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要点
2022-02-28周伟龙
周伟龙
(陕西省华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14200)
三元母猪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饲料品质、饲喂量、风险管控等,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而有效提高猪场每年断奶仔猪数量,保证养殖场生猪出栏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1 三元母猪的种用背景
三元母猪是指杜洛克公猪与二元母猪杂交产生的后代。母猪的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国市面上二元母猪供不应求,导致其价格逐渐上升,国内生猪产能严重不足。引种风险高、价格高成为生猪养殖业面临着两大困难。因此想要快速恢复生猪产能,养殖人员应首先解决种猪问题。在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为了有效解二元母猪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为了有效节约养殖成本,避免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场生物安全风险,大多数养殖场采取封闭式生产模式。因此,三元母猪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突破点[1]。大多数养殖场将三元母猪留作种用。直至2019年三元后备母猪销售量达到40%以上,2020年三元后备母猪销售量接近80%。因此,可推算在未来三元母猪的占比数量将持续不断上升。但与二元母猪生产效率相比,三元母猪的生产效率下降超过30%。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保证三元母猪的生产效率是必须攻克的难题。
2 三元母猪种用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存在的问题
2.1.1 遗传现状
三元母猪具有生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低、肉质好的遗传性状。
2.1.2 繁殖难题
三元母猪的一个现状决定了母猪种用存在的难题,发情率低,泌乳性能差,产子数少。三元母猪是由商品猪培育而来。培育过程中过度关注生长发育速度和背膘,这导致母猪繁殖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三元母猪配种率和分娩率分别达到75%和70%左右。因此,三元母猪种用繁殖性能差,明显低于二元母猪。这也导致了三元母猪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淘汰率高、母猪母性较差、配种成功率低、胚胎着床率低、妊娠期间容易出现流产现象、分娩后泌乳性能差、后代生产性能低等生产问题。
2.2 原因
三元母猪种用劣势明显的原因,除了与遗传特性相关外,主要原因为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三元母猪繁殖性能较低的根本原因。
2.2.1 选培不严格。养殖场在对母本进行选留时缺乏严格的选择意识,一味放低母猪选留标准,甚至只要是母猪就可以。这直接导致大多数养殖场内三元母猪配种率低于50%。另外,对于三元母猪后备阶段的培育不重视,直接选择未发育完善的三元母猪进行发情配种,进而导致猪场生产现状不理想。
2.2.2 配种不科学。生猪养殖场内配种环节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环节。导致母猪配种结果不理想的因素较多,例如,精液选择、初配标准以及配重时机等均可影响配种结果。大多数养殖场对三元母猪的配种精液选择条件不严格。另外,未掌握最佳的配种时机,进而导致整体配种效果较差。
2.2.3 饲养管理不合理,母猪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妊娠期内饲养管理良好,可有效减少流产概率,为母猪的顺利分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当导致三元母猪具有较高的流产率、难产率和返情率。
3 三元母猪杂种优势
3.1 饲养周期短
三元猪是通过终端杂交得来的商品代猪。通过将杜洛克公猪和二元杂交母猪进行交配,从而得到三元猪。该选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良好的育肥性能。因此,三元猪具有生长发育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目前,生猪总体存栏量下降,商品猪在数量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因此,选留三元母猪进行繁殖既可解决二元母猪数量不足的问题,又可缩短饲养周期,满足市场需求。通常养殖人员从选留种用的三元母猪到分娩只需要10个月。而仔猪生长至出栏仅需6个月。因此,总周期为16个月。而引进纯种母猪进行繁育,繁育周期至少需要22个月以上。
