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市耕地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2-28张道祥杨志坤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临沧市耕地面积耕地

张道祥 杨志坤 杨 庆

(1.临沧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临沧 677099;2.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云南临沧 677099)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耕地数量和良好的耕地质量, 坚持把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壤地力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需要统筹谋划、持续推进,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政府投入来带动全社会和农民的投入,并持之以恒的推进。 保护好耕地质量、提高土壤地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基础,要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贯穿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才能实现“藏粮于地”。

1 区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全市均属华南区(滇南农林区), 位于北纬 23°05′~25°03′、 东经 98°40′~100°32′之间, 东部与普洱市相连, 西部与保山市相邻,北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相接,南部与邻国缅甸接壤,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因毗邻澜沧江而得名。临沧市政府驻地距省会昆明598 km, 市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区面积占97.5%。 80%以上的耕地资源分布在山区,最高海拔3 504 m,最低海拔450 m,境内气候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8~17.7℃。 临沧市下辖 1 区 7 县(临翔区、云县、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1.2 主要耕地土壤类型

临沧市耕地土壤类型共分为9 个土类、17 亚类、66 个土属、325 个土种。 主要涵盖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潮土(冲积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2 耕地质量等级情况

2.1 临沧市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情况

2019 年临沧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面积为569.58 万亩。 其中,评价为 1~3 等级的高等级耕地面积为37.30 万亩,占临沧市评价耕地总面积的6.55%,全市各县均有分布,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及永德县分布面积较大,云县、镇康县及临翔区分布面积次之,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分布面积最小。评价为4~6 等级的中等耕地面积为199.55 万亩,占临沧市耕地总面积的35.03%,主要分布在永德县、云县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占中等耕地面积的64.90%,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分布面积最小,仅占中等耕地面积的4.68%, 其余各县均有分布。 评价为7~10 等级的低等级耕地面积为332.73 万亩,占临沧市耕地总面积的58.42%,主要分布在云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凤庆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永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及镇康县分布面积次之,临翔区分布面积最少。

2.2 与2018 年耕地质量情况对比

2019 年临沧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6.71, 对比2018 年耕地质量评价结果(6.84)提升0.13 个等级。其中高产田地占6.55%、中产田地占35.03%、低产田地占58.42%。

2.3 耕地质量主要性状

2.3.1 有机质 临沧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40 g/kg。从区域分布上看,沧源佤族自治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达到34.96 g/kg;镇康县和临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次之, 分别为32.83 g/kg、31.99 g/kg;云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低,其值为29.04 g/kg。 从土壤类型上看,黄棕壤的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能达到57.93 g/kg;其次是黄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0.02 g/kg;潮土(冲积土)有机质平均含量最低, 其值为 28.85 g/kg。 从分布频率上看, 临沧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集中在≥30 g/kg 和20~30 g/kg 两个区间内,其面积占比达到98.29%,表明临沧市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

2.3.2 有效磷 临沧市耕地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6.93 mg/kg。 从区域分布上看, 临翔区的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高, 为23.86 mg/kg;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低, 为12.42 mg/kg;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和镇康县的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也不大, 分别为14.27 mg/kg 和13.05 mg/kg。从土壤类型上看,紫色土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8.18 mg/kg;其次为水稻土、 黄壤, 平均值分别为17.78 mg/kg、17.21 mg/kg。 从分布频率上看,临沧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处于10~20 mg/kg 区间内,其面积占比达到66.26%,由此可以看出,土壤有效磷含量可能是临沧市耕地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3.3 速效钾 临沧市耕地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49.28 mg/kg。 从区域分布上看,凤庆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为209.83 mg/kg;其次是永德县和镇康县,分别为 164.44 mg/kg、151.89 mg/kg;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最低,为119.85 mg/kg。从土壤类型上看,紫色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平均值达到187.23 mg/kg;潮土(冲积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平均值为117.29 mg/kg。从分布频率上看, 临沧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 中 在 100 ~150 mg/kg 之 间 , 其 面 积 占 比 达 到41.58%。

2.3.4 土壤pH 临沧市耕地土壤pH 平均为5.55,总体上呈酸性。 从各县(区)分布情况上看,镇康县耕地土壤pH 平均含量最高,为5.99;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耕地土壤pH 平均含量最低,为5.07。 从土壤类型上看,石灰土的土壤pH 最高,集中在6.11 左右;黄棕壤的土壤pH 最低,集中于在5.42左右。 从分布频率上看,临沧市耕地土壤pH 主要分布在4.5~5.5 之间,面积占比为53.83%,由此可知土壤酸化是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之一。

