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记卫辉市唐庄镇南社村党支部书记赵春生
2022-02-27王姝晴
■ 王姝晴
有的人爱父母、爱家人,被称为孝。
有的人爱群众,把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或事,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去关爱,这些人是为大孝。
在南社村,赵春生无疑应在大孝之列。自从他当上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就用赤子情怀把一盘散沙的民心,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用奔跑的速度迅速登上幸福列车。2022年春天,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将南社村选为“河南省孝德示范村”。
吃亏为民,无私奉献
赵春生原是卫辉市唐庄镇政府的一名干部,只因家在南社,根在南社,所以当南社村干群之间产生矛盾,打架斗殴、地无人种、群体上访的事情得不到有效解决,村“两委”工作陷入瘫痪时,赵春生受唐庄镇政府指派,临危受命回村,主抓村内的稳定工作。
当时的南社村,不仅民心乱,居住环境也特别差。赵春生虽是南社人,但他因常年在外工作,对家乡的一切非常陌生。当他当上村书记后,就多次召开两委会,并通过无数次对群众家访,第一次对家乡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在心里说:乡亲们,我们祖先把家安在了这个地方,作为后代,理应把这个地方变得富裕兴旺,可你们不思改变,为什么非要争个你胜我强?如今我来了,我想要大家邻里和睦,我想要大家在小事上你谦我让,我想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发家致富,我想要看到咱们村的土地上长出庄稼,再不能口袋里空着去上访!
赵春生 ▲
可想要大家拧成一股绳,首先自己得有权威才能发号使令。权威在哪儿?正如模范村官李连成说的,“当干部就得肯吃亏,肯吃亏才有人跟随”。为了让乡亲们跟着自己走上富裕之路,赵春生回家就和妻子商量,想要用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改变村里的群众生活。没想到,他的解释还没有说完,妻子就笑着说:“你是一家之主,咱家的事你说了算。”妻子的支持,使赵春生除去了后顾之忧,他把全身心交给南社村群众,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变南社村面貌。
过去,南社村是一个凹陷村,站在平原上,你根本看不到这个村庄,一到下雨天,积水无处排,小水坑、大池塘无处不在,以至于南社村成了“蛤蟆天堂”。一到夜里,蛤蟆唱歌,村民失眠,为此,外村人戏称南社村是“蛤蟆村”。也因池塘多的缘故,村里的房屋没办法规划,东一家,西一院,绕开池塘搞建筑,就连村里的街道都成了死胡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赵春生将全村规划,房屋重建,街道重修,并将村内地面整体垫高一米多。房屋建好后,横成排、竖成行,不论你站在哪个十字路口,都是南北通透,东西亮堂,一望无际的平原尽收眼底。南社村的群众谁也没想到,祖祖辈辈居住的低陷“蛤蟆村”,在赵春生回村的一年后,竟奇迹般地坐落到了卫辉地平线,变成了令人羡慕的美丽村庄。而作为村书记的赵春生,一年365天不停地为村里操劳,不但没有领取一分钱工资,反而又贴进了自己家里的全部积蓄60多万元。
勤政为民,收获金子
对于南社村群众来说,赵春生是空降的村支书。在当时以乱出名的南社村,不但村干部对他不了解,更有群众嘲笑说:“我还以为镇里派来了多牛的村支书,这不就是咱村过去那个穷娃子吗,有钱人还管不了咱们村,叫他来当书记,他会干啥?”
村里人看不起赵春生不是没来由。小时候,赵春生家穷,9岁的时候,母亲突然得病撒手人寰,留下父亲和小他两岁的弟弟相依为命。那时候,衣服没人缝,吃饭照不住点,虽然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地疼爱他们弟兄两个,但还是不能顾周全。懂事的赵春生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常常在别家的孩子还躺在热被窝里睡觉的时候,他却冒着刺骨的寒风,五更天就到野外扫树叶积肥沤粪挣工分。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这么勤劳,本应赢来赞许,但遭受的大部分却是嫌弃的目光。小时候的赵春生不懂事,等他长大理解了这种目光后,发誓自己有朝一日能离开,决不再踏入南社村一步。但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党组织把他派回了南社村来搞稳定工作。
家是小家,村是大家。小家穷了村人看不起,群众穷了就会被外村人耻笑。这辈子,“穷”字让赵春生刻骨铭心,如今几十年过去,自己早已告别了“穷”的尴尬和辛酸,没料到乡亲们却还在原地转着“窝里斗”。痛定思痛,赵春生发誓,不管村人对他是嘲讽还是讥笑,自己都要憋足一股劲儿安抚村民心,改变穷面貌。
南社村原来是个传统种植的农业村,冬天种小麦,夏天种玉米,因为没有水浇地,天旱了无收成,涝了被水淹,想要个丰收年,只能企盼风调雨顺,才能过个滋润年。