3.2 繁育成本低,生物安全性高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产品供不应求,进而导致猪价居高不下。种猪市场中健康的种源数量少且价格过高。二元后备母猪在非洲猪瘟暴发前,每头价格在2500元左右,猪瘟爆发后增至两倍。因此,大多数养殖场选择自留本厂的三元商品母猪进行繁殖。既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又能减少与外界猪群的接触,避免疫病的传播,有效降低生物安全风险[2]。
4 三元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
4.1 严格把控饲料品质
做好饲料品质的把控工作,可有效避免饲料对妊娠期母猪产生不利的影响。养殖过程中,若养殖人员将发霉、变质、冰冻或有强烈刺激的饲料饲喂给妊娠期母猪,则容易导致母猪出现流产现象,同时也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因此,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饲料品质,做好饲料的储存工作,保证饲料储存室通风良好、环境干燥。另外,养殖人员还应定期清理食槽、料线管道内长期残留的饲料残渣,避免母猪采食变质的饲料,导致流产现象的发生。其次,养殖人员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起到良好的脱霉和解毒效果。
4.2 合理减少饲喂次数
为了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和传播,大多数养殖场应降低母猪的饲喂次数,避免多次饲喂造成人员频繁出入猪舍,导致疾病的传入。不仅不利于疫情的防控,同时也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场应减少饲喂次数,更改饲喂模式,从而有效降低母猪出现喂料应激反应以及工作人员进出猪舍的频率,进而有效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另外,减少饲喂次数还可有效提高妊娠期母猪产仔合格率。
4.3 饲喂湿拌料
湿拌料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妊娠期母猪出现便秘的现象。导致妊娠期母猪便秘的原因众多。例如,长时间的限饲、机体生理变化、饲料水分含量以及母猪饮水量等。长期便秘会使三元母猪子宫受到严重的压迫,进而导致子宫供血不足,引发妊娠期的三元母猪出现难产、产死胎、弱胎等现象。妊娠期间将母猪干饲料和水按照1∶2的比例制作成湿拌料进行饲喂,不仅可有效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同时还可增加饲料中水分含量,进而可有效缓解妊娠期三元母猪的便秘现象。
4.4 加强风险管控
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加强对三元母猪的风险管控工作,从而有效降低母猪妊娠期间发病概率。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背景下,妊娠期间的元母猪容易高发多种疾病,例如子宫感染、蓝耳病等。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疾病的风险管控力度。妊娠期间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从而降低周边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另外,还应不断提高妊娠前、中、后期母猪群的感染阈值。其次,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还应在饲料中添加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添加剂,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除此之外,还应做好饮用水的酸化消毒工作。
4.5 分阶段饲喂
三元母猪妊娠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不同妊娠阶段内建议采用适合的饲喂模式,从而保证胚胎正常生长发育,降低胚胎畸形率,减少母猪流产、难产概率。
4.5.1 妊娠前期
妊娠前期的饲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三元母猪的受胎率以及胚胎的成活率,防止母猪出现早期流产现象。三元母猪属于商品育肥猪的一种,因此性格较为活泼好动。妊娠后应将其进行单独饲养,防止个体间出现打斗现象,引发流产。另外,养殖人员还需提供全价的妊娠母猪料,定时、定量进行饲喂。严格控制妊娠前期母猪的采食量,避免母猪出现采食过多导致营养供给过量,进而引发机体内孕酮分泌量下降,造成胚胎死亡现象的发生。对于头胎的三元母猪,在妊娠期间养殖人员更应严格控制饲料的饲喂量。妊娠前20d,每天饲料饲喂量应维持在1.8~2.2kg左右。20d后应根据母猪的体况进行饲喂量的调整,逐渐恢复到正常饲喂量。同时,还应额外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饲料供应时,应保证其品质优良,避免将发霉、变质或冰冻的饲料饲喂给妊娠期母猪。