2.3.5 质地构型 根据 《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临沧市耕地土壤质地构型共有5 种。 其中,质地构型为上松下紧型的耕地面积最大,其面积有509.09 万亩。 在云县占比最大,面积有106.25 万亩,占同土壤质地构型的20.87%;凤庆县分布最少, 面积有29.92 万亩, 占同土壤质地构型的5.88%。 质地构型为松散型的耕地最少, 面积只有0.22 万亩,仅分布在凤庆县。

2.3.6 质地分类 按 《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临沧市耕地土壤质地划分为5 类。其中中壤在临沧市面积占比最大,面积为218.24 万亩,占临沧市耕地面积的38.32%,主要分布在镇康县;其次轻壤的耕地面积为190.10 万亩, 占临沧市耕地面积的33.38%,主要分布在永德县;质地状况较差的黏土在临沧市面积占比最小,面积为0.65 万亩,占临沧市耕地面积的0.11%。 沙壤、重壤和砂土类耕地在临沧市占比分别为23.79%、4.09%和0.31%。

2.3.7 灌排能力 临沧市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的耕地有48.12 万亩, 只占评价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45%,总体上在临翔区分布的比例相对较大;灌溉能力为不满足的耕地面积高达191.04 万亩, 占到临沧市耕地总面积的33.36%, 总体上在永德县所占的比例较大。 灌溉能力可能是临沧市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性因素。 另外临沧市整体排水能力较好,充分满足的耕地有278.91 万亩, 占到临沧市耕地总面积的48.97%; 而排水能力为不满足的耕地有48.37 万亩,占到临沧市耕地总面积的8.49%。

2.3.8 障碍因素 临沧市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瘠薄、酸化、渍潜和障碍层次等。 瘠薄型主要分布在云县和临翔区, 酸化型主要分布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渍潜型主要分布在临翔区,障碍层次型主要分布在凤庆县。

3 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体制不完善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管理体制不完善, 不利于地力和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在项目规划、资金调配、工程实施等具体工作中,各部门之间有机协调、资金整合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很难做到有效地使用资金进行耕地质量提升,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共同责任机制未得到真正完善。

3.2 耕地占补不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只是做到了数量平衡, 在新增耕地中的补充耕地质量大不如前。

3.3 农户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差

农户对耕地资源只取不予, 取多予少的掠夺式经营行为普遍存在,耕地质量不高。

3.4 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重视不够

保护耕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掌握土壤肥力的动态数据,紧紧围绕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的目标,及时了解和掌握临沧市耕地及高标准农田的质量状况。临沧市在实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中, 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监测工作, 全市共建有78 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在全省开展的监测工作中,已经初见成效,但目前没有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支持,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

4 对策与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合理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策略,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补充数量和质量。

4.2 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4.2.1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统筹工程与农艺,协调农机与农艺结合。 着力围绕农业生产目标,结合区域生态环境,注重抓住生产过程的关键问题,把土壤肥料与栽培技术耦合化,融入种植产业与农机作业中, 集成推广绿色生产与循环利用模式,集成推广优良品种与高效技术。 加强农田路、水、电等配套工程与先进设施建设和土壤培肥、栽培等农艺技术应用。 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关,严禁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污染项目。严格执行有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 有效防止新增土壤污染源。 加强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在产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推动开展耕地土壤修复和污染综合治理,使耕地酸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4.2.2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 深入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通过科技创新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 腐熟还田、 过腹还田等技术, 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推广, 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 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 改善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

4.2.3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 合理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发展绿肥种植,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生产与生态双赢。

4.2.4 开展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示范 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示范项目为抓手,围绕果、菜、茶、药等优势产区、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加工基地,加强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配套粪污资源储存和利用设施,提升畜禽粪污发酵工艺, 因地制宜地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模式集成, 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好畜禽粪便有机肥资源积造有机肥, 同时严格做好无害化处理, 合理减少化肥使用。 着力推进临沧市畜禽养殖、 秸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支持企业生产、 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 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 结合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大力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

4.2.5 推进酸性土壤改良 在土壤pH<5.5 的酸化耕地地区,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区,施用石灰、白云石风化物、酸性土壤改良剂或土壤调理剂。 集成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酸化土壤治理技术模式,稳定提升耕地质量,使土壤退化问题得到缓解。

4.3 提高耕地保护的主动性

引导农民自觉保护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有效提高土地产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4.4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点网络建设

建点容易守点难,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工作, 建议把此项工作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长期、稳定地支持农业农村科研部门开展基础性、长期性的耕地质量监测。

猜你喜欢

临沧市耕地面积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耕地时节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