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居民从“搬入”到“融入”

2022-02-28冯玉壁蒋筱青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昭觉县驻点易地

冯玉壁 蒋筱青

治理与后续发展同发力,让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居民过上甜蜜幸福新生活。

1月26日下午,一场热闹喜庆的“迎新春·送春联”活动,在凉山州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青年之家举行。活动现场,“伙伴计划”志愿者们将写满祝福的春联递给社区居民,一幅暖意融融的画面呈现眼前。

作为越西县最大的易地扶貧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城北感恩社区生活着来自全县17个乡镇38个村的6660名群众。从“山头”搬到“城头”,从“村民”变成“居民”,凉山州还有不少像城北感恩社区一样的“新社区”。如今,新社区治理与后续发展如何?新居民是否融入新生活?临近春节,记者探寻搬迁群众生活变化。

新社区里养成新习惯

2019年11月,越西县38个村的6660名搬迁群众,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坯房,走下荒凉偏僻的大山,住进城北感恩社区的25栋楼房。

“村民”变“居民”,改变落后生活习惯成为社区治理的首要任务。居民马海体古莫仍然记得,刚搬进新社区的时候,很多人不会使用空气开关、冲水厕所等生活设施,不注意打扫和维护居住环境,也不理解为什么要缴水电费和物业费,不适应新生活。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新居民们在社区专门开设的“课堂”学习后,已经熟练使用起新居里的各类便捷生活设施,遇到下水道堵塞等问题,也会主动找社区维修队解决。与此同时,社区通过检查家庭卫生、利用社区宣传栏进行宣传、组建文明劝导队等方式,逐步引导村民树立起文明新风尚。

“我家住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我们时常打扫。去楼下散步,社区环境也很干净,大家垃圾不会乱扔,车辆也不会乱停了。”马海体古莫说。

改变旧习惯,提升文明素养,并非一朝一夕。积极引导居民之外,城北感恩社区还积极推行“互益行”志愿者积分制度。根据该制度,居民可通过参与洁美家庭、四好创建、互帮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用文明行为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洗衣粉、大米等生活用品,也可兑换接送孩子、作业辅导、老年人陪护、电工服务等贴心服务。

“做1小时社区大扫除,可以积4分,除草、捡垃圾、帮助邻居等也可以获得积分。”居民沙马热直高兴地说,“我经常兑换大米、清油、洗洁精,现在再积攒一些积分,我又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了。”随着居民参与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居民在不知不觉中树立生活新习惯。城北感恩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互益行’制度,社区还涌现出归还失主手机、钥匙、钱包,劝导邻里纠纷,制止破坏公物等好人好事。”

打开新生活“幸福门”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1月21日,温暖的歌声中,一场“宣传大使”评选表彰活动在凉山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拉开帷幕。获奖居民沙马阿呷高兴地说:“今天驻点社工为我颁奖,我很高兴。平时驻点社工对我们老年人也很照顾,帮忙办事,陪伴聊天,非常感谢。”

“此次评选,是我们实施‘天府银龄’昭觉县沐恩邸社区项目后,驻点社工在社区组织开展的主题活动之一,主要评选积极参加社区政策宣传、文明倡导等工作的社区老年人和社会组织成员。”四川启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社区老年人做好服务,并号召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针对社区独居老年人较多的实际,“天府银龄”昭觉县沐恩邸社区项目“落地”。项目驻点社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陪伴服务、志愿者帮扶服务等相关服务,让沙马阿呷等老年人可以“心情不好找社工,结交朋友找社工,有事难办找社工”。

作为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沐恩邸社区50栋居民楼里生活着来自全县28个乡镇87个村的6575名搬迁群众。如何让居民融入新生活?在社区治理中,除了关心老年人之外,开展儿童关爱、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等都被纳入社区“工作清单”。

在沐恩邸社区,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四点半课堂”。每天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就会来到“四点半课堂”教室里看书、写字、做作业。“四点半课堂”志愿者克其史伍说:“我们社区不少居民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多。‘四点半课堂’开展课后辅导、行为教育、心理辅导等,让孩子有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社区规模大,居民结构复杂,营造安心温馨的居住环境,沐恩邸社区还不断完善着党群服务中心、运动场、娱乐中心、民族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节假期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沐恩邸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前不久,社区还开展了‘再唱留客歌、彝心向党·欢喜七天乐’活动。”

安居后更要乐业

吉克木果,原居住地是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即“悬崖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吉克木果一家搬进了沐恩邸社区。入住新居后,在社区引导下,吉克木果于2021年5月通过昭觉县国投公司的拍卖会,拍得沐恩邸社区“西尼吾商铺”经营权。

走进“西尼吾商铺”,吉克木果和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负责进货,我老婆俄木曲西当销售员。”吉克木果说,“如今,我们把‘西尼吾商铺’经营得有声有色,月销售额达5万元左右,长子、次子也在社区幼儿园就近读书,生活有了极大改善。”

提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效能,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问题不可忽略。近年来,沐恩邸社区成立就业创业服务站,选聘3名“就业增收专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服务,并积极开展电焊、烹饪、家政、泥工、彝绣等就业技能培训,解决社区居民务工就业问题。

“落脚”新社区,“扎根”新生活。在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通过“培育产业带动一批、劳务输出发展一批、推动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不断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增收渠道,进一步夯实安置社区治理和后续发展。

“政府帮我找了公益性岗位,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一定要好好干。”城北感恩社区居民阿约小花在社区帮助下,得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一笔固定收入,其丈夫在县城开出租车,也有不错的收入。阿约小花说:“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新居,如今还能就近赚钱,以后更要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作者单位/冯玉壁 中共越西县委组织部)(责编/陈贤凤)

猜你喜欢

昭觉县驻点易地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昭觉县核桃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分析
昭觉县精准扶贫实施状况研究*
基于游人游赏行为的留园驻点分布规律研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利用远教站点,落实驻点干部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