4.5.2 妊娠中期
妊娠中期是指妊娠1~3个月。妊娠中期的饲养目标主要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维持母猪自身营养代谢。妊娠中期,养殖人员应提供全价妊娠母猪料,同时应提高饲喂量,保证母猪每日饲喂量在2.0~2.3kg左右。不同的母猪应根据体况和膘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妊娠2.5个月后,妊娠母猪的乳腺进入关键的发育阶段。养殖人员此时应严格控制饲料饲喂量。日粮中能量不可过高,一旦过高会导致母猪乳腺中脂肪大量沉积,母猪乳腺泡的发育受阻,进而导致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下降,影响分娩后的正常泌乳性能。
4.5.3 妊娠后期
妊娠后期是指妊娠3个月至分娩前一周。妊娠后期子宫内的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初生子猪体重65%的增长来自于妊娠后期。因此,该阶段母猪对于日粮中氨基酸、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大。日粮中必须含有充足的营养元素,否则容易导致母猪分娩后出现瘫痪现象,且仔猪体质弱小多病。另外,妊娠后期也是母猪乳腺充分发育的阶段。该阶段养殖人员应逐渐从全价妊娠母猪料转变为哺乳料。同时,养殖人员在饲喂时也应进行定时、定量饲喂。根据母猪实际体况和膘情调整饲喂量,保持日饲喂量在2.5~2.8kg左右,从而满足子宫内胎儿的快速生长发育需求[3]。定时、定量饲喂还可有效提高仔猪的出生重以及同窝仔猪的均匀度,并且可有效促进乳腺发育为分娩后良好的泌乳性能奠定基础。
4.5.4 围产期
围产期是指妊娠的三元母猪分娩前后一周。围产期的主要饲养目标是保证母猪顺产、乳腺通畅、防止便秘、壮胎等。母猪分娩前和分娩后一周是妊娠期间内最为特殊的时期。该阶段内母猪生理机能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较为特殊。此时,养殖人员在保证母猪体况良好的前提下,应做好乳腺通畅、增强产后泌乳功能。因此,需要养殖人员严格限制日粮饲喂量。同时应保证饲喂的日粮具有易消化的特点,防止母猪出现便秘、难产现象。由于三元母猪怀胎数量较少,因此为了有效避免仔猪个体体型过大,导致母猪难产现象的发生。养殖人员应在母猪上产床前两天进行限制饲喂,降低日粮日饲喂量至2.5kg左右。除此之外,对于母猪分娩前降低饲喂量工作也应根据母猪膘情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可一味降低饲喂量。对于膘情良好的母猪必须减少日饲喂量,避免母猪分娩后乳汁过浓,导致仔猪吮吸困难,诱发乳房炎的发生,对于膘情较差的母猪,养殖人员还应适当增加日饲喂量,从而满足母猪分娩后泌乳对营养的需求。另外,该阶段内日粮中应适当添加5%的麸皮,防止母猪出现便秘现象。同时还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电解质等添加剂,从而有效缓解母猪分娩时应激反应。
4.5.5 哺乳期
哺乳期是指母猪分娩后至仔猪断奶期间。哺乳期的饲养目标主要为提高母猪泌乳量、降低母猪减重量、保持母猪体况适宜,使其顺利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哺乳期内,养殖人员应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同时还应增加母猪采食量,从而满足母猪自身和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三元母猪自身泌乳性能差、产奶量不足。因此,往往会造成仔猪因营养摄入不足出现死亡现象,导致保育期的仔猪死淘率大幅度上升,同时还增加了饲料消耗量。因此,加强哺乳期间内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对提高三元母猪的生产性能十分重要。母猪在分娩后应使用哺乳母猪料,从而满足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防止母猪出现营养供给不足或失衡,进而大大降低仔猪出现营养性腹泻的概率。饲喂时最好选用湿拌料,采用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进行饲喂。母猪在分娩第2d时,养殖人员可将1kg的干料加水搅拌成湿拌料进行饲喂,随后每天增加0.5kg。分娩一周后恢复正常饲喂量,保证母猪自由采食。在环境寒冷的季节,哺乳期饲料中还应添加脂肪等能量物质,同时做好青饲料的补充工作,保证机体摄入充足的维生素。
综上所述,做好三元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工作对实现养殖场的生产需求至关重要。养殖人员应充分了解三元母猪的繁殖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妊娠前、中、后期进行分段式饲养管理,进而有效提高母猪产仔数以及仔猪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