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专栏导语

2022-02-28郭丽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学亚欧陈寅恪

郭丽娜

全球史是人的历史,人与物承载着制度、思想与文化,在流转中产生新知识,革新旧观念。现代物理与化学的新发现、新技术的发明,进入生活领域,提升人流和物流的速度,加深全球化的色调。在亚欧这块古老的大陆上,人文与科技的对话日益频密,文化交流的主题层出不穷。本期四篇文章,分别从知识范式转型与方法论革新的思辨角度、文学创作与人物个案来考察现当代亚欧文化之间的互动与糅杂状况。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严复、辜鸿铭、王国维和陈寅恪四位先生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先后受西学影响,又不约而同回归国学,王国维与陈寅恪之间更是学缘匪浅。叶隽从“侨”与“易”的内生关系,考察四位学者的学术代际关系和知识传承的深层机制,思考现代中国学术从“普通知识”到“高深知识”转型的范式与制度依托问题。反观欧美,19世纪下半叶是西方现代学科建制的关键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呈现量性特征。20世纪计算手段发达,生物技术发展,现代谱系学出现,古典谱系语文学逐步走向边缘。郝岚辨析谱系语文学、发生学与新谱系学三种人文研究方法论的中译名的得失,指出三种研究方法之间的逻辑关联,并对当代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作了批判性思考。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大量欧洲犹太人流亡上海。当代德国小说家乌尔苏拉·克莱谢尔以此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了小说《上海,远在何方》。刘炜研读小说文本,分析欧洲犹太人在上海虹口隔离区采取的不同文化适应策略,及其由此所产生的正负效应,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思考。在欧洲犹太人彷徨于“乡土与流亡”之时,著名法国诗人、汉学家和考古学者谢阁兰考察华西,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在后期文学创作中提出多异美学理论。别致梳理《谢阁兰书信集》,还原谢阁兰及其助手瓦赞、拉尔蒂格1914年的考察路线、过程和内容,从考古与艺术等角度深化对多异美学的理解,指出法国汉学具有去西方中心化的特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文明互鉴,人这根有思想的芦苇浴火重生。生命在共同的星球上永不停息,溢出幽香。

猜你喜欢

语文学亚欧陈寅恪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学生学语文学做人的帮手 教师教语文教做人的助手
学生学语文学做人的帮手 教师教语文教做人的助手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一带一路”为亚欧地区带来共赢效应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