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万里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拾萃

2022-02-28聂方婷刘万里苏坤涵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消痞痞满中焦

聂方婷,刘万里,苏坤涵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常见病,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症状,而无法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解释产生症状原因的疾病[1]。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包括胃肠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2]。现代医学治疗FD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短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评估。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轴(Brain-gut axis,GBA)与功能性胃肠病关系密切,脑肠肽水平紊乱,可以造成脑肠轴功能异常,从而导致FD发生[3]。中医认识FD较早,治疗FD颇具特色,已逐步为临床认可且推广应用。

刘万里教授是孟河医派传人,从事临床及科研数十载,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善用经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刘万里教授临证治疗FD经验丰富,师古不泥古,用药轻灵醇正,多获良效。现介绍刘万里教授治疗FD经验,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无FD病名,临床根据症状主要将其纳入“痞满”“胃脘痛”“积滞”范畴。FD的发生主要与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中虚脾弱、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4]。刘教授认为,FD病位在胃肠,与肝脾肺相关,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或食积内停,酿生湿热,或中焦虚弱,运化无权,可致脾胃升降失调、清浊相干、纳运不及,发为FD。

1.1 肝失疏泄,乘脾犯胃

FD病位虽在胃,但刘教授认为与肝密切相关。肝主疏泄,一方面调畅气机,使脾胃升降相宜;另一方面,胆汁受肝之余气而成,肝脏可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且肝主情志,肝失疏泄,情志不遂,亦是FD发病原因之一。《景岳全书·痞满》言:“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诸病源候论》又言本病是:“由忧恚气积,或坠堕内损所致”,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发为痞满。刘教授指出,情志失调为多病之源,在脾胃病及功能性疾病上尤显。临床FD患者多见弦脉,问之平素又有急躁易怒等表现。研究发现,脾胃病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功能性胃肠疾病,多与情绪等精神因素相关[5]。郁者久必生热,若肝气郁滞未能及时疏解,则气郁化火,可形成肝胃郁热之证。

1.2 内伤饮食,中阻生热

刘教授认为脾胃之病,必责之饮食。脾胃之本职为受纳和运化水谷精微,平素饮食稍有不慎即可损伤脾胃。《医学正传·胃脘痛》云:“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兰室秘藏·中满腹胀》又云:“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刘教授认为,今时之人大多饮食过饱,且喜食辛辣、油腻、甜食等,暴饮暴食,饥饱不匀,仅食钟爱之物,不顾饮食有节。如此恣足口欲,纵享肥甘厚味,贪饮酒浆,久之脾胃运化之力必弱,后饮食难化,积于中焦,酿生湿热,气机被阻,升降失和,终成FD。

1.3 脾胃虚弱,中焦失运

刘教授认为FD的病机关键是脾胃中虚,或有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胃气虚,或因久病损伤脾胃阳气,而致中焦升降无权,温运不能,发为FD。《普济方·虚劳心腹痞满》云:“夫虚劳之人,气弱血虚,荣卫不足,复为寒邪所乘,食饮入胃,不能消化,停积于内,故中气痞塞,胃胀不通,故心腹痞满也。”刘教授认为,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若先天不足,又后天失养,加之长期饥饱失常、劳倦久病等,终将损脾伤胃,使气虚而滞。虚痞者,虚不耐邪扰,病程较久,故病情变化无常,病机复杂多样,虚多夹杂实,又常有寒热错杂,清浊相干,易反复发作。

2 治则治法

刘教授认为,FD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治疗总以恢复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然具体病因不同,治法又各有所异。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寒热错杂者寒热平调。补虚重在健脾,补而不滞胃,祛邪则根据具体证候分治。刘万里教授谨守病机,灵活施治,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因人制宜,总结了相应治则治法。

2.1 怡情纾解,调畅肝气

土得木而达,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对脾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因此治疗FD当以调畅肝气为先。刘教授常以治肝要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FD,此方出自《医学统旨》,是理气剂的代表方剂,由柴胡、青皮、川芎、芍药、枳壳、香附、炙甘草组成,有疏肝解郁之功。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内分泌系统、神经细胞损伤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在抑郁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6]。本病患者多伴有情志不遂,或郁郁多思,或急躁多怒,刘教授用该方之意,除疏肝和胃外,还有舒畅情志,以除病之源头之意。

