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丛生的“种草经济”
2022-03-01胡姚雨
胡姚雨
你“打卡”过网红景点吗?为“亲测好用”的东西买过单吗?看到“博主同款”也想要拥有吗?随着“种草经济”日益火爆,我们渐渐发现,种草有风险,拔草需谨慎!
“种草经济”火了后,自己拔的草跪着也要吃完
互联网语境下的“种草”早已不是林业劳动了,而是一种营销用语,用来指代“通过别人的推荐、分享从而想要购买同类商品”的过程,它和另一个网络流行语“安利”异曲同工。随着直播行业的火爆,这种给消费者拼命“种草”的行为,又被称为“带货”,并催生出李佳琦、薇娅等“超强种草博主”。
由“种草”衍生,“长草”是指消费者被其他用户“种草”后,产生了想要消费的念头。直到真正购买了相应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才算完成了“拔草”(“拔草”也有另一种解释,即消除或叫停某项消费的欲望。本文指完成购买)。
从“种草”到“拔草”,便形成了“种草经济”,其最大独特性在于——用户通过线上分享功能所引发的“社区互动”,吸引其他用户去消费,这些用户反过来又会进行更多的线上分享,从而形成一个正循环。这正是“种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一大原因。
随着“种草经济”的发展,Z世代的年轻人成了其主流群体。网络中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有76.6%的“95/00后”会“种草”网红推荐产品,其中18.8%的人在足够信赖的博主推薦后,会选择直接购买。
尽管“种草经济”持续火热,但“翻车”事件也屡见不鲜。2021年10月,有网友前往小红书博主“种草”的某网红景点打卡,到了后才发现“滤镜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根本货不对板。经用户举报,小红书最终进行官方道歉,还表示以后要出个“踩坑榜”帮大家避雷——“踩坑榜”这种东西,简直就是“打脸+公开处刑”。
受困于杂草丛生的环境,“种草经济”才火了没多久,口碑就持续下跌。看来,这届网友很快就要学会“反种草”了!
透视“种草经济”:互联网语境下的“消费聚集”和“规模经济”
“种草经济”得以出现,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营销“去中心化”的期待。
过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广告媒介相对单一,商品营销主要依靠电视、平面广告等手段,商家就是营销的“中心”,包装、宣传都由他们说了算。
社交媒体发展后,信息传播效率、互动模式发生变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时代到来,“种草经济”随之产生。这种由消费者而非商家来推荐产品的方式,显得更具“民意”,毕竟一个普遍的心理是,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同类消费者的反馈。这种“去中心化”的营销模式,本质上就是“口碑营销”,也被称作“素人营销”。
尽管“口碑营销”并非是互联网经济下的新产物,不过网红们却大大提升了“口碑”的传播速度。在“口耳相传、奔走相告”的传统经济社会,商品“口碑”的建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在互联网时代,一篇由网红发布的“种草文”就能轻松引来千万人阅读,瞬间形成“消费聚集”,也就是很多人同时被“种草”并买单。口碑叠加口碑,形成良性循环,一件名不见经传的商品就能迅速成为“爆款”,并因此形成规模效应。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靠“种草经济”实现“咸鱼大翻身”的商品:牛油果。这颗平平无奇的中美洲水果,原本在国内几乎没有市场。不知从何时起,网红们纷纷开始向大众“种草”,此后,它不仅成为健身餐必备食物,还获得了“小资”的标签。
由于牛油果之前的市场规模很小,根据“规模经济”原理,在生产初期,扩大产出将形成“规模报酬递增”,为行业释放“种草经济”的红利,牛油果因此大幅增产、红透网络。据此,你会发现,网红们拿来“种草”的,通常是市面上还不怎么畅销,甚至刚刚推出的新品,也可能是无人问津、尚未形成口碑的小众景点。
警惕“种草经济”的坑:你需要为“一株草”支付多少产品溢价
由“种草经济”带来的规模效应,往往会为一些品质一般的产品打造“繁荣”的假象。比如,牛油果的营养价值并没有那么高,却因网红“种草”形成了“产品溢价”——也就是价格明显高于价值的现象。高出来的这部分,可以视作“网红”的品牌附加值。
除了牛油果,在前文提到的某景点因网红的滤镜包装而让用户失望的例子中,那份“失望”,也是用户不得不支付的“溢价”。从这一点来看,很多人因“种草”而产生的消费,往往并非源于产品本身。
明明没有相应的产品需求,却因被网红一番“安利”,也忍不住想要试试,这种被临时激发的消费需求,就是“冲动消费”。也正因为网红具备这种提高“产品溢价”、激发“消费冲动”的能力,很多厂商都愿意招揽各类“网红”“达人”来进行“种草营销”。可见,“网红种草”和传统经济社会中的“明星代言”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在产品功能之外,用来激发消费欲的无形附加。
但总体来讲,“种草经济”的出发点是好的。对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自身消费体验的分享和互助,节约群体的支出成本,提高决策的效率;对厂家而言,一些刚刚进入市场的新品,也能以这种亲民的方式打开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但在拼命“种草”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消费主义陷阱”,那就是来自分享者,特别是“网红”的过度包装、刻意营销乃至虚假宣传。
面对“口碑+营销+社交”的互联网新商业模式,在更为有效的监管制度实施前,呼吁大家还是要保持理性消费。毕竟种“草”只能吃“草”,种“粮”才能吃上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