赵春生到村后,先是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然后就把目光盯在了土地上。为了让耕地变成旱涝保丰收的水浇地,他引来省电业局的“井井通”示范工程,每50亩地一眼井,一下打出了60余眼机井,放眼望去,“地连地、井连井,磁卡一刷喷泉涌”,看到这个奇迹,南社村群众欢呼雀跃,也在这个时候,赵春生彻底收获了民心,他的权威也自然生成。
望着哗哗的流水涌向田园,一个大胆的设想又在赵春生心中萌生,他果断决策,向土地要金子,改变传统的种粮模式,把南社村打造成蔬菜种植基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召开全村群众会议,要把所有村民的承包责任田打乱重分,一律为种植蔬菜让路。
心有百姓,万事顺风。在赵春生的精心布局下,40余座蔬菜大棚应运而生,虽有人还怀着观望态度,但第一期蔬菜上市后,菜农赚了个盆满钵满。紧接着,观望者纷纷加入种菜行列,不到两年,南社村就成了卫辉市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
2013年,为了更好地为菜农服务,赵春生成立了“绿欣合作社”,建起了储藏冷库,形成了一年四季蔬菜多样化存放、销售一条龙服务。有的种菜专业户嫌自己菜地少,还到外村流转,一时间,过去不起眼的土地成了香饽饽,一年四季红红火火地往外涌金子。
看到南社村因种菜致富,周围村民纷纷效仿,有的还直接加入了“绿欣合作社”。多年来,不仅是南社村村民,就连外村的菜农都腰缠万贯,从开始的人均年收入2.5万元到10万元甚至年收入100多万的家庭比比皆是。现在,南社村成了卫辉市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中心,每天的蔬菜交易量达到200万公斤还多。
洪灾突袭,力排众难
“洪水进村了,大家赶快避洪!不管大人小孩,必须第一时间从村里撤出!听到的赶快通知左邻右舍,立即马上从村里撤出!”
2021年7月22日凌晨,正在酣睡的南社村村民,被刺耳的大喇叭广播声惊醒,喊话的是赵春生,人们怎么也不相信,昨天睡觉时还好好的,怎么一夜间就会严重到要出村避难。开门探视间,洪水已入院,固执的老人们说:“洪水再大,还能有1963年的水灾大?车怕淹,你们把车开走吧,我们在家看门。”
年轻人大意了,他们只考虑到小车怕水泡,所以十万火急地把车开出了村,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车刚开出村,汹涌的洪水咆哮着,已经淹没到膝盖,再想徒步进村难上加难。
此时,赵春生已经在村北共产主义渠大堤上防洪执勤了四天四夜,虽然他早已做好了防范准备,但洪水来势汹汹,一个小时就将村庄变成汪洋大海,他震惊了。那时候,他的脑海就像翻滚的滔滔洪水,怎么办?怎么办?如果村里群众不及时撤出,生命一定会受到威胁,当时的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救人,救人!可这么大的洪水,怎么救?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忽然想到了矿山上的铲车,于是急忙打电话。一听是救人,铲车很快到来,那时候,时间就是生命,赵春生一见铲车到来,急忙在大喇叭里高喊:“现在,大铲车已进村救人,所有人做好准备,车到谁家门口谁上车,必须全部撤出,一个人也不准留在村里。”
赵春生在喇叭里一遍又一遍地广播,嘶哑的喊声回旋在大喇叭里、响彻在南社村上空。可是,有的人救出了,还有一批老人任性地觉得洪水到不了要淹死人的地步,还是坚守在家里,固守不出。
洪水越来越大,进村救人的铲车一歪一扭,赵春生知道,村里的道路冲毁了。但为了救命,他还是指挥着铲车冒着极大的风险,一次次进村救人。
7月23日,南社村的水位已经上升到一米多深,铲车已无法行进,更大的毁灭性灾难跟着到来,水管冲断、变压器停电,漆黑的夜空下,压抑得让人如同末日来临般无法呼吸。
7月24日,南社村水位还是居高不下,政府派来了橡皮艇,赵春生坐在橡皮艇上,手握喇叭挨家挨户地喊:“家里有人吗?有人了答应一声!家里有人吗?有人了答应一声!”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救人,赵春生嗓子喊哑了,嘴唇干裂了,没有饭吃,没有热水喝,有时一天就吃一包方便面,还是凉水泡冷面。就在这样忘我的情况下,赵春生把一批批救出来的群众送到安全地带,他自己则在洪水第一线指挥着,把生命和村里的老人捆绑在一起,不离不弃。
在这些被救的老人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94岁老太太,她是被人抬着上的橡皮艇。还有一个最难救的瘫痪老人李进,当时,他的女儿在家侍候他。洪水进村时,因老人不会动,女儿就在家陪着他,没想到由于他家地势低,水深竟达4米多,只要橡皮艇向他家靠近救人,水下的树枝就会划破橡皮艇。这时候,李进女儿喊救命的声音已经嘶哑,赵春生指挥着四艘橡皮艇,从四个方面尝试靠近,但因水太深,看不见水下树枝,最先靠近的两艘橡皮艇被树枝挂破,不但没有救出李进父女,反而救人的人又成了被救者。就在搜救人员束手无策时,赵春生拿起电话,果断地向卫辉市政府求救,很快,“军魂救援队”驾着一艘军魂冲锋舟,开到了李进家门口,终于抬出了瘫痪在床的李进。父女俩得救了,一到安全地方,当着大家的面,李进女儿扑腾跪到了赵春生面前说:“谢谢赵书记,谢谢赵书记,你是俺的救命恩人,谢谢你,谢谢你。”
扶起李进女儿,赵春生激动地说:“你不要谢我,是政府救了你,是共产党救了你。要谢你应该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这些志愿者。要不是这艘军魂冲锋舟,我都不知道怎么救你们出来!”
