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社区教育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以天津市河北区为例
2022-02-27樊瑞晶
樊瑞晶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一、前言
社区教育是运用社区的教育文化资源,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为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河北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建立了以职业(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学校为主体、居委会市民学校为基础、市民学习社团为支撑的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形成了“双线并行、内外融合、龙头带动”的社区教育工作模式。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提出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承建了河北区社区教育学习平台“e家园终身学习网”,目前已完成第二版的升级改造工作。截止2021年末,注册用户2万余人,网站视频、课程资源超过600个,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构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高职教育等各类各层次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满足学员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提供一种可测量、比较和转换学习成果的途径。2019年创建的“E家园城社区”微信公众号,作为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微信平台,发布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动态、展现工作成果,目前已有1600余人注册,月点击量3000余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深入推进智慧教育。2022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2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举办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及各类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助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可见,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社区教育转型迫在眉睫。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市民的居家时间增加,对线上学习活动的渴望更为突出。如何将传统的课堂授课、社团活动,通过线上课堂等多种形式,送到每个居民的身边。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转换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将人与人的交流活动在互联网上紧密起来……这都是社区教育转型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社区教育数字化的必要性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62亿,其中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比41.6%。由数据可知,互联网普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们上网的主要工具为手机,在不上网的人群中,老年人占比居多,由此带来的不便也较为集中,见图1。
图1 非网民不上网带来的生活不便
(一)日常生活的需要
对于不会上网的居民来说,日常出行的不便尤为突出。天津市的防疫政策要求居民进入菜市场、小区、超市、医院,乘坐公共交通等场所,都需要用健康码扫描场所码,出示通信行程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如果居民无法使用手机完成扫码,就无法进入该场所。受到疫情影响,公交车、地铁的运营时间、停靠车站等变动较为频繁,如果居民不能自主上网,就无法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耽误出行。居民去医院就医,也需要用医院的APP挂号、支付、取药。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被手机操作影响到的居民随处可见,居民对于掌握手机操作知识有很强的需求。
(二)精神生活的需要
随着生活状态的转变,居民对知识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受疫情影响,居民在家中工作、学习、生活的时间增加,日常人际交往的机会大幅度下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转移到互联网上,刷视频、看新闻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人际交往、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通过网络学习做饭、学习书法、了解科学的防疫知识,同时找一个新的圈子交流学习心得,展现学习成果,都是居民的新需求。
退休也是居民渴望学习新知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河北区某社区的一位刘大姐刚退休,很想找地方学习。她说:“我退休没什么事情了,也不喜欢跳舞、唱歌,就想找个地方提前学习一下养育小孩的知识,为抱孙子做准备。疫情原因不能去老年大学上课,网上有的视频也讲,但是都不专业。”有一位大爷在参加社区活动时向工作人员咨询:“有没有能教书法的地方?我上班的时候就羡慕写字好的那些人,退休有时间想专门练练字。”
三、数字化背景下社区教育转型的困境
(一)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数字化学习需要的基本设施有网络服务设备、屏幕显示设备、学习平台、课程资源、教学工作场地、活动场地等,在社区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持续的经费投入维持正常运转。天津市的社区教育经费依旧按照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的发放标准,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与北京市(5元)、上海市(8元)等一线城市有一定差距,而且实际投入和拨付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数字化转型进程。
河北区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由政府、各委办局中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组成,但在实际的社区教育管理工作中,各单位的重视程度不高、参与度较低、协作效果不佳,仅仅依靠教育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工作力度不足、覆盖人群较少、活动开展形式有限等问题较为突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已纳入每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如2020年河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做优做强职业教育,打造河北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品牌。”但还没有形成全民参与、高效协同的工作模式。
(二)缺少社区教育工作者
河北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多数是兼职人员,近几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街道、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都在防疫工作,社区教育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河北区的社区教师队伍也是由兼职人员组成的,教师在从事本职工作之余,进行市民学校的授课任务,因此对学员的熟悉程度较低,缺少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也很难有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有的社区老师在与笔者交谈中提到,自己这么多年给社区居民上课,都是用同一份教案给不同街道、不同社区的居民授课,很少会因为上课的人员不同而更换授课内容,只有在大型活动、课程比赛等特定情况下,才会认真备课、设计教案。社区教育的教学质量当然很难得到保证。
