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全面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2-27陈小汝罗姗姗谢小英
陈小汝,罗姗姗,谢小英
龙岩市第二医院儿科,福建龙岩 364000
手足口病是小儿的常见病。一般情况下,小儿患此病后会出现高热、手足口疱疹、溃疡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其他全身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儿手足口病,在发现疾病时及时给予治疗,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对患儿的实际护理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护理沟通问题尤为突出。患儿一般年龄小,以哭闹为主,与护理人员难以有效沟通。而且大部分家长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很难落实[1-2]。因此,必须采取更多高质量的护理方案,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本病病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干预,发生肺水肿、肾损伤等继发性器质性损害的风险较高,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生上述不良事件的风险很低,为了提高临床干预效果,应给予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选择2019年4—8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针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全面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15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6例。对照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1~4岁,平均(2.56±0.12)岁;病程1~5 d,平均(3.58±0.56)d。研究组男41例,女35例;年龄1~4岁,平均(2.58±0.17)岁;病程1.5~5 d,平均(3.69±0.5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者;②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机体其他严重疾病干扰治疗结果观察者;②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根据手足口病的病程特点,遵医嘱给予患儿用药护理,并加强巡视,维持病房清洁,通风良好,做好患儿的隔离防护措施,利用巡视时间对患儿家长进行口头教育。
研究组采取全面性护理。各项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①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小、耐受力低,同时疾病带来极大痛苦,容易产生哭闹等反应,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抚触,获得患儿的信任,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因为关心患儿,家属更容易出现一些不耐烦的情绪,护士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及时沟通,并安抚家属。②物品和环境消毒管理。手足口病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护理患儿过程中应定期消毒物品和环境,避免症状加重。每天对病房进行消毒,同时要定期消毒患儿接触的玩具、餐盒、毛巾等生活用品,确保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并定期更换患儿床单被子、消毒患儿衣物,并进行紫外线消毒。③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入院时体温变化和降温治疗后的变化;观察精神状态:观察有无嗜睡、迷茫、昏迷;呼吸系统:呼吸节律、频度、紫唇、白色、粉红色或血泡状痰和肺部啰音的改变;神经系统:观察精神状态、头痛、呕吐、痉挛、肌张力障碍、脑膜刺激征等;循环系统:观察脸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冰冷、手指(脚趾)发紫、肝肿大、血压升高或下降。发生以上情况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的措施。④对抽搐的护理。实行陪护,加强护理,防止跌倒;遵医嘱给予0.9%NS 10 mL注射用苯巴比妥钠0.06 g静脉注射;增加检查次数,每隔30 min1必要时进行特殊护理;若有抽搐,应立即按压百会、合谷、内关等穴位;准备镇静剂,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如果需要,可以在上下牙之间放一块牙垫,或者用纱布包住压舌板,防止舌头和嘴唇被咬。在闭牙时不需要用力消耗牙齿,以免损伤牙齿;密切观察用药后肌肉张力是否下降,呼吸和意识是否发生变化;观察有无呕吐、皮疹、口臭,精神状态,特别是惊厥缓解后意识恢复;保持房间安静,光线不要太强,夏季凉爽;按照医生的指示继续吸氧0.5 L。⑤防止窒息的护理措施。每隔30 min到病房检查1次,特别注意观察呼吸节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松开患儿的衣服,采取侧卧姿势,在床边准备吸痰,清除口腔和鼻咽部的一些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吐出后及时清除呕吐物,详细记录呕吐次数、性质、数量;保持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准备口器、气管插管、抢救物资,遵医嘱,口腔护理2次/d。⑥饮食护理。手足口病的患儿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牛奶、鸡蛋汤、鱼粥、蔬菜粥等都是比较好的食物,这样才能维持营养平衡。保持食物的温凉,禁止吃、辣、咸、凉等刺激性食物。饮用大量的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水分。对因拒食、拒水引起的脱水中毒,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酸碱失衡。⑦口腔护理。患儿的口腔护理尤其重要。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吃东西前要用盐水或温水漱口。无法漱口的患儿,可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签轻轻擦拭。患儿禁食期应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3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用西瓜霜喷雾剂、思密达、冰硼粉等治疗口腔溃疡,口服维生素C、维他命B缓解疼痛,促进溃疡尽快愈合。⑧皮肤护理。患儿的衣服和被褥应该干净、宽松、柔软,并且应该经常更换。被褥应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如果需要,修剪患儿的指甲,防止出疹后抓伤。屁股上起疹子的宝宝要经常清理,保持臀部干净、干燥。如出现皮疹或疱疹破裂,可在局部涂抹1%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炉甘石水。⑨发热护理。发烧是小儿手足口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患儿通常表现为低热或中热,不需要特别治疗。最好让患儿喝温水、果汁。对于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可以通过头部冷敷、水浴、冰袋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假如患儿的体温超过38.5℃,需按照医嘱服用退烧药,比如泰诺、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栓。如果出现发热,要及时擦干并换洗衣物。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要注意不能退烧,以免皮疹扩散。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加强体温监测,掌握体温动态变化,密切监测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高热惊厥,生病期间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2次/d,但不要直接通风。