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02-27赵同欣林之薇孙绍焜
赵同欣,林之薇,孙绍焜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麻醉科,福建福州 350004
腹腔镜是临床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微创技术,其手术优势显著,安全性高,在外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术式,能准确切除子宫肌瘤,阻止恶性病灶发展,同时还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改善其月经状态,虽然腹腔镜手术具备较多优势,但仍属于侵入性操作,手术创伤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应激刺激和身体痛苦,为了确保患者术中能安心、舒适地配合完成手术,减轻对生理指标的刺激反应,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方法[1-2]。关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临床多用气管插管全麻,但全麻术后苏醒期的镇痛效果不佳,清醒时间长,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增加手术风险,因此还需复合其他麻醉方式治疗[3]。鉴于此,本文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展开系统调查,旨在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的各自镇痛效果和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展开系统调查,依据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年龄20~48岁,平均(34.11±3.25)岁;病程7个月~5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28 kg/m2,平均(22.29±1.25)kg/m2。观察组50例,年龄20~47岁,平均(34.06±3.15)岁;病程8个 月~5年;BMI 18~28 kg/m2,平 均(22.55±1.3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和手术病理学等检查确诊;符合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年龄≥2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4];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麻醉药物过敏体质者;手术禁忌证者;合并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高血压、糖尿病史者;精神疾病史者;酒精、药物依赖史者;认知、交流障碍者;妊娠、哺乳期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统一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术前叮嘱患者禁食禁饮,做好心理安抚,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常规消毒备皮,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等变化。
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全麻,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20031037,规格:2 mL:2 mg)2~3 mg、阿托品(规格:2 mL:1 mg)0.5 m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建立静脉通道,依次静脉注射0.08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 mL:0.1 mg)、2 mg/kg右美托咪定(国药准字H20090251,规格:2 mL:200 g)和0.08~0.01 mg/kg维库溴铵(国药准字H19991172,规格:4 mg)。给药后观察5~10 min进行麻醉平面测试,待麻醉充分后予以患者气管插管,插管注意无菌操作,插管完成后连接麻醉机持续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合理设定氧浓度和氧流量,术中持续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定3 mg/kg维持麻醉[5-6]。
观察组予以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先指导患者行侧卧位,予以硬膜外麻醉,选择腰椎L2~L3间隙穿刺置管,于导管内注入2%的利多卡因局麻;待麻醉药起效后测试其麻醉平面,指导患者更换为平卧位,实施全麻诱导,麻醉用药和方法同对照组一致,术中持续追加右美托咪定3 mg/kg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维持[7-9]。
麻醉术中处理:注意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3~15 mmHg范围,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安抚患者紧张、担忧、焦虑的心情,保持微笑,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麻醉优势、效果和可能存在的不适反应,并指导其掌握预防处理措施。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术毕包裹好患者的衣物,送至观察室观察,为避免患者出现严重躁动情况,可提前约束其双手和双足,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理呕吐物并服用止吐药[10]。
1.4 观察指标
麻醉效果:优为术中无不良反应,苏醒期各指标正常;良为术中偶尔有轻微呛咳、躁动反应,苏醒期的呼吸等指标基本稳定;差为术中应激反应强烈,苏醒期呕吐、躁动严重。
术后恢复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统计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如躁动、恶心呕吐、寒颤等。
生命体征:分别在患者麻醉前(T0)、气腹10 min(T1)、气腹30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测评患者在不同麻醉时段(苏醒时、术后1、6、12 h)的疼痛感受,0分无痛,10分剧痛,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显著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tic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术后恢复指标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i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in]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苏醒时间9.21±2.43 17.55±3.54 13.734<0.001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08±0.66 6.37±1.22 16.772<0.001拔管时间6.29±1.46 12.66±2.69 14.717<0.001
2.3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T0时,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观察组的生命体征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vital sig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vital sig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指标心率(次/min)t值P值平均动脉压(mmHg)t值P值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0 80.33±1.92 80.56±1.16 0.725 0.470 84.55±3.29 84.81±3.44 0.386 0.700 T1 85.13±3.02 90.03±4.91 10.985<0.001 86.66±5.47 96.54±6.97 7.885<0.001 T2 81.77±2.59 87.22±4.01 8.073<0.001 85.48±4.88 93.64±5.77 7.635<0.001
2.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points]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point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苏醒时0.33±0.02 0.59±0.05 34.139<0.001术后1 h 0.88±0.24 1.99±0.72 10.342<0.001术后6 h 1.57±0.68 3.44±1.22 9.467<0.001术后12 h 2.15±1.89 3.92±2.44 4.055 0.001
3 讨论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广泛,在外科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此类手术不仅能解除病痛,消除病灶,而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一般手术患者当天即可搀扶下床,最常用的是腹腔镜手术,但是此手术治疗需建立气腹,二氧化碳气腹会影响机体正常的呼吸、循环系统,降低手术效果,还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危害患者的健康[11-12]。因此在腹腔镜手术中予以有效的麻醉镇痛能稳定各项指标,促使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麻、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一般以气管插管方式,能为患者建立良好麻醉通道,稳定生命体征,全麻起效快,作用持久,药物吸收良好,能大大减轻患者的身心应激刺激,但是全麻仅能抑制患者机体大脑皮质边缘,无法全面阻断因手术刺激而产生的机体中枢神经的传递,容易使机体交感神经兴奋,造成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13-14]。硬膜外麻醉主要在腰椎位置穿刺,对脊椎神经组织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还能阻碍患者创伤刺激地传导,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抑制疼痛传导具有显著作用,但是硬膜外麻醉的稳定性差,容易导致患者的动脉压和血压等指标出现波动起伏[15]。因此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要远优于单纯的全身麻醉,既能够达到良好的镇静止痛效果,还能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促使患者平安、舒心地配合手术完成[16-1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术后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好,安全性高,药效稳定,术后恢复快。此研究结论与韩紫娜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试验组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全麻,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0%)(P<0.05),提示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既能够提高手术效果,还能降低临床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有不同影响,科学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疗效好、镇痛药效强,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