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思政”教育共同体
2022-02-28吕新英
吕新英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学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圣城小学探索“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将其在主体、时间、空间、载体四个维度上进行有机拓展和整合,打造以学校教育为中心、辐射带动学生家庭及周边社区的“大思政”教育共同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纵向衔接,全程育人。学校结合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确定了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形成以学生生活发展为主线,有序递进、螺旋上升的全程育人体系。
低年级围绕“我的生活”“我的家庭生活”展开,引导学生爱亲敬长、了解自然常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自信向上、诚实勇敢的品质。中年级围绕“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展开,引导学生爱集体、爱家乡、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了解社会常识、理解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培养学生友爱宽容、有责任心。高年级围绕“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展开,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优秀传统文化及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培养自尊、自省、爱国、奉献、责任、担当的品质。
横向贯通,全课育人。“全课”包括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德育课程铸魂,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指导德育活动,活动力求系统、科学、有实效。让学生从中积累道德经验、体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判断。学科课程启智,利用各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引领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课程润心,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文化自信。其一,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参与校园文化创建,成为文化内在价值的践行者。其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全过程。其三,开展爱国教育,让学生知党史、懂国史、感党恩、爱祖国。其四,创设民族教育课程,讓学生感悟中华一家亲。其五,将“圣贤”教育融入学校文化,以“至圣”“至贤”命名教学楼,举办公益讲座,在教学楼廊柱展示学生书写的名人名言、家风家训等作品;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经典浸润心灵》读本,开展读经典书、做圣贤少年活动。实践课程培根,通过劳动教育及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将道德认知和情感落地为道德行为。
全域全员,协同育人。第一,全面发动,全员育人。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基础,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全方位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第二,以身示范,榜样育人。教师遵守师德,在工作生活中率先垂范,做好品德榜样。第三,班级建设,团队育人。班主任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良好习惯。第四,对接社会,先模育人。发动社区“五老”协同育人,利用“感动中国人物”等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等优秀品格。第五,指导推动、家庭育人。利用班级微信群等对家庭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入校开设课程,丰富教学资源。第六,联动整合,社区育人。利用研学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联动社区人员、物资、环境等资源共同育人。
评价调控,管理育人。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将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贯穿于管理制度的每个细节,形成学生自评、教师自主、学校自治的现代治理模式。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学生的成长,家校社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辐射带动学生家庭及周边社区的共进型思想品德教育共同体,才能助力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责任编辑:张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