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2022-02-27吕琪卉孙亚兰董钧锋胡镇杰杨海博李定旭
吕琪卉,孙亚兰,董钧锋,胡镇杰,刘 欢,杨海博,李定旭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 471023)
在高等院校课程培养体系中,思政教育一般被认为是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其他专业课不必涉及思政内容,只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近些年高校思政教育暴露出一些不足,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越来越重视。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1-2]。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教师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探索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4]。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5]。
农科教育在课程思政改革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传统农科教育专业口径过小、培养模式单一,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6]。传统农科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缺乏对三农的热爱,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技能[7]。
新农科要从偏重服务产业经济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从单学科独立发展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转变,从专注专业教育向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高度融合转变,从专注知识本位向侧重个人本位转变[8-10]。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大背景下,农科教育急需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在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以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农科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园艺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病害、虫害和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涉及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微生物学、植物学等专业内容。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通过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完善课程思政设计、修订教学大纲、充实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初步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
1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以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农业为核心,进行中国梦、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对党、人民、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树立遵纪守法和爱岗敬业的意识,培养严谨、科学的探索精神以及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养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农业的生活态度。
2 完善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设计的核心在于根据课程自身特色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11]。根据设定的思政目标,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精心进行思政课程设计,挑选能够与专业课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思政教育点,挖掘课程思政素材,使得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中。
2.1 爱党、爱国、爱人民本科生担负着兴国强国的重任,需要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党、爱国教育要从了解党的思想路线着手,要从了解党的历史着手。园艺植物保护学中的植保历史是我国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复兴的历史。在相关历史的讲解中穿插“中国共产党的带头作用”,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热情。
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华,是引领中国向社会主义进发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中,与该课程比较容易结合的部分是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三个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该课程中我国在植保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可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3 生态文明建设农科专业课堂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战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其次,要提升学生作为农业接班人的强农兴农意识,让学生热爱农业、农村,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老一辈杰出植保人的事迹,而且要教授学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方法。前者可以激励同学们热爱农业,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后者能够帮助同学们从思想和方法层面提高保护生态、保护好祖国大好河山的觉悟和能力。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除了是物质上的实体外,还是人民精神上的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国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观,是我国人民思想的准则和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与该课程的结合比较紧密。该课程中与日常生活实践联系密切、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义务培训宣讲等相关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公正、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农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感情,自觉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防治方法中的植物检疫规范包含大量的法律法规知识,可以借以提高学生的法治精神,学会运用法治思维,遵守法律规定,捍卫法律尊严。
2.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立足之本,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增强爱党爱国思想的应有之义。其中,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是儒家的仁爱、忠义思想和道家的道法自然以及生活文化中的昆虫文化。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中老一辈植保学家舍己为人、奉献自己不求回报的精神是仁爱;曾经出国留学的植保专家千方百计回到祖国、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是忠义;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对病虫害不赶尽杀绝,而是共生共存的思想是道法自然。昆虫文化则更为复杂,可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方面,益虫可分为经济昆虫、食用昆虫、药用昆虫、仿生昆虫和环保昆虫,其中经济昆虫包括传粉昆虫、天敌昆虫和工业原料昆虫。精神方面,昆虫与许多文学、绘画、音乐、风俗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 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植物保护专业和园艺专业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特点,编写专业知识点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大纲。突出植物保护专业和园艺专业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强化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强化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各种思政元素;增加实习和实验所占的时数和成绩比重;制定与增加德育目标和思政目标相一致的教学大纲。
4 课程思政内容
园艺植物保护学专业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园艺植物病害、虫害和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原理与方法。这门课程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具有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巨大潜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课程思政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将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起来。
4.1 园艺植物保护的任务明确园艺植物保护对我国园艺种植的意义,结合时事要闻中其他国家的重大病虫害事件以及我国优秀植物保护工作事迹进行讲解。在强调园艺植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各种措施。前者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专业基础素养和脚踏实地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农业的热情,鼓励学生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后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我国农业科学家和工作者对农业的贡献。
4.2 园艺植物保护发展史主要从近代植物保护学传入我国和现代我国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讲解。通过对比近代中国的落后与现代中国的强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和祖国繁荣昌盛对每个中国人的意义所在,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的不易,体悟现代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国爱党观念,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为祖国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对我国重大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介绍,引入我国植物保护学家和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具体实施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对农业科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园艺植物病理学从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入手,重点讲解病害循环、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以及病原物和植物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内在的因果关系,形成谨慎对待农作物的基本理念,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防治方法,认识到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4.4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可从昆虫的概念和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2个方面入手。昆虫的概念可以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昆虫”一词的由来、昆虫有关的音乐、服饰、典故等,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可从白蚁的团队合作、仿生昆虫等方面重点讲解。白蚁的团队合作可以结合我国导弹、航空航天等重大项目,让学生了解到一项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无数爱党敬业的人无私奉献,激发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讲到仿生昆虫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发明的历史,告诉学生灵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不断探索过程中的亮点。
4.5 园艺植物昆虫学这部分主要从昆虫形态学、生物学和分类学3个方面进行讲授。讲述我国农民和农业学家所作的贡献,强调日常生产生活中大量运用的节气、习俗等知识。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向往和热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农业基础知识。
4.6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讲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和辩证观点。其中,生态学观点可以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反对滥用农药和肥料,而是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考虑进去,以预防为主,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最大程度降低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12]。经济学观点强调结合防治成本与防治收益,提升学生为农民考虑、结合现实情况的素养,鼓励学生精打细算,养成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辩证的观点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使学生领悟到世界并未非黑即白,还有很大的灰色地带,要运用辩证观点去看待某些自己不习惯的人和事。
4.7 重点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在讲授具体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时,突出有害生物的防治规范,主要可分为植物病害、植物虫害、植物草害和植物鼠害。植物病害的学习重点包括症状识别、分析病原物、明确发生规律、掌握防控措施;植物虫害的学习重点包括了解危害症状、掌握形态特征、明确发生规律、掌握防控方法;植物草害和鼠害的学习重点包括掌握形态特征、了解发生规律、掌握防控方法。所有的有害生物防控都包括识别、鉴定、查询发生规律、实施防控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有害生物分模块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规范流程的重要性,便于学生通过建立基本的体系对众多有害生物进行认识、比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树立学生的规范意识,促使学生遵守基本的法律规则和法规规定。
5 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经过课堂上的一系列思政教育,必然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考查,将德育目标和思政目标是否达成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中。具体的考核方法可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考卷测试3个部分。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提问时,借助雨课堂等网络平台,提出与课程思政有关的开放性问题,并打分登记。考卷测试中列举一些案例,对学生的价值观、素质、社会责任感等进行评分。此外,还要对这3个部分的成绩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们在品德方面是否有所提高,进而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水平,并对于横向对比提高较多的学生适当增加德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