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山地旅游开发与农民经济收入研究
——以兴义市万峰林社区为例
2022-02-27吴方利
□张 丽,徐 愿,吴方利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黔西南 562400)
万峰林景区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郊区,是贵州省打造山地旅游的样本。截至目前,万峰林已经成功承办5 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成为全球山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坐标,成为世界喀斯特山地旅游的生态明珠。
万峰林社区地处万峰林景区核心部位,属于景区人文景观部分。山地旅游的开发,使得村民回乡创业脱贫致富,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万峰林社区发展旅游守牢生态底线、推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独特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1 人文与地理环境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集聚且多山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长期多民族聚居的历史为贵州省遗存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形态,龙舟、射弩、独竹漂等传统运动项目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1]。兴义位于黔、滇、桂3 省(自治区)结合部,加之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突出,形成了独特的锥状喀斯特地质景观。
万峰林社区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自身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当地布依族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建筑、服饰、节日、音乐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满足了游客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人文资源是该景区发展山地旅游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民族地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绝对优势。
2 万峰林社区山地旅游资源分类
万峰林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分类为七大类。将黔西南山地旅游资源分类为山地气候资源、山地观光资源、山地运动资源、山地文化资源、山地休闲度假资源、山地商品资源和山地产业七大类,若干小类,共得出山地资源单体428 个[2]。由此可见,万峰林景区山地旅游有丰富多彩的资源。
2.1 山地气候资源
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山地气候资源为万峰林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因地理因素拥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让当地户外运动、山地旅游走在全省前列。截至目前,万峰林已经成功承办5 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成为全球山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坐标,也为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体育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2.2 山地观光资源
观光旅游逐渐发展为包括观光、修学、科考、探险、访友、商贸、会务、休假疗养等活动体系[3]。山地观光业以农业为依托,政府投资巨额改善基础设施,新建了景区大门1 座、1 500 m2游客服务中心1 座、1 318 m2餐饮服务中心1 座、停车场4 处、观光车道路系统8 km、公厕9 座、桥梁2 座、观光步道及护栏6 km、观景台500 m2、服务区200 m2、滨湖景观15 000 m2、纳灰河滨河步道18km、环境绿化50 000 m2、供水供电、景区标识标牌系统等[4]。同时,打造山地观光资源改善了景区原来的样貌,完善了基础设施,绿化了环境,让景观点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各个景观点提供了村民就业的机会。
万峰林社区旅游开发后,山地观光道得到改善,因地理位置缘故让靠近观光道的农户们获利,借此办民宿、花田小坐休闲屋、奶茶屋、出租电瓶车、开餐馆店等增加收入。
经过调研发现,借助旅游开发的顺风车确实让部分农民获益。比如电瓶车和单车有100 多辆,电瓶车1 辆35 元,单车1 辆10 元,1 年平均下来每天能出租10 多辆,比未开发旅游之前卖鱼获利多,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2.3 山地运动资源
山地运动成为当今年轻人的喜爱。万峰林因自身的地理环境因而有优良的山地运动资源,尤其是在承办5 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之后,让山地运动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近年来举办过很多旅游活动,比如中国兴义万峰林户外运动节、首届万峰林国际持杖徒步大会、中国自行车联赛贵州·兴义万峰林站、第二届万峰林国际持杖徒步大会、多彩贵州兴义万峰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活动,依托山地运动资源让万峰林景区的旅游业熠熠生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万峰林山地运动资源,活动引进大量人流,成为租车店、路边便利店等的利益来源之一,同时为万峰林景点对外宣传起到一定的作用。
2.4 山地文化资源
