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践
2022-02-27王晓霞
王晓霞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十小学,甘肃 白银)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落实,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自觉引入新理念与新策略,以此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小学生获取信息、理解知识与培养能力提供一个高品质、高体验、高收益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纷纷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性、策略性、评价性与指导性,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趣味活动,借助“教学评一致性”为小学生提供更多表现机会,科学助力小学生的快乐成长。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容简介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学为物质基础、以评价为发展动力、以成长目标为共同交集、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见,“教学评一致性”是一个具有策略性、体系性、评价性以及发展性的先进教学模式,能够在有目标、有设计、有过程、有评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中优化小学生的主体成长环境,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实现了数学课堂的模块化、参与化、交流化以及合作化,为小学生的知识学习、信息交流、能力训练以及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主体认知空间。
二、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
首先,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能够为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训练以及素质发展提供一个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友好交流与互助成长的生命课堂,自然能够优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因此,实施“教学评一致性”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主体认知过程、个体探究体验以及生命发展质量,推动小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人。
其次,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能够为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策略指导与平台支持,推动数学课堂教学走向提质增效、优化转型与创新发展,提升数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时代使命以及培养人才的岗位职责。
最后,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能够帮助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生本理念与人文思想,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思想,科学推动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上的贯彻执行与深度融合。因此,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能够使教师立足科学育人观去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评一致性”是数学课堂的压舱石,也是教师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的导航仪,更是教师界定师生角色、释放生命活力、助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成长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要素交集
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将小学生的主体认知与素质发展确定为教、学、评三大要素的共同交集与价值指向,以此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性与实效性。“教”要为小学生的“学”服务,提供一个直观认知、科学先进、主体参与的高效环境,“评”要注重“教”对“学”的服务性、催发性与增效性。因此,“教学评一致性”能够促进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与快乐成长,小学生的主体成长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目标。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加减法(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加减法运算需要小学生开展抽象思维活动,因而对于擅长直观认知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认知难度与接受难度,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游戏教学,用小学生最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其生命活力与认知能力,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切实提升大脑的兴奋程度与信息处理功能,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小学生分发3 个小皮球,然后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活动,每局输或赢一个小皮球,以游戏活动的输与赢去帮助小学生切身感悟加与减的内在含义。这样,良好的生命状态与主体能动就能帮助小学生慢慢习惯于抽象思维活动支持下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关注教师的“教”是否优化了小学生的“学”,是否帮助小学生跨越了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界限,是否助力小学生主体状态、学习能力、认知效率的综合提升,这样就会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打造体系环境。
(二)客观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要素
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评价能力、拓展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能够高质量地处理已经获得的所有信息。教师能够在“评”中客观认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在深思熟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更能够在“教”中高质量地贯彻执行,有效优化小学生的“学”,以此形成一系列良性反应。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评”上下功夫,积极自省、寻找不足、加以完善,科学高效地实现教学相长,以“评”促进“教”与“学”。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小学生去科学认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四种基本图形。为了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四大图形,教师一般习惯于用电化教学为小学生在大屏幕上提供一个彩色机器人图形,引导小学生一起寻找并指认机器人身上的四大图形。小学生熟悉图形以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去自主画一个机器人,并将小学生的机器人作品投放到大屏幕上一起寻找里面的四大图形,以此引导小学生开开心心地认识图形、掌握图形。这样,小学生就会在表现欲望与竞争动机的良性推动下积极主动地研究四种基本图形,并在动手绘画中一点点悦纳四大基本图形的直观信息。因此,教师在评价教学相长质量时要注意机器人元素对小学生认知兴趣、探究热情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深度考量小学生对机器人元素的认可度与满意度,以此考量教师的“教”对于小学生的“学”的积极作用,客观评价“教”的实效价值。
(三)课堂教学是“教学评一致性”的物质基础