随症灵活加减,如气滞较重,胀满明显者,可加郁金、厚朴。郁金其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有行气解郁之功,可消心下痞满,缓解脘腹胀痛。《本草求真》谓:“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先于上处而行其气。”厚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是消除胀满的要药,《名医别录》云:“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如伴平素情绪不畅,刘教授常搭配使用佛手、绿萼梅等。佛手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滇南本草》言其:“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绿萼梅常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饮片新参》云:“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若郁久化火,见舌红苔黄、脉弦数,口苦而干,成肝胃郁热者,刘教授常配伍左金丸以清肝胃郁热,效果甚佳。此方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组成,方中黄连为君长于清胃热,吴茱萸为臣,善疏肝,又能降胃气;吴茱萸在本方中又为佐药,可防止黄连苦寒郁滞气机;吴茱萸还可为使药,引黄连入肝经,使黄连即可清胃热,又可清肝热。《医学原理》言:“黄连治肝火。以黄连之寒胜火除热,佐吴茱萸之辛散郁,为肝经引使”,该方是治疗肝胃郁热的良方。刘教授临床应用左金丸,从不拘泥于6∶1的比例,强调灵活应用古方,适证则效。

2.2 清消并用,除积消滞

内伤饮食积滞,邪欲出而无通路,气机壅塞中焦,此时应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食积则消之,化热则清之。刘教授在治疗时常强调应根据病邪特点,随证用药,为祛除实邪打开通路。食积生热者,清之消之。

在治疗食积脾胃湿热证时,刘教授常用神术散加减治疗。该方出自《医学心悟》,由苍术、陈皮、厚朴、炙甘草、藿香、砂仁组成,书中载神术散治“时行不正之气,发热头痛,伤食停饮,胸满腹痛,呕吐泻利”,该方由平胃散加藿香、砂仁而成,平胃散载于张秉成《成方便读》,言:“用苍术辛温燥湿,辟恶强脾,可散可宣者,为化湿之正药。厚朴苦温,除湿而散满;陈皮辛温,理气而化痰,以佐苍术之不及。但物不可太过,过刚则折,当如有制之师,能戡祸乱而致太平,故以甘草中州之药,能补能和者赞辅之,使湿去而土不伤,致于和平也。”再加藿香可化湿和胃,解胸脘痞闷,《本草述》谓其能:“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洽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风瘴气,不伏水士,寒热作疟等症。”砂仁可化湿开胃,理气,《药品化义》载:“砂仁,辛散苦降,气味俱厚。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诸药合用,清热健脾利湿,则脾胃食积可化,湿热可除。

刘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在神术散基础上化裁而用,如湿热较甚,则加用水红花子、黄芩、黄连等,水红花子为清热利湿良药,《新疆中草药手册》记录水红花子可“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治……消化不良、腹胀胃痛、小儿食积……”黄芩、黄连均为清热燥湿药,作用于上中二焦,解脾胃之湿热。此外,还可酌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以增清热利湿之效。若食积较重者,加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等,即取保和丸之意,消食和胃,因势利导,使食积有出路而消,从而恢复中焦气机之升降。若胀满较重,加厚朴、槟榔、枳实等行气消痞,缓解腹部胀满疼痛。

2.3 动静结合,补中消痞

《黄帝内经》言:“虚者补之”,然脾胃本虚,运化不及,若补之不当,则使胃气更滞,痞满更甚。《素问·至真要大论》言:“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补药增气而使一脏过胜,脏腑生克制化平衡受损,则由益变害,反而成为致病的原因。因此,刘教授在用补法时常“动静结合”,即补之“静药”配合行之“动药”,则无令壅滞,补而得益。

刘教授在治疗虚痞时常以六君子汤为底方,六君子汤为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加陈皮、半夏而成,四君子汤取名“君子”,喻该方补性平和,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以从“君子致中和”的古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四君子汤能通过降低平滑肌组织内CaM-MLCK表达量,舒缓胃平滑肌高张力而间接促进胃肠动力恢复[7]。

