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路衍经济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22-02-27甘肃新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李文杰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刘建勋兰州市人民政府魏永辉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骆天吉

中国公路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甘肃省交通物流

文 甘肃新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李文杰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 刘建勋 兰州市人民政府 魏永辉 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骆天吉

路衍经济作为一种因公路而产生的开放性、融合性新生经济业态,是公路经营开发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型升级的必然产物,是信息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公路经营企业追求公路经营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在全面分析甘肃省发展路衍经济产业方面的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探索研究符合甘肃省路衍经济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G75兰海高速太石交旅融合项目鸟瞰图

甘肃路衍经济产业发展SWOT分析

优势分析

地理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甘肃省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经之地,具有“座中联七”“涉藏临疆联蒙”的独特区位优势,是西北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展北拓区位的省份。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的“大通道”为甘肃路衍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决条件。

资源富集优势相对突出 甘肃省具有全国重要的生物、矿产和能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有矿产资源173种、有药材9500多种;有煤炭、油气等能源,还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境内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有伏羲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和禀赋极高的自然景观资源;有石油化工、冶金有色等特色优势工业产业;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的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农业产业。这些资源,客观上为经济活动沿着交通运输通道聚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布局交通运输综合网络、提高通道效率和发展路衍经济产业提供了资源支撑。

会宁红色驿站项目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 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是甘肃公路交通建设领域骨干企业,也是甘肃省委、省政府打造的“十大产业集团”重点企业,具有“融、投、设、建、养、营、运、服、衍”全产业链优势,具备公路全产业链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是甘肃省内唯一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双特级”、设计“双甲级”资质的实体产业集团。旗下设有路衍经济专业化研究机构(甘肃路衍经济产业研究院)和投资平台(甘肃新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甘肃省境内路衍经济产业资源的开发、挖掘、投资、建设、运营。龙头企业通过集群效应可获取“规模效益”,有助于积极培育和建设路衍经济品牌,促进甘肃省路衍经济产业发展。

劣势分析

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发展有待强化 路衍经济发展涉及公路与文旅、土地、矿山、油气等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还涉及行业主管部门、关联企业等之间的资源共享、融合发展。但目前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的协调机制还未建立,亟待完善。

生态红线影响较为突出 根据《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报批稿)》,甘肃省生态红线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人文、自然景观富集的河西地区,保护面积更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祁连山地区红线面积位于全国前列,生态红线对开发路衍经济产业存在一定影响。

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 路衍经济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需要项目前期建设、项目运营管理等综合型人才。

资源供给机制有待健全 土地、矿产和旅游等公共资源确权流通机制仍不顺畅,资源获取受红线、指标和规划等因素制约,路衍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及资源供给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机遇分析

国家战略、地方政策共同叠加 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交通强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强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四强”行动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战略、地方政策共同叠加,为公路交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路衍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社会公众对美好交通生活的需求迫切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已不再满足于公路等基础设施提供的基本通行保障功能,对出行体验、消费环境、消费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社会公众对路衍经济方面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促使甘肃省积极发展路衍经济,提高相关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对美好交通的向往。

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孕育的新增长点 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公路里程达15.6万公里,公路网已基本成型,各类投资主体面临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发展路衍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良性循环,是交通企业创新发展、永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威胁分析

行业跨度和协调难度较大 公路与文旅、物流和其他临路的路衍经济项目多分属不同的行业,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也不一致,融合设计、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无相关指导性文件和依据,导致临路项目在一体化审批、设计和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路衍经济涉及多领域、多专业的跨界融合,对产业发展的研究、探索不足,在产业融合、壁垒破解、机制体制建立等方面缺乏创新。

实施主体边界较为模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竞争 旅游业、物流业、能源及原材料等行业实施主体与路衍经济产业实施主体边界较为模糊,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竞争和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投融资难度较大 路衍经济项目虽然是公路基础服务的拓展和延伸,但目前多数被认定为经营性商业类项目,公益性认定的缺失导致路衍经济项目投融资渠道大幅缩减,投融资难度较大。

通过对甘肃发展路衍经济产业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的分析结果,构建了甘肃路衍经济产业的SWOT矩阵(如表1所示),提出了4种可供选择的战略:SO增长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ST多元化战略和WT防御型战略。