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进程,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维护学习平台,而多数社区并没有配备相关专业人员,无法完成日常维护社区教育平台等相关工作,导致街道、居委会的信息、资源维护工作滞后。社区教育资源的录制,也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完成。社区教育日常线上教学过程,也需要有系统维护人员,仅靠社区教师、社区工作者,无法高质量地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很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
(三)无法应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冠疫情期间河北区的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等机构,均已停课数月或一两年时间,授课教师无法迅速转换教学方式,将线下授课的内容如数搬到线上教学。尤其是舞蹈、乐器、手工编织等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教师必须手把手现场演示,看到学员学习的学习成果,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讲授下一个知识点。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受到网络传输速度慢、显示设备欠佳、摄像设备落后等因素的制约,老师无法准确掌握学员的学习状况,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学员们习惯了在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的学习,有教师面对面授课,有同学一起学习交流。线上学习只能看到老师的共享屏幕、听到老师的声音,学员无法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或者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也没有同学可以实时交流,很难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因此近几年教师和学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如何转变工作理念、调整工作方式,以满足当前形势下居民的数字化学习需求,成为社区教育的首要难题。
四、数字化背景下社区教育转型的对策
(一)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河北区的社区教育工作主要依托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在河北区政府的指导下,河北区教育局的直接带领下,展开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包括日常的社区教育活动、学习型城市监测、全民活动周筹备等。针对当前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成员之间的有效协调、沟通。建立社区教育联席会或协作会议制度,在每年常规的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共同商议相关工作。2021年11月由河北区教育局发起,联合区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六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推进河北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把老年教育作为我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完善老年教育发展框架和管理机制。
第二,推动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数字化转型专项工作。从实际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出发,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协同行动,对社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对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居民进行调查访谈,掌握居民的实际需求,调整社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考虑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推进社区教育工作者考核方式的改革,修改现有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将社区教育的数字化水平作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教师的评价重点或激励要素。通过网络会议、线上课堂等途径,对基层工作成果给予及时肯定,增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工作积极性。
第三,改进日常社区教育工作数字化管理方式。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从互联网、AR技术、大数据分析等角度入手,进行专题培训;针对社区的实际情况,给予数字化办公的指导、建议,树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思维,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效率。利用社区教育学习平台,通过电话、网络会议、工作月报等多种工作形式,向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会成员推送社区教育工作动态,加深各部门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了解,即时对河北区的社区教育工作给予指导,多方关注、共同指导,高效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提高社区教育的服务意识
2022年8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范贤睿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数字化时代要打造的终身教育应该是一种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教育。除了资源平台之外,更重要的是服务。”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良好,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将社区教育办好,可以从服务入手,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扩大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增加专职、兼职工作者数量。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社区型高职院校,拥有社区教育与管理、幼儿教育与管理等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每学期的社区实践工作环节,定期到对口社区授课、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培育社区教师,这些接受过培训学习的社区教师,可以到所在社区开展教育服务工作,将专业的知识传播到更多的社区。学院的学生可以作为社区教育工作志愿团队,对口河北区的街道或居委会,协助社区开展社区教育相关工作、活动,在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同时,缓解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不足的困境。
第二,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加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开展社区教育系列培训等方式,提高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增加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知,掌握数字化工作的方式方法。社区教育工作办公室每年依托河北区老年大学,对街道选派的社区教师进行1-2门课的免费培训,今后继续扩大培训人数,增加培训力度,完善培训制度,以保证接受培训的社区教师能够在社区学校完成专职授课任务。