《医方集解·补养之剂》称本方为:“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药;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药;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药,气足而脾健运,纳谷转香,则其余脏腑可受脾之清气润泽,而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方中茯苓补而不滞,为补药之上品,虽为渗利之品,但泻中有补,有健脾之效。以陈皮为“动药”,行气调中,作用于中焦,其调中的重点在于消胀,虚实寒热均可配伍使用,又可降胃气、止呕,对恢复脾胃之升降尤为适宜,在补脾同时,促进气机运转,补而不滞。除基本的六君子汤外,刘教授在治疗虚性痞满时还常用山药、莲子、仙鹤草等平补之品,同时应用木香、枳实等“动药”,以此“动静结合”才能使脾健胃和,痞满消散。

3 验案举隅

林某,女,55岁。2021年12月1日初诊。主诉:剑突下胀痛1年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剑突下胀痛不适,进食及生气后加重,痛甚连及两胁,偶有反酸烧心、口干口苦,纳差,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时常情绪不佳,睡眠较差,大便日解1次,质干难解,小便正常。曾于外院查电子胃镜示:慢性胃炎,Hp(-)。舌质红,苔黄,脉细弦。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中医辨病为痞满,证属肝胃不和,治当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10 g、川芎10 g、炒枳壳10 g、法半夏10 g、太子参15 g、茯苓15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灵磁石先煎30 g、桂枝3 g、制军3 g、炒酸枣仁15 g、知母10 g、黄芩10 g、炒竹茹10 g、桔梗6 g、大贝母12 g、煅乌贼骨15 g、白及10 g、合欢皮15 g、郁金10 g、炙甘草3 g、生姜6片、大枣5枚。共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嘱患者清淡饮食,勿食辛辣、甜食及黏食、粗粮等较难消化食物,多外出锻炼,舒畅情志,睡前保持心情平静,规律作息。

2021年12月8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剑突下胀痛减轻,夜寐稍好转,胃纳欠香。舌质红,苔薄,脉细弦。处方:前方去桂枝、大贝母,炒枳壳改为炒枳实10 g,加槟榔10 g、水红花子10 g。又7剂,服法同前。2021年12月15日三诊:服药后症状进一步好转,偶觉不适。舌红,苔薄,脉细弦。处方:前方加炒麦芽15 g。继服14剂后,胀痛已无,睡眠转佳,后沿前方巩固1周,再无明显不适。

按:本案中患者症见心下痞满胀痛,可连及两胁,是肝气不舒、横逆犯胃之象,伴有情志不遂、寐差等长久气郁表现,可见其胃部胀满因肝郁气结、肝失疏泄所致。故治疗应以疏肝为先,消痞随后,治肝以安胃。刘教授禀“木郁达之”之旨,以疏肝理气之柴胡疏肝散为主方,配伍消痞除胀之品,以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方中柴胡、川芎、合欢皮、郁金疏肝解郁;炒枳壳、槟榔、桔梗、大贝母消痞散结;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炒酸枣仁镇静安神;法半夏、竹茹降逆;煅乌贼骨制酸止痛;知母生津,清胃热;桂枝助运诸药;制军、黄芩清肝之郁火,白及苦能泄热,辛能散结;太子参、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护胃。另嘱患者保持心情平和,减少暴怒优思,怡情纾解亦是调畅肝气,治疗木壅横土的关键。诸药合用,和中有疏,加之情志疏导,则效显著。

4 结语

FD的治疗重在调畅气机,疏肝为调气,清热消积,去除积滞为调气,健运中焦,补而勿令壅,亦为调气,治从平衡阴阳,斡旋气机,便可开结消痞,除满消胀。刘万里教授除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治疗外,还强调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及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如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见不典型增生者,可酌加白花蛇舌草、龙葵、半枝莲等[8];有胃溃疡者,可配伍川楝子、苍术等[9-10];有胃食管反流者,选加旋覆花、黄连等[11]。现代研究认为,肝具有一定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机制[12],在FD中表现为以肝胃相关的脑肠轴失衡[13-14],与中医学中“肝胃同治”颇有相通之处。因此,通过调肝治肝,可调节脑肠轴上多种脑肠肽、神经递质的变化而达到治疗FD的作用。

猜你喜欢

消痞痞满中焦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枳实消痞丸治疗胃寒肠热型痞满经验总结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