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驾驶员的“封闭之旅”
2022-02-28彭飞
彭飞
编者按: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各行各业的人们正用奋斗开启新征程。2022年新年伊始,《法人》杂志记者走进群众生产生活一线,捕捉温暖人心的动人画面,感受时代发展的强劲脉动,聆听大国前行的铿锵足音,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奋进力量。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启。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届冬奥组委会采取全程闭环管理方式,为运动员赛场逐梦提供有力防疫安全保障。赛事举办期间,妥善处理场馆产生的各类垃圾,成为筑牢疫情防线的重要一环。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建立了严格的清废作业标准体系,对生活垃圾从产生、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实行全流程管理。
服务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清废人员,是如何完成每天的工作呢?2月5日,《法人》记者采访了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医废中心(下称“医废中心”)冬奥场馆垃圾运输驾驶员王树群。通过他的工作状态,一窥闭环管理的一角。
王树群今年44岁,2007年入职北京环卫集团后,从事医疗垃圾清运工作,至今已有5年多。此前,他开过公交车、抽水车、物流车,驾驶技术全面。
1月6日,王树群住进公司保障服务封闭区,正式进入封闭管理状态,直到冬残奥会结束。联系外部,只能通过手机。每天早上,他5点多起床,简单吃个早饭,开班前会,领取防护装备,检查清运车,里里外外消毒后上车。每天早上7点左右,王树群一个人驾驶运输车,从位于北京南四环的公司停车楼出发,前往北六环外的延庆冬奥村,耗时接近3个小时。之后,从山脚到山顶,沿着曲折的山路,王树群收完近90箱垃圾,再出發前往位于南六环外的垃圾处理厂。每天午饭,他只能在驾驶室里解决。最“磨炼”人的时刻,是排队等待卸车。最长一次,他等了近4个小时。
“不能下车,不能开门,也不能开窗。”王树群告诉记者,他每天驾驶路程近400公里。上山下山,曲曲折折。除夕前,延庆山区下起了雪,路上虽然撒了融雪剂,但依然不好走。“这活儿,慢不得也急不得。”
为了做好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对参与环卫服务保障的驾驶员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即从上车出发至运输地点再到处理设施,最后返回居住地,全程不下车、不接触。
据医废中心党支部书记任晓云介绍,王树群是驾驶多面手,大到豪沃转运车、小到医疗清运车和动物产品清运车,无论在城市繁华路段还是崎岖山路,他都能平稳驾驶。
相比一般垃圾清运驾驶员,从事医废垃圾清运需要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上岗人员要好学、上进,具有危险货物运输专业知识和不怕苦、不怕危险的奉献精神。”任晓云告诉记者,由于技术出色和表现优秀,王树群曾连续3年被评为医废中心优秀员工。
能够参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工作,王树群倍感骄傲。“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国际大事,也是我们国家的大事。虽然辛苦,但很荣幸,也很自豪。”他对记者说。
(责编 王茜 美编 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