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留痕的档案袋,你真的会做吗
2022-02-28丁乐刘昊
丁乐 刘昊
教育评价是促进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手段。教育者充分发挥“真实性评价”的价值,是培育新时代的“思考者”和“探究者”所需的一种能力。针对大部分幼儿园青睐的档案袋评价,如何科学运用?让我们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档案袋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浪潮而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与传统的测验式、评分(级)制的评价方式相比,档案袋评价具有形式灵活、客观真实、体现过程记录等优点。针对档案袋评价,很多幼儿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
档案袋评价在实践中的误区
展示大于评价。档案袋最大的价值在于系统地记录有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帮助教師做出判断,研判幼儿的现有水平,找到最近发展区和下一步的支持方向。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档案袋成了单纯展示幼儿的工具,只呈现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表现或完成的作品,往往不会基于一定标准或依据,深入分析幼儿的表现和作品,做出价值判断。这无法帮助教师研判幼儿的需求、确定未来教育目标和策略,大大削弱了档案袋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存在的意义。
纪念大于记录。档案袋中往往包含一些“里程碑”性的事件,尤其当幼儿第一次表现出某种能力的时候,非常值得记录。但档案袋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其所记录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幼儿的最佳表现,而应实事求是地记录下能够显示幼儿常态水平的长期、稳定的表现,无论这些表现是否令人满意。我们对幼儿开展评价,是为了从幼儿的表现中“折射”出教师是否为幼儿展现能力创设了适宜的环境、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即评价幼儿是为了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调整,而不是给幼儿“贴标签”。
成果大于过程。很多档案袋中的大量篇幅留给了幼儿已完成的作品,或是对于幼儿活动表现的总结,而不能有效地展现幼儿活动的过程。档案袋应该体现过程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所谓过程性评价,就是展示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不仅展现他们“今天发展得如何”,更要描述他们“发展的过程”。评价只有体现幼儿的认知方式、个性特点、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我们才能了解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看到”未来他们的发展的样子。
成人大于幼儿。很多时候,幼儿园和教师往往主导档案袋的内容和形式,放什么、不放什么、如何放,取决于教师,这是同一所幼儿园的档案袋看起来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原因之一。细看档案袋中的内容,对于幼儿的作品和表现,点评者通常是教师和家长,幼儿只是“被记录”的对象。这样的做法淡化了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幼儿视角。
档案袋评价陷入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档案袋的概念、价值、原则认识不清,也包括幼儿园对教师的支持缺位等。走出误区、科学开展档案袋评价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推力。
让档案袋的作用科学发挥
主体多元性原则。幼儿成长档案袋是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作业,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充分尊重和发挥各自的主体性。教师是成长档案袋的主要规划者和管理者,要承担规划档案袋的主要内容、确定分析评价幼儿表现的依据或标准、日常管理档案袋的职责。家长是重要信息的提供者和共同评价者,要配合教师提供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在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中和教师一起分析并评价幼儿的各方面表现。幼儿是成长档案袋的重要决策人,可以参与决定档案袋中呈现的作品以及呈现方式。在建立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后两者的角色往往容易忽视,应给予更多关注。
第一,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制作中,需要建立定期交流、共享信息的机制,比如以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为周期,教师和家长就近期幼儿表现进行沟通。档案袋此时便发挥了两种作用:一是成为沟通的载体,即双方基于档案袋传达信息;二是作为沟通交流结果的反映,即双方共同决定档案袋中最终保留哪些内容、舍弃哪些内容,本质是沟通教育理念、建立教育共识的过程。
第二,幼儿参与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制作,是进行自我评价的绝佳契机。教师和家长可以主动和幼儿交流他们的成长档案袋,向幼儿介绍成长档案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收集档案,让幼儿了解评价的价值,然后和幼儿共同商议档案袋呈现内容、呈现方式。让幼儿了解、参与决策,实际上是鼓励他们把自己作为一个“客体”,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本质上是进行自我评价。我们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不是为了追求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而是把它视为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提升自我判断、锻炼元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系统全面性原则。第一,内容的系统全面。档案袋既然是一种评价方式,那么它就必须反映一定的评价标准。这要求教师们在选择素材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其背后所体现的学习和发展进行深入分析,让收集的内容能够反映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努力、进步与发展。选择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这些标准既包括幼儿园提供的评价指标,也包括班级重点工作中的核心或重点目标,同时考虑幼儿个体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第二,形式的系统全面。档案袋中的材料,可以用文字、图表、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文字特别重要,因为活动过程需要依靠文字描述、说明,各个主体的思考和分析也要依靠文字表达。图表可以采用行为检核表等评价形式,以较为统整的方式对幼儿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阶段性评价。几种形式应互相呼应,有机统一。
持续过程性原则。必须把制作档案袋视为教师、家长、幼儿等主体互相交流、分享沟通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和家长建立共识、培养幼儿自我认识能力的重要契机。档案袋评价应是协商的过程,即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协商,共同完成档案袋。档案袋评价必须是建构性的,要帮助幼儿成为反思者,成人要主动和幼儿沟通,引导幼儿反思,建构意义。档案袋评价还应当是个性化的,要基于幼儿的发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统一格式。
自然真实性原则。第一,教师要善于将档案袋评价与日常教育活动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额外增加的工作量,也更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的要求。
第二,教师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及活动中,用自然的方法收集档案信息。围绕真实自然性原则,需要教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学期初收集档案之前,教师要明确档案袋评价的指标或内容。比如,通过年级组讨论、班会等方式,结合班级整体工作计划,确定语言、社会或艺术领域的若干条重点评价内容或目标。二是确定本阶段(一般指一个学期)的评价内容后,分析并细化每个目标,形成“可视化”的观察指标或内容。三是教师围绕本阶段的档案袋评价重点目标,规划班级活动、拟定教学计划。四是教师需要制定档案收集计划,保证能够在日常活动中有序地完成档案收集。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