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8吴曼琪李红霞
——张 蕾 徐 帆 吴曼琪 李红霞 王 凯
效率是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等条件下,最有效地使用资源以满足设定愿望和需要的评价方式[1]。2020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国卫财务发〔2020〕31号)[2],指出医院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了在投入固定情况下实现产出最大化,学者对医院效率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法,对医院效率研究内容、方法、指标及结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医院效率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文献来源与方法
以“医院”“效率”为检索词,在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21年10月,期刊范围为北大核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共检索文献885篇。
通过阅读摘要,纳入研究对象为医院效率的文献,排除研究疾病治疗效率及非医院效率的文献,共筛选出核心期刊文献85篇。阅读全文,提取研究内容、方法、指标和结果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内容
85篇文献中,39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少数文献研究了其他效率,其中:9篇提到全要素生产[3],8篇提到服务效率,5篇提到运行效率,7篇提到使用效率,8篇提到生产效率,9篇提到人力资源效率,5篇提到医疗设备使用效率,4篇提到医院绩效考核[4]等。文献研究内容涵盖医院各个环节,表明学者对医院效率研究内容广泛。
2.2 研究方法
在经济学中,常用生产前沿分析方法评价技术效率[5]。生产前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上,各种比例投入所对应的最大产出集合。生产前沿通常用生产函数表示。生产前沿分析方法根据是否已知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前者以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为代表,后者以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e Analysis,DEA)为代表。
医院效率研究常用方法为SFA和DEA。SFA 采用计量方法估计前沿生产函数,即事先建立生产函数,以此为基础形成生产前沿面,求出技术无效率项的条件期望,从而得出技术效率。它符合多投入、单产出或单投入、多产出的条件。其优点是能够考虑环境变化和随机因素对医疗行为的影响,并排除随机误差;缺点是不能避免因预设生产函数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EA采用线性规划技术,即在保持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 输入或输出不变的条件下,将其投影到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上,判断其偏离程度(即DEA 是否有效)。它适用于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情况。其优点是不需要预先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和分布假设,从而避免了主观系统误差;缺点是忽略了随机误差,对数据要求高,对奇异值敏感[6]。
常用DEA模型有CCR 模型和BCC 模型、Malmquist 指数模型及三阶段DEA。CCR模型和BCC模型用于对效率进行静态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通过本期到下期生产率的变化,测算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从而对效率进行动态分析[7];三阶段DEA分为第一阶段DEA、第二阶段SFA和第三阶段DEA,可以通过第二阶段SFA对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等因素进行调整,从而弥补传统DEA模型的不足,并且全面考虑了投入(或产出)的差额值,在结合DEA模型和SFA模型优点的同时,相互弥补了对方的缺陷[8]。
还有学者[9]使用Pabon Lasso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可以快速、便捷地确定大量同类医院之间运行效率相对水平的模型。
除效率研究外,另有学者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常用模型为Tobit回归模型[10]。
2.3 研究指标
研究指标的选取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多数学者选择定性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少数学者使用定量方法,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11]等。定性方法的主观性较强,需要配合定量方法使用,以保证指标的客观性。
医院效率评价指标多从投入及产出两方面构建,投入指标按人、物、财分为3类,产出指标按医疗服务业务、经济效益分为两类,见表1。
表1 医院效率评价指标
2.4 研究结果
2.4.1 评价结果含义 DEA采用线性规划技术,是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其值越大,效率越高[12]。它包含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三部分。
纯技术效率是指在既定生产技术下,以给定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能力,或者以给定产出使投入最小化的能力。从产出面而言,纯技术效率是指在既定生产技术下,决策单元以给定投入尽量增加产出的能力;从投入面而言,纯技术效率是指在既定产出下,决策单元尽量减少投入的能力。若纯技术效率值等于1,表示决策单位技术效率有效;若纯技术效率值小于1,表示决策单位未能以有效率的方式生产,称之为非技术效率有效。
规模效率是指在既定产出水平上,生产技术边界点的投入数量与最适生产规模边界点的投入数量的比值。规模效率主要衡量决策单元是否处于最佳规模状态,只有决策单元规模效率有效时,其生产成本才最低。当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值等于1,表示规模效率有效,生产成本最低;当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值小于1,表示规模效率无效,进一步分析可发现,该决策单元可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表示该决策单元有过多投入,应缩减规模以达到最佳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表示该决策单元投入不足,应扩大规模以达到最佳效率[8]。
综合效率由两部分组成,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为1,表明有效;综合效率小于1,表明无效。
2.4.2 效率研究结果 夏晴[13]对江苏省某市17家公立医院的研究显示,53%的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47%的医院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2016年-2019年总体效率为0.878,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分别为0.958、0.913。李志广等[14]分析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905、0.955、0.947,各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排序为华中>华东>华南>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冯晶晶等[15]对36家县级医院眼科进行研究发现,眼科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764、0.849、0.900,处于规模报酬变化的医院共24家,其中:14家处于递增状态,10家处于递减状态。陈莉[16]对全国中医医院服务效率的研究显示,2012年-2018年我国中医医院平均技术效率均值为0.881,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49,规模效率均值为0.927,中部地区总体服务效率优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甘明玉等[17]对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显示,2018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5个实现DEA有效,平均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较低,超过8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且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地区差异显著。万欢等[18]对湖北省73家县级公立医院效率的研究显示,20.5%的医院总体有效(平均总体效率为0.814),45.2%的医院技术有效,74.0%的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王颖等[19]和孙进等[20]对医院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示,医院床位规模、出院患者人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医院资产负债率、药占比、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人均医师门诊量、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是医院效率的影响因素。于本海[21]和李志广等[22]的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及随机因素是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效率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多篇医院效率文献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医院总体效率呈上升趋势,但DEA有效医院数量较少;全国不同地区医院总体效率不同,存在一定地区差异;多数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提示现阶段医院要防止盲目扩张。对此,技术效率提升是总体效率提升的关键。医院要进一步加强运营绩效管理,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调整等提升医院运营绩效;同时,要积极改变发展方式,防止过度扩张,推行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综上,我国医院效率研究文献较多,研究内容也比较丰富。但目前医院效率研究也存在一定问题:(1)指标选择与表述不规范。少数文献采取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多数文献采取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且不同研究的研究指标不同,名称亦不统一,导致研究结果外推性较差。(2)研究者对医院实际情况了解较少。大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多为根据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并展开讨论,缺少医院实际工作经验,导致提出建议缺乏可行性,研究成果难以转化。(3)影响因素研究多为医院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研究较少,仅少数文献提到了随机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较单一。这提示未来需对医院的效率研究构建规范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对医院效率的研究不能浮于表面,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研究的实用性;此外,可以针对外部因素(如环境因素等)进行研究,以丰富医院效率研究内容,为全面提升医院效率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