⑩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患儿家属需要对自己采取相应的消毒防护措施,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引起交叉感染,并对患儿家属给予相应的防护说明,避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引起感染。切断感染源,隔离患者,做好健康宣传,加强媒介传播健康知识,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及餐具。不要喝生水,经常开窗通风,要注意患儿的营养和休息,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应向患儿家属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教育他们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采用个人防护措施,多洗手,别让患儿喝生水或吃冷食品。不要直接接触患儿。护理人员触摸患儿,给患儿换尿布,需要洗手后再处理。患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都要彻底清洗。注重家庭环境卫生,保持房间经常通风,经常晒衣服。不要带患儿到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⑪用药护理。所有患儿均采用静脉滴注。在输注前和输注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及过敏反应。甲强松是一种短效糖皮质激素,短程电击剂量治疗手足口病,速度较慢,一定要留意患儿血压的变化。甘露醇和甘油果糖交替使用可以缓解脑水肿症状,避免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同时观察血容量增加后的水分、电解质紊乱及反弹现象,出现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护理前后患儿机体体温;比较家长的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总分0~100分,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比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机体体温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机体体温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机体体温均降低,但研究组机体体温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机体体温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body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机体体温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body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s),℃]
注:“护理前”为入院时体温;“护理后”体温为入院后24 h再次评估体温
组别研究组(n=76)对照组(n=76)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体温39.45±0.21 37.01±0.11 39.22±0.21 38.71±0.15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比较
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对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disappearance time and recovery time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s),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对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disappearance time and recovery time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s),d]
组别对照组(n=76)研究组(n=76)t值P值体温从异常转至正常所需时间2.35±1.12 1.21±0.24 8.677<0.001疱疹消退时间5.21±2.22 4.34±1.61 2.766 0.006治愈出院时间6.89±1.41 4.52±0.24 14.446<0.001
2.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parental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患儿手足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疱疹、皮疹等症状。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患儿洗漱用品、贴身衣物、玩具均可能会引起感染,飞沫传播也是一种传播方式,这种疾病的易感人群是婴幼儿[3]。
研究发现,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潜伏期一般为2~10 d。在接受有效治疗后,7 d内病情会有明显改善,但病情越严重,就越会出现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异常等症状,极大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及早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可确保其安全[4-5]。
临床上,降温和药物治疗是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其症状,但由于患儿经常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采取全面性护理十分必要。由于学龄前患儿对病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均较差,他们极易感染病毒[6-7]。
全面性护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分析护理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全面性护理是通过患儿入院后的细节进行有效护理,包括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立良好的情绪等,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8-9]。
全面性护理是一种预防性护理措施,主要针对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密切关注患儿体温、生命体征等情况[10-12]。采取相关降温治疗的同时,患儿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关的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内容,帮助其改善现有临床症状、整体预后[13-15]。可见,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全面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还可以缩短皮疹消失、退热时间,帮助患儿早日出院,保障健康[16-17]。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全面性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机体体温相近(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机体体温均降低,但研究组机体体温变化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韩燕[18]的研究也显示,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总有效率高达95.0%,而对照组仅为75.0%,和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全面性护理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效果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