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创伤急救体系探索*

2022-02-28李龙倜夏俊琳王梦荷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学中心绿色通道物品

——李龙倜 夏俊琳 王 娜 王梦荷

2017年,全球约124万人口死于道路创伤[1]。创伤每年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达650亿元[2],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规范化的创伤救治是降低严重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3]。2018年1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在地级市和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创伤中心[4]。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要求在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结合医疗资源布局,依托创伤救治能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建立创伤中心,联合急救中心建立城市创伤救治网络[5]。在此背景下,十堰市太和医院结合实际,成立了创伤医学中心,通过构建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创伤急救体系,有效提升了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水平。

1 体系构建

1.1 建立创伤医学中心

创伤医学中心由分管副院长担任主任,医务处、护理部、急诊科主任担任副主任,成员涵盖急诊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ICU等临床科室以及影像科、输血科、介入科等平台科室。创伤医学中心在集团内多院区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严重创伤患者向具有开展三四级手术的总部转运,或将总部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派至院区协助抢救。总部具体工作模式为:以急诊医学科为院前院内急救平台,相关科室创伤团队成员在伤者到达医院之前先行到达急诊抢救室;伤者送达医院后,团队成员按照“评估-决策-处理-再评估-再决策”原则,迅速判断病情并立即给予生命支持、损伤控制,形成横向协作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实现由“环节型”向“全程闭环式”创伤救治转变。

1.2 规范救治流程

为实现创伤救治水平同质化,该院在结合区域创伤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救治理念、规范、技术,组织创伤领域专家,制定了创伤患者入院、评估、分诊、救治规范化流程,并对创伤医学中心成员进行培训。急性创伤救治流程见图1。

图1 急性创伤救治流程

1.3 建设创伤网络信息平台

该院引进创伤信息系统,搭建一键报警多人联动急救云平台,确保创伤患者信息的无缝衔接。院前实现“120、分诊台、救护车”三位一体,将急诊出诊报警系统、出诊人员手机、救护车车载急救系统信息同步。120系统发出派车单,通过警报声、短信、云平台同步传送患者信息至值班人员,出诊人员可通过手机、云平台、车载定位系统回应派诊信息,出诊反应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返回医院时间、院前处置时间均有记录,为质量改进提供了依据。院内通过创伤信息系统急救云平台同步传送患者病情信息、检查结果、位置信息,实现全程救治信息共享。院内急救成员接到院前急救预警后,根据患者伤情程度及伤员数量,启动大型、重大型、特大型等相应级别的院内创伤应急流程,按照级别通知相应专科创伤团队成员到急诊科待命,并做好抢救设备准备及药品物资准备。患者到达医院后,创伤救治团队即刻展开一体化诊治,节约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1.4 优化急救输血流程

严重创伤患者多出现大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克,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输血是创伤患者的关键治疗措施。以往通过传统方式申请血制品,程序繁琐,耗费时间长,影响了抢救时效。对此,该院优化了输血流程,将急救输血纳入绿色通道,实施“先输血,后付费”。在急诊门诊电子系统内增加抢救专用输血申请模块,血标本试管粘贴优先急救标识。医生开具抢救输血申请和医嘱,护士采集血标本,打印条码并粘贴急诊输血专用标识,专人送检,专人取血,有效缩短了输血时间。

1.5 畅通绿色通道

该院各科室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绿色通道无法畅行。对此,一是在各楼栋设置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电梯,专人运行,保证创伤患者24 h无障碍使用。二是改良绿色通道标识,在原有悬挂绿色生命链标识牌基础上增加绿色袖标,分别佩戴于患者、护送人员上臂。三是制定绿色通道专用检查申请单,添加创伤患者常用检查部位、检查类型等信息,并设计为勾选项,方便医生使用。四是对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实行“二先二后”(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及行政后勤部门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服务。

1.6 做好物资准备

1.6.1 建立应急物品准备清单 车载常规备用物品包括担架、除颤监护仪、氧枕、微量泵、吸痰器、血压计、听诊器、轮椅、心电图机、车载呼吸机等,根据专科特点配备专科常用物资;内科物品包括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用物、中心静脉穿刺包、腔闭式引流瓶等;外科物品包括外固定材料、腔闭式引流瓶、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用物、中心静脉穿刺包等;妇产科物品包括产包、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用物、中心静脉穿刺包、腔闭式引流瓶等;儿科物品包括小儿创伤急救出诊箱、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用物、中心静脉穿刺包、腔闭式引流瓶等。

1.6.2 设计集成式创伤急救箱 创伤急救箱内物品分格放置,在每个格子的四周和底部均贴上标签,便于抢救者快速找到所需物品。同时,急救箱内放置创伤急救专用物品,以节约物品寻找时间。

2 应用效果

从云平台急救系统收集2019年7月-12月、2020年7月-12月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创伤医学中心成立前(n=225)、后(n=231)的出诊与会诊时间,结果显示:

2.1 缩短了出诊、会诊反应时间

创伤医学中心成立后,创伤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从(17.34±2.48)min缩短至(9.53±2.25)min(P<0.01),院前转运时间从(45.73±3.78)min缩短至(19.74±3.54)min(P<0.01),呼叫会诊时间从(17.52±1.93)min缩短至(4.37±1.21)min(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改善了创伤患者诊疗指标

创伤急救体系建立后,创伤患者死亡率从4.00%(9人)下降至0.43%(1人)(P=0.022),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从(87.01±10.23)min缩短至(40.71±9.87)min(P<0.01),输血患者申请血制品时间从(95.36±9.19)min缩短至(35.67±8.38)min(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

创伤急救体系建立后,患者抢救成功率从95.56%(215人)提高至99.57%(230人)(P=0.013),患者满意度从(92.03±3.26)%提高至(97.11±2.8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创伤患者具有病情不确定、病情危重等特征,需要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实施诊治[6-7]。已有学者尝试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8]、急诊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9]等,提高了创伤救治效果。然而,严重创伤救治院前与院内缺乏有效联动一直是难点。随着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搭建城市创伤救治网络,建立区域性分级创伤中心,既是国家政策导向,又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期待[2]。

在我国,地市级医院是创伤救治的主体力量,近年来其创伤患者救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10]。但由于各地区医疗水平不一,区域性创伤中心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11]。该院结合实际,成立创伤医学中心,以多学科、多专业团队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以及先救治后交费等[12],有效缩短了派诊时间、急救反应时间、院前转运时间、呼叫会诊时间和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提高了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虽然该院创伤急救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持续改进。第一,本研究着力于创伤后疾病救治,对患者及家属早期心理干预有所忽略。在后续工作中,拟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筛查和评估纳入创伤急救流程,邀请心理医生对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减轻心理因素影响。第二,在治疗创伤患者过程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往往被忽略[13]。严重创伤后期并发症多,恢复周期长,今后将探索建立创伤患者康复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患者创伤后生活质量。

综上,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有机结合,可为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医疗抢救提供借鉴[14]。

猜你喜欢

医学中心绿色通道物品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称物品
《军事飞行人员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航空医学鉴定的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更正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华医疗绿色通道开通
一种基于“绿色通道”思想的短信下发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