第三,提升社区教育的数字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通过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推送与社区教育相关的资讯动态,提高居民对社区教育平台的兴趣和关注。通过记录居民在平台上学习课程、参加培训的情况等数据,及时给予反馈,定期对参加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优秀学员进行表彰,经验分享等活动。对平台、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展开课程设计和内容调整,以增加居民对社区教育平台的喜爱。通过社区教育学习平台展开线上教学活动、课程培训项目,在学习小组、活动群组中,开展学习话题讨论、学习成果分享等主题活动,以增加学习者对社区教育学习群体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社区教育转型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继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是满足社区居民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取学习资源的必然要求。
第一,提高社区教育主体的数字化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在社区居民中树立社区教育数字化意识。在社区活动中,教育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协同,如宣传部门、网络安全部门等,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教育数字化、公民数字素养等知识。数字化学习能力主要是学习者运用数字化工具、资源,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的能力,社区居民年龄较大,数字化学习能力不足,记忆能力下降等,提高社区居民的数字化能力,是一个缓慢、持续、艰巨的过程。
在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中,可以从社区教育管理者和社区教师群体入手,先着重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能力,利用中国社区教育网、国开终身教育平台等社区教育学习平台,通过专题培训、自主学习、团队交流等方式,学习视频制作、走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等数字化转型知识。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完成培训后,在街道、社区制定社区学校、学习点的智能技术应用课程、数字化学习课程计划,社区教育教师开设每周1-2次的课程,可以是居民感兴趣的智能出行、网上医疗,也可以是隔代养育中出现的数字化障碍技术指导等等。组织10-20名社区居民参加学习,社区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志愿者参与课程,辅助居民完成数字化课程的学习与练习,社区教师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数字化工具,与学习者、管理者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有效解决学习者的实际困难,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也提高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水平。社区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程讲授之后,定期到河北区老年大学参加社区教育培训课程,进行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完成社区教师本身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形成学习、讲授、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居民通过街道的社区学校,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实现数字化学习、交流,有助于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中提升数字化水平。
第二,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环境的数字化转型。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投资建设了丹江里社区数字化学习基地、王串场街数字化学习教室等多个数字化教学场所,为各街道配备了触摸式图书阅读浏览器。依托社区数字化学习典型示范中心开展培训、打造特色楼栋和系列课程、评选河北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特色鲜明。向每个社区居委会发放了中国老年教育远程学习账号,绘制河北区学习地图,将区级、街道级、居委会级的学习场所、学习团队的信息,汇集在河北区地图之上,像地图导航一样,居民登录e家园终身学习网,可以实时查看、联系到身边的学习场所、学习团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完成学习、活动。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从设备设施、资源软件等多方面为区域社区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增加社区教育投入,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推动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构建区域内资源共建、共享的多样化运行模式,对给予资金、设备投入的企业、团体实行激励政策,发挥资金、设备的最大价值。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方面,投资建设一批智能教室、智慧教学平台、线上课堂录播室等适合社区居民的数字化教学设备,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引进先进的数字化产品,云课堂、课程资源等课程建设的软件资源,有助于社区教育工作者实现数字化教学。
第三,在社区教育基层工作过程中,打造适合区域居民、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还需要有一批了解学习者情况,熟练运用数字化资源的教师、工作者。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注重对一线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社区教育教师水平,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促进的实践活动。河北区将高职院校中的社区教育与管理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训设备,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教育活动周,向河北区居民开放,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高职院校的教师们通过定期到河北区的对口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将学历教育的课堂知识搬到了社区,有医疗课程、电子办公软件培训、电子上商务、虚拟经济课程、大数据等与当前数字化背景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居民拓宽了文化知识,提高了数字化水平,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区域社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与河北区老年大学联合,开展社区教育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定期组织社区教师到老年大学参与培训、积累学分,回馈社区开展、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提高河北区社区教师的专业技能、数字化教学能力。加快社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网络学习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资源建设、网站管理等方面,继续完善河北区终身学习网络e家园终身学习网,在居民中广泛宣传网站学习,作为线下社区学校学习的必要补充和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居民规范、合法地使用数字化资源。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从多方面、多种途径促进区域社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切实提高居民的数字化水平,满足居民对互联网的需求,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五、结语
在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水平,调整社区教育工作内容与方式,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社区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必要途径。通过社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是每一个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