那一次洪灾,村里460多户人家、2000多口人无一伤亡。
孝义担当,以老为先
2022年10月4日,赵春生把村里100多位老人请到了村委会,和村“两委”干部一起,隆重地和老人们吃了一顿“三喜临门”饺子宴。
这一天,老人们欢聚在新提升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心地把饺子摆成了“喜迎二十大”的标语,以此感谢共产党带给自己的幸福晚年。他们开心地说:“每年的重阳节,赵书记都会为我们办饺子宴,不管他多忙,都会和我们一起吃饺子。”
今年的重阳节,天气很冷,为了让老人们不受冻,他特地为每位老人买了红围巾、旅游鞋,老人们感谢他,他笑笑说:“该感谢的是你们,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厚爱,南社的发展,离不开你们,希望你们对咱村的发展积极献计献策,我也更希望你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作为南社村的党支部书记,赵春生不仅肩负着带领全村致富的重任,他也时刻关爱老人。今年的中秋节还未到,赵春生就在月初为老人们发了甜甜圆圆的五仁月饼。
多年来,他一直把老人的疾苦放在心上,特别是遇到一些孩子不孝顺老人的时候,他更是百般用心。有一次,村里有位老人因子女不孝找赵春生解决。赵春生找他儿子了解情况,他儿子说:“他有能力管家的时候啥时候管过我?到现在他老了叫我管,他偏心谁叫他找谁去。”
虽然赵春生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但多年的积怨一时不能化解。老人又来求他解决问题的时候,赵春生从自己身上掏出200元钱说:“给,这是你孩子给你的钱,你拿去先买些米面,没有了再说。”
老人的困难解决了,也消气了,他高高兴兴地走了,但他哪里知道这是赵春生自己的钱。他儿子知道后,主动找到赵春生承认了错误,最后和老人和解。还有一些老人,孩子们在外工作不在家,一有个病痛就找赵春生,接到这样的电话,他总是放下手中的工作,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医院去。看病回来后,他又是买蛋糕,又是买鸡蛋,为的是使老人不挨饿。
赵春生不仅对老人关心,对村里的残疾人也一样关照。
2022年初秋,笔者碰到一个残疾人到村委办事,赵春生看见他就从身上掏出200元钱说:“听说孩子考上了大学,给他买些上学物品吧。”
残疾人不好意思接,小声说:“你帮助我家的够多了,我咋好意思一直要你的钱?”
赵春生说:“给孩子的,钱不多,拿着吧。”
残疾人红着脸接过了钱,一迭连声地谢。
在场的村人说:“像这样类似的事情很多,多年来,俺书记自掏腰包救济人,出过的钱数也数不过来。”
赵春生说:“都是乡里乡亲的,碰见谁有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虽然每次出的钱不多,但这是心意。”
朴实的语言,没有华丽的炫耀,但也足见赵春生有一颗人民公仆心。现在,只要你走进南社村,处处都可见道德文化墙,墙上的内容都是以美满家庭建设为引领,为了促进邻里家庭和谐稳定而宣传。在村委会办公楼前边,有一个大型的休闲娱乐广场,广场上搭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大戏台,农忙之余,村民们不但可以到广场跳舞唱歌,村里还在广场上不间断地组织开展“亲帮亲、户帮户、邻帮邻”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引导了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释放出更多的孝老敬亲、助人为乐模范,比如“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好邻居”,为了把这些先进事迹发扬光大,村里又开展了“星级文明户”认领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接受自我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孝道、讲道德”已经在南社村蔚然成风。
2022年,注定了南社村的不平凡。春天,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将其选为“河南省孝德示范村”;秋天,南社村又被选为创建“五星”党支部示范村。
孝源于心,爱生于情。为什么赵春生对南社村的乡亲爱得深沉,因为这里是他的根,多年来,南社村在赵春生的带领下,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他也历次当选为“卫辉市优秀共产党员”“卫辉市人大代表”“新乡市党代表”“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史来贺式好干部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