表1 甘肃路衍经济产业的SWOT矩阵

政策支持、战略机遇、资源基础、企业优势、社会需求为发展路衍经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期和窗口期。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也不容小觑,但总体上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只要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推动、企业实施的落实机制,探索出科学有序的实施路径和融资模式,路衍经济的劣势和威胁就在可控范围之内,通过1年到两年的科学策划,两年到3年的开发建设,3年到5年的市场培育,最终必将形成路衍经济产业集群,成为甘肃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

甘肃路衍经济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构建路衍经济产业新体系。聚焦交通运输行业,深度挖掘公路沿线资源、公路空间场地资源和公路后市场资源,推动交通运输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增强、补齐和拓展交通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培育壮大融合衍生新业态,加快构建支撑引领作用强、投入产出效率高和质量水平优的路衍产业新体系。

构建路衍经济产业新格局。全面对接甘肃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通道物流、乡村振兴等专项规划,统筹全省旅游、生态、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分布和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经济功能布局,以既有或新建交通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打造要素集聚、联动发展、各具特色的路衍经济带(区),着力构建“一业带动、多业支撑、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路衍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以“交通+”复合型产业形成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打造路衍经济产业新生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时空要素的优化配置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坚持资源共享、要素共生、价值共创,推动路衍经济产业向公共配套、人才科技、政务服务全领域产业要素聚集,向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发展。围绕甘肃省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以八大路衍经济产业方向为主导,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生态化融合,着力打造交旅融合、交能融合、交通建材、路衍服务等特色产业生态圈,构建“交通—产业—城镇—环境”联动融合、“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维共生、更具人文开放和绿色智慧特征的路衍产业生态系统。

后地湾乡村振兴项目

甘肃路衍经济产业发展的措施对策

深度融合 挖掘交通+旅游“新潜能”

结合甘肃省自然人文资源,以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建设及公路服务区优化升级为抓手,深度挖掘公路沿线旅游资源,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景道互联”“客源互送”“快进慢游”的公路旅游交通网络。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文化旅游发展的支撑。加快进出省界和联接旅游景点的通道建设,强化以兰州中川机场为核心、各支线机场为支撑的直航旅游航班,搭建“快进”交通网络。推进绿色公路、旅游风景道发展,打造一批景观廊道、生态公路工程,构建“慢游”交通网络。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文旅要素融合建设。在旅游公路沿线设置驿站、港湾式停车带、观景台、徒步道、自行车道,鼓励在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场站与旅游景区之间增设停车场并实现景区接驳服务,构建有机统一的“零换乘”枢纽旅游运营组织体系。

创新交旅融合服务新产品、新业态。以“交通+”发展模式强化交通与全域旅游开发的有机融合,发掘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红色励志、非遗体验等新业态消费潜力,积极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四是通过差异化定位、系统化设计,强化优质文旅资源综合开发,建设高品质风景廊道,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形成高识别度交旅融合品牌。

纽带衔接 打造通道物流“新高地”

围绕公路场站、公路服务区、公路出入口及其毗邻区,建设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公路港等物流基地,把“交通通道”转化为“物流通道”,变“节点枢纽”为“通道经济”,搭建甘肃省通道物流产业平台。坚持“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兰州为中心,辐射西北、沟通西南、联接中西亚、联通东南亚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现代流通网络,着力增强以高速公路为核心的通道运输能力,以及服务于物流、工业、农业等园区“产业路”的通畅能力。

加快拓展枢纽物流功能。依托枢纽场站及通道出入口等车辆汇集优势,充分挖掘现有交通用地潜力,根据所在区域的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干线物流、区域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三大需求层次,建设大型交通物流园区。

积极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节点建设和运营,与所在区域大型物流园区形成层次定位清晰和功能互补的货物中转及信息交流中心,打造甘肃省枢纽终端连锁型物流与信息服务体系。

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通道出入口等便捷运输位置,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保鲜物流等特色物流产业,提高农特产品运输与仓储质量。

充分利用交通建设运营企业对物流设施、资源、信息及运营资本的管理和便利获取,以“智慧”物流、专业化运营和业务整合等现代物流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物流服务高端化发展,壮大通道物流和枢纽高端服务产业。

绿色引领 建立能源材料“新体系”

