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脐动脉血流与脐血AT-Ⅲ表达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2022-02-28邹纯纯梅瑾汪红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脐血凝血酶动脉血

邹纯纯 梅瑾 汪红娟*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临床上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为此我国加强了围产期预防保健[1],常规对于孕晚期患者定期行超声检查。其中孕晚期脐动脉血流测定是估计胎儿-胎盘循环动力学改变的一种有效、无创的方法,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比(maximum end-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maximum 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S/D)、阻力指数(esistance index,RI)等指标可预测胎儿发育的健康状况及围产儿预后。血浆抗凝血酶[2](antithrombin,AT)是人体抗凝血系统的主要因子之一,AT 被分成三个亚型,AT-Ⅰ(antithrombin-I)、AT- Ⅲ(antithrombin-III)、AT- Ⅵ(antithrombin-VI),其中AT-Ⅲ具有抗凝作用,临床上将AT-Ⅲ作为检测AT 的主要指标。本研究旨在研究脐动脉血流与脐血AT-Ⅲ、妊娠结局等因素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本院产科收治的222 例患者分为高脐动脉血流组、正常妊娠组。(1)纳入标准:自然妊娠、单胎、年龄20~40 岁、正规产检过程中出现S/D 比值>3.0 或S/D 值高于相应孕周95%、计划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2)排除标准:人工授精、IVF 术后等非自然妊娠者,多胎妊娠、年龄>40 岁或<20 岁,无法定期常规产假,无计划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者,精神异常者无法随访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在本院建卡产检患者,定期行超声检测S/D 比值,将符合纳入标准者根据S/D 比值分为高脐动脉血流组和正常妊娠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孕产次、妊娠并发症,胎儿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于分娩后立即抽取脐动脉血,自然凝集后,予3,000 r 离心 20 min,取上清液置于-80℃保存,采用ELISA 法检测AT-Ⅲ,所用试剂盒均购于江莱生物,货号JL19564,应用SPECTRA MAX PLUS384 型全波长酶标仪(美国M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次、产次、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胎儿体重和脐血AT-Ⅲ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及分娩方式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及分娩方式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分娩孕周及胎儿体重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分娩孕周及胎儿体重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分娩孕周及胎儿体重的比较(±s)

组别 n 分娩孕周(周) 胎儿体重(g)高脐动脉血流组 88 38.3±1.6 3,160.0±483.9正常妊娠组 134 38.6±1.5 3,331.6±413.5 P 值 0.229 0.005

2.4 两组患者AT-Ⅲ值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AT-III值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AT-III值比较(±s)

组别 n AT-Ⅲ(ng/mL)高脐动脉血流组 88 94.5±45.5正常妊娠组 134 127.7±55.2 P 值 <0.001

3 讨论

脐动脉血流测定是估计胎儿-胎盘循环动力学改变的一种有效、无创的方法,其中S/D 值对预测胎儿发育的健康状况及围产儿预后尤为重要[3]。目前临床上发现S/D 值在妊娠不同阶段根据人体的特殊需求在改变,从20 周的4.0 降至40 周的2.0。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多以S/D 比值>3.0 或S/D 值高于相应孕周95%为异常。目前的研究表明脐动脉血流的异常可能与胎盘第三级绒毛干小动脉异常有关,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4]。

高脐动脉血流组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既往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可致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而脐动脉血流可受外周阻力影响,导致血流受阻,舒张期出现负性血流,甚至血流消失等情况[5]。有学者[6]发现妊娠期高血压可引起凝血系统异常,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程度与MPV、PDW、FIB 水平呈正相关,APTT、PT 与其呈负相关,且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导致脐动脉血流偏高。有学者[7]通过对比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妊娠组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发现前者PI、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也证实了脐动脉血流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存在一定联系。

高脐动脉血流组患者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妊娠组(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动脉血流异常可直接影响胎盘血供,导致胎儿营养交换和供氧不足,甚至出现胎儿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生长受限[8]。同时也可能与高脐动脉血流组患者并发较高的妊娠期高血压有关,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胎儿生长受限[9]、早产[10],另外还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子痫、胎盘早剥而不得不及早终止妊娠[11-12],导致高脐动脉血流组患者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妊娠组。

高脐动脉血流组脐血AT-Ⅲ值低于正常妊娠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妊娠下母体处于高凝状态,抗凝系统的存在使母体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与循环。血浆抗凝血酶(AT)是人体抗凝血系统的主要因子之一,它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其主要功能为抑制凝血酶,灭活70% ~80%凝血酶,同时对血液中其他已被激活的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抗凝因子也有抑制作用[13]。AT-Ⅲ作为AT 的主要组成之一,可阻断血小板聚集,起到抗凝作用。

正常情况下,产妇由于孕晚期及临产期凝血因子活性增加,形成较多的凝血酶,而凝血酶可结合AT 产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从而消耗AT[14]。而本研究发现高脐动脉血流组的脐血AT-Ⅲ低于正常妊娠组,提示高脐动脉血流组需要消耗更多的AT-Ⅲ,说明了该组患者脐血更易处于高凝状态。有学者通过对FGR患者监测S/D 值及AT-Ⅲ,发现FGR 患者的S/D 值较正常妊娠组患者更高,同时该S/D 比值高的FGR 患者的AT-Ⅲ值较正常妊娠组低,Fbg(纤维蛋白原)、Plg(纤溶酶原)较正常组更高,一定程度上证实了S/D 比值高与凝血功能成正相关,与AT-Ⅲ存在负相关[15]。

综上所述,高脐动脉血流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较正常妊娠组更高,胎儿体重较正常妊娠组更低,脐血AT-III 值较正常妊娠组更低。高脐动脉血流组患者可能通过影响脐血的凝血功能,作用于胎儿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妊娠结局。该研究为今后临床上治疗高脐动脉血流、及早干预其并发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脐血凝血酶动脉血
勘误声明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脐血IgE及母血IgE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白细胞介素-6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