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从“教”与“学”上夯实数学课堂的群众基础,打造高品质与高效率的物质平台,推动数学教学走向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教与学是“教学评一致性”展示实效价值的重要部分,因而教师要突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主体性、先进性与高效性,使数学课堂成为小学生丰富认知、拓展思维以及创新发展的生命空间,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科学性。这样,小学生才会获得良好的数学认知环境,实现主体能力的实训化发展。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章“购物”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学生初步掌握人民币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模拟创设一个文体用品小超市,引导小学生进行虚拟购物。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角落里准备语文课本、数学课本、文具盒、碳素笔、铅笔、笔记本、橡皮、篮球、足球、乒乓球拍等物品,然后给予小学生一定数额的样币,让小学生每次只买两样东西,以此提升小学生参与游戏的频率与效度。这样,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周而复始地参与游戏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民币加法与找零等认知活动。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对商品数量、模拟活动、样币计算等游戏内容的兴趣度与执行度,重点考查小学生的认知积极性以及探究实效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在环境模拟中打造高质量的“教”,以此诱发小学生高效率的“学”,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与“学”的相得益彰,打造一个科学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也以此体现“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促进性。
(四)生本理念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指导思想
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关注与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体认知喜好、生命发展需求,切实提升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互动性以及生本性。小学生的快乐认知与全面发展是“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体现与目标指向,因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立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设计与实施数学教学,努力激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能动作用与发展意识,这样,“教学评一致性”就会全面激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助力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章“混合运算”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初次将加、减、乘、除四种计算方法混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总有些混沌不清。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快乐学习,在熟能生巧中增强小学生的实践认知与切身感悟。为此,教师可以将“混合运算”的计算题写在卡片上,每个卡片两个题,然后让小学生自行抽取,进行计算题大冲关活动。如果小学生两道计算题全部正确,则开启下一次挑战,失败则另一个小学生开始参与挑战。其他小学生作为评委也一起计算,并评价对错。这样,小学生就会在表现欲望与竞争动机的推动下积极思考、主动计算、认真完成,因而能够借助良好的生命状态与主体能力实现对混合运算的深度学习与优质掌握。最后,教师要评价小学生对挑战活动的参与度与兴奋度,以此分析小学生的认知效果,认识“教”对“学”的促进性。因此,“教学评一致性”推动了教师积极践行质量意识与效益意识,能够引导教师致力于小学生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的科学激发,切实将生本理念应用于“教学评一致性”之中。
(五)合作探究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动途径
在“教学评一致性”中,既有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友好合作,也有生生之间的“学”与“学”的亲密合作,因而能够为数学课堂教学输送强大的教师智慧以及小学生的群体智慧。而且,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在高低搭配中能够为小学生的信息获取、知识积累、能力训练提供更多更好的奇思妙想、灵感启迪与思维拓展,助力小学生打开思路高效认知。因此,合作探究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动途径,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点拨与思维诱导。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章“2、5 的倍数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采用“十进制”,而“两个5 恰好是一个10”,因而“5 的倍数”具有非常突出的规律特征,倍数的个位数在“5”与“0”之间交替排列。而“2 的倍数特征”要比“5 的倍数特征”稍微烦琐一点,在十进制的影响下“2 的倍数的个位”总是以“2”“4”“6”“8”“0”这五个数依次排列、循环往复。为此,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列展示,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用心研究、缜密推理,在各抒己见中借助集体智慧一点点地感知到“2 的倍数特征”。可见,教师的“教”要注重倍数数列的多次展示、信息处理、语言引导以及规律启迪,最后实现“学”的水到渠成。因此,“评”要针对“教”的引导性、启发性与实效性,以师生合作实现“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并以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生生合作的最优化开展,以此展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效性。
(六)素质教育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内容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小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与互助成长,让小学生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交流、动手积累中获得能力训练与全面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思考主动性与交流自觉性得以激活,能够积极主动地释放生命活力,为“教学评一致性”提供强大的能动保障。因此,素质教育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内容与终极目标,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实践认知与自主发展,以此为小学生打造快乐成长的平台。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负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探寻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温度计、与地下楼层相连的电梯、居民收入支出表、海拔高度、人口出生率等,以此帮助小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教师还要立足上述生活实例去展示“正数区域”与“负数区域”,然后,鼓励小学生立足其他生活实例去探究其中的“负数区域”,以此实现小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也能加深小学生对生活中的负数的主观理解。这样,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知识,教师高质量的“教”去科学导引小学生积极主动、科学高效地“学”,实现了对小学生数学认知以及能力发展的良性干预与正面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格外关注小学生生活化认知以及学以致用的实际效果,以此为基础,优化后续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教学评一致性”就为小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趣味化、简易化、主体化以及实效化的数学认知空间,非常有助于小学生的素质发展。
四、“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再思考
“教学评一致性”具有非常突出的设计性、过程性、体系性与实效性,是教师推动数学课堂走向提质增效、拓展优化、创新发展的得力抓手,因而是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另外,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评一致性”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还要注意“教学评一致性”的发展性与完善性,立足数学课堂去继续优化与科学完善“教学评一致性”,推动“教学评一致性”与数学课堂的兼容性与适宜性。“教学评一致性”属于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与创新性教学模式,尚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优化可能,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品质性与效益性,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持续发展与逐步完善,优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非常值得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大力推行与深度融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设计合理、体系创新、目标先进的生命课堂。因此,教师应立足数学课堂,积极探寻,以此实现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