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公路加油加气站服务网络,推进充电桩、加氢站等新能源网络布局,打造新能源充电汽车全面友好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改性沥青、高品质商品混凝土、砂石料绿色矿山等交通建材产业,切实发挥交通企业发展“黑白料”保供稳价的行业担当,推动省内沥青、砂石料及固废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油气能源站点建设,优化油气能源空间结构布局,显著提升油气能源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二是加快充电桩布点联网,形成油气供应为主、电氢能源补充替补的交通能源无缝衔接发展格局;三是依托公路建设项目,以“绿色矿山”为标杆,建设规模化砂石料产业基地,形成“兰州中心辐射,陇中、陇东、陇南补充呼应,河西连成一线”的白料产业网;四是开展铣刨料、钢渣、煤矸石、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固废利用技术研究,为全省交通绿色发展及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五是深入研究石墨烯改性沥青、SBS橡胶复合沥青,以及高性能、绿色商品混凝土等核心产品和技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立足服务 拓展服务区+“新业态”

立足服务区公共服务职能,按照“保基本服务、拓特色经营、建主题项目”的思路,积极开展“服务区+”业务。结合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特征,打造一批主题服务区及旅游目的地服务区示范项目;加大老旧服务区升级改造力度,建设标准化“司机之家”,探索打造“高速+国省道”开放共享服务区,提升服务品质,全方位、多层次满足人民出行需求;拓展服务区特色经营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农特产品集散、品牌餐饮与服务区融合发展;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环境质量,逐步推进绿色化、智慧化建设。

数字赋能 把握智慧交通“新方向”

紧密对接“新基建”,准确寻找“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契合点、交汇区,深度把握智慧交通新方向和新趋势。

首先,推动新型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网为基础,布局全方位交通感知网络,实现全省重点路段、隧道、桥梁、互通枢纽等区域的交通感知网络全覆盖;结合5G商用部署,统筹利用物联网、车联网、光纤网等,推进交通运输通信网络创新升级,通过“三网融合”推动形成“贯通全线、连接站点”的“通信+电力管道”体系;以路网数字化、天空地一体监测感知为基础,建立基于“GIS+BIM”的二维、三维全覆盖路网模型。

其次,完善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统筹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等全要素、全周期数据资源,深入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建成全省统一的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

此外,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共同打造覆盖出行全过程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出行服务,推动公众出行服务智慧化;打造智慧交通产业园区,建设集智慧交通咨询服务、产品研发、产品销售、智能网联测评服务为一体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智慧交通领域各类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研究开发,培育集设计咨询、软件产品研发、硬件产品生产销售、系统运维集成的智慧交通产业链;在“互联网+”的理念指导下,以顾客为中心,将服务区打造成信息化、联网化、智能化的公路业务枢纽,创建“互联网+服务区”的新型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

创新驱动 构建交通装备制造“新链条”

一是开展钢结构桥梁、波形钢腹板等制造技术研究,新型涂装材料及涂装工艺研究、耐久性研究,进一步提升现有钢结构产品的制造技术。开展其他异形钢结构和特殊钢结构的设计、加工、安装工作,打造钢结构加工制造智能化基地;二是大力开展装配式混凝土桥梁、隧道及其他标准化预制构件的技术标准规范研究,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提高装配式构件应用比例,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三是聚焦交通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围绕“强链、延链、补链”聚集群、强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倡导科技引领,依托砂石骨料、沥青加工、钢桥制造、预制构件、野外观测等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推动交通行业全产业链发展。

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新战略”

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公路+特色村镇”“农村公路+乡村旅游”“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千只万吨合作社”有机结合,促进交通运输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巩固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通畅能力,持续完善重要资源点通达条件,推进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和牧区路建设,支持“千只万吨”合作社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设施服务乡村产业的能力;二是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的支持力度,通过农村公路网络支撑作用,聚合优势农业产业资源,积极推进一批交农融合产业示范项目;三是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开发路径,畅通路网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形成特色中药材、乡村手工业、特色食品业等乡村产业聚集区,形成以农村公路为骨架的特色产业发展廊道;四是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以农村公路为纽带,串联乡村旅游村庄、乡村景区、特色田园村、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一批路景和谐统一的美丽乡村路和文化风情路,形成乡村公路休闲旅游廊道;五是强化城郊交通纽带功能,助推“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工程”,支持农村发展康养医疗、金融服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乡村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六是依托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商网点,构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鼓励农村物流示范创新项目,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甘肃省交通物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繁忙的交通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小小交通劝导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