱口秀演员开朗的性格不同,鸟鸟非常“社恐”。看了多年脱口秀的她,直到2019年末才第一次上台表演。那次演出,鸟鸟讲了五分钟和妈妈相处的琐事儿,效果并不理想。表演失败后,鸟鸟回到老家考了事业单位编制,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但鸟鸟对脱口秀的热爱没有终止,她在生活中的感悟促使着她去表达。2020年8月,鸟鸟再次鼓起勇气表演了脱口秀。这次她成功逗笑了观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脱口秀生涯。

不断地学习脱口秀知识,让鸟鸟的成长速度很快。她在《脱口秀大会4》上,靠着鬼才的逻辑,用武松打虎的故事,讲述自己内向的性格,引起“社恐”青年们的共鸣;她讲“颜值焦虑”,讲自己作为普通女孩的感受,创意地将“楼兰美女”和“干尸二号”进行对比,用荒谬的假新闻让大家会心一笑。

鸟鸟看似沉默、拘谨、怯生生的,却能勇敢地将自己的经历消化,再用幽默的方式表演出来,让观众们开怀大笑,带领观众用微笑去抵抗不幸,用荒诞讲述真实。在北大的学习,让她的文本有足够的底蕴,她也在用另一种方式诠释文学的魅力。

新知青年进化论

易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是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的特点。

大约10年前,时任宝洁公司首席运营官的罗伯特·麦克唐纳就曾说“这是一个VUCA的世界”。VUCA即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和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这是一个正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世界,因为未知,我们时常感到茫然、焦虑,但与此同时,机遇也交织其中。

在VUCA时代,我们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手握标准答案,但新知青年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答案。他们的选择对我们或许是一种启发。

敢于做一朵特立独行的浪花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曾在全网刷屏的青年宣言片《后浪》里,几乎每一句话都能让人热血沸腾。然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混剪的热烈青春,也让不少人感到不适。“就像学校里学生会代表演讲,讲的是他们,与我关系不大。”这条高赞评论让很多人产生共鸣。

在“过来人”眼中,现在的青年人生逢最好的时代,然而“少年维特的烦恼”并不会因此而消失。眼前的生活,正让人们体验着真实的苦恼与迷茫。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正在过的以及理想中的生活,也并不轰轰烈烈。在平凡的世界里,生活可以有无限种模样,不必强行套用视频中的“后浪”模板。

在问题面前,青年人追求的也并非所谓的权威解答。“让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直接去要一个答案,这是有问题的。年轻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寻找和给出一些答案,而不是直接去听从权威。”一位拒绝了向前辈提问的18岁高中生如此说道。

知识付费如火如荼,似乎一切都有答案。日历、茶包或瓶盖上,也随处可见智慧之语。就像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在《巴别塔图书馆》里描写的那样:“一座广大无边的图书馆里藏着所有文字记载,在图书馆某处藏着一本书,这本书解释了这座图书馆存在的原因以及使用须知。”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这座图书馆。然而,知识本身并不构成前进道路,他人的经验和答案也不能替代自己的思考和尝试。自己的路得自己走,图书馆的那本书也可以由自己写。

或许,这正是新知青年的行为逻辑。他们并非不向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不尊重智者、不崇尚知识,他们只是不满足于已有的认知、不随波逐流,敢于“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中做一朵特立独行的浪花。

遍地是问号,便用行动去探路

2021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955位初中生以《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为题,写下对未来的思考。不负责任、碌碌无为、只会复制粘贴、带着偏见生活、有人设却没有独立人格……他们统统拒绝:“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青年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成为怎样的人,更加不影响他们上下而求索。

努力生活的菜老师是一位UP主,她在视频《支教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里记录下自己的支教经历和思考。支教前,想象中山区的孩子求知欲旺盛,读书是他们的唯一出路,支教的哥哥姐姐扮演着天使角色,将为孩子们的学习添上点睛之笔。然而现实是,那些孩子的基础通常很差,能考上高中的比例非常低,他们的人生选择大多是另一种模式,而那是菜老师所不熟悉也不能妄加评论的。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有限,能做的只是认识到问题所在,认清脚下的路,然后继续做好自己的事。

支教结束离开前,菜老师收到一名学生送的苹果,不大,上面还有一个因挖去了坏掉部分而留下的小洞。回到办公桌前,她任由眼泪“吧嗒吧嗒”地掉,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并没有因外界的影响而变得麻木。尽管她仍不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可以确定的是,她不想做一个因现实与理想不同而自怨自艾、因遭遇困难而轻易忘却初心的人。

直接用行动书写答案的人还有很多,传承非遗、分享知识、教做美食、记录日常……众多自信的、开放的、包容的、专业的新知青年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打造新的天地。

用新知精神为“进化力”充电

知乎新知青年大会上,五条人乐队的成员仁科发表了演讲《谢邀,我愿追逐空中的答案》。他说,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而当我们抛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不是没有答案,只是答案飘在空中,多种多样。我们能做的,是用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去获得它、把握它、追寻它。追寻答案,就是发现更大的世界,构建自己的世界观。

每天都有无数人在发问: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寻找乐趣、如何探寻真相?每天也有无数人在回答,基于自己的身份、知识水平,分享自己的答案与观点。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新知青年不断成长、持续进化。

那些独立思考、认真分享的人,都可以是新知青年。他们的问答,从日常生活中的怎样高效换被套,到宏大的全球变暖有何危害、时间有没有起点和终点等,无所不包。知识不分贵贱,新知青年不设身份的“三八线”。

保有好奇心、想象力、学习与探索的热情和动力,是新知青年的底色,也是新知精神的内涵。在VUCA时代里,前方没有固定答案,但每个人都可以做进化中的新知青年,去书写自己的答案。

新知青年成长ing

聊了这么多新知青年,那么,你知道新知青年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吗?请你以编辑部给无穷小亮画的能力图为例,完成你对自己心目中的新知青年的评价吧!

填完了新知青年的能力图,请你通过以下问题对自己进行分析,完成自己的能力图,并把你的能力图分享给我们吧!

自我分析

1. 当我遇到问题时,求知欲是否强烈?

A. 非常强烈,不得到答案很难甘心

B. 一般吧,太困难就算了

C. 不强烈,不知道也没啥

2.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我是如何处理的?

A. 善用书籍和网络,一定要自己弄懂

B. 还是去问问别的擅长的人吧

C. 既然不擅长,还是不处理了吧

3. 面对有争议的事件和问题,我一般会怎么做?

A. 先了解清楚情况,再保留自己的看法

B. 先看看别人怎么说

C. 不太想管,有爭议就有争议吧

猜你喜欢

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辛风杨
吴木松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专家防暑忠告
探究教育改革中旅游专业教学新知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