万峰林坐落于布依族村寨脚下,有八卦田、鱼陇河、纳灰桥、查氏宗祠、五指峰、纳灰寨古民居、落水洞、万佛寺等文化资源。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流行的东西总是过时得很快,反而那些具有原生态、淳朴的东西更为独特,满足了游客在精神与物质上的需要。在下纳灰村大寨组的更好街以民族元素主打的服饰、木雕、手工艺品等店家中,其中有一家叫“布依手工纺织体验馆”,经与店家交谈发现,未旅游开发之前销售种类较少,销售模式大多以赶乡集为主,由于天气、交通、无固定门面等主客观因素,收益不太乐观。旅游开发后,店主抓住时机,扩大销售模式,主营布依钥匙扣、风铃、车挂等多种民族饰品,比如布依“不倒翁”30 元1 个、布依耳环15 元1 对、布依抽纸盒10 元1 个,种类繁多价格不一,具有长期且稳定的经济来源。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延长工艺品制作流程中的各个加工产业,给当地农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旅游资源开发从一定程度上使当地农民获益。
2.5 山地休闲资源
优化自行车道路,开发娱乐项目,比如农家乐、钓鱼景点、民宿、草莓采摘园、盆景园、打糍粑等休闲资源,保证当地休闲资源基础多样性,让游客更能亲切的感受到本地文化精神。比如,万峰林的蛋炒饭火遍一条街,在“将军桥”以蛋炒饭为主,以各种特色小吃为辅。经过与店主交谈,了解到蛋炒饭每碗12 元,小吃5 元/份,平均1 年的收益有10 万元左右,虽说经营规模不是很大,但也让家庭增加了许多收入。而且饮食方面所需要投资的不多,景区在淡季也会有游客,比如周边学生、退休老人,因此餐饮的收益为长期性。餐饮还延长了产业链,就拿蛋炒饭来说,需要大量鸡蛋,从而扩大了养殖业规模,餐饮也成为农民经济来源之一。
2.6 山地商品资源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农民开始种植药材、水果、各种花卉,开发传统的手工制作木雕、石雕,让这些商品资源通过改善交通与游客资源逐渐打破时空界限,让商品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现状,延长了产业链。与一些企业、商家合作,形成了长期的内销或外销资源,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比如,提升田园景观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变成一项获益的资源。由当地人开发的“盆景园”,未开发前以网上销售为主,销售模式单一,搭上了旅游开发的“顺风车”后,经营场地扩大,以22 500 元/hm2租借附近农民的土地,让盆景种类、销售模式更加多样化。“草莓采摘园”主打草莓与多肉植物,成本不高好养活,草莓17.5 元/kg,多肉植物的种类繁多,有“观音莲”“若歌诗”“罗密欧”等,不同品种价格不同,销售模式以零售、批发为主。据了解,该园固定工人有4~6 人,每天每人工资100 元,园主和工人双方获益。山地休闲资源的开发不仅使经营者获益,还帮助了当地无收入、没能力经营、有土地的农民。因此,山地休闲资源为山地旅游增加了活力的同时也使农民获益。
3 地理劣势,生态优势转化利益
山地旅游资源最大的特征是自然性[5]。贵州省历来有“地无三分平”之称。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下,政府极力打造旅游景点开发,通过地理劣势,利用生态优势转化利益。万峰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在地理位置上位于3 省区交界处,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族风情与宜人的田园风光。加之国家与省政府大力支持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型、传统的商品开始向现代化市场转变,根据大众及市场的需求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类型,比如利用民族风情浓厚的田园风光打造民宿、农家乐,利用山地资源开发山地户外活动攀登、爬山等。利用地理劣势、生态优势转化利益,打造万峰林景区特色的旅游发展。但也因地理劣势的缘故,不能打造出大型品牌且阻碍生态优势转化过程中产生产业链,同样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3.1 利益分配不均
山地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使万峰林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山地旅游不仅可以利用当地资源,使农产品变成紧俏商品出售,还可以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在山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农民的文化水平、素质得到相应提升,思想得以转变,视野也不断拓宽,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1 资源分布不均
旅游开发后获益的是靠近旅游景观点的部分农民,他们因地理位置的缘故享受到了旅游开发带来的实惠,而远离景观点的部分布依村寨因交通不便,游客量较少,一些农民因谋生需自行徒步30 min 甚至更远去专门设置点卖菜、水果,摆油炸摊等。
3.1.2 产业单一
当地农民以传统农业为主,获益不高,也没有往向文创方面发展。应该加强文创,向民族元素与旅游元素方面发展,增加获益模式。
3.1.3 无自发性
万峰林景区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人流量多,其他时间由市里举行活动,比如中国兴义万峰林户外运动节、首届万峰林国际持杖徒步大会、中国自行车联赛贵州·兴义万峰林站等活动,流量带动性较弱。
3.2 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来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速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这一机遇让电商崛起,出现了借助网络平台发家致富、乡村“网红”利用网络平台带动家乡特产促销、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旅游景点等,只需一部手机便可以晓遍天下事。面对万峰林景区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走进远离景观点的布依村寨,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引进游客,为当地旅游开发带来优惠。当地村民还可以开展属于布依族特色的活动,利用政府与网络平台大力宣传,获取游客源。万峰林社区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布依村寨,旅游开发后向新型农业转型,但由于产业单一,无法激发外界人员对于传统民族风的热爱。可以利用外界人员对淳朴民族风的喜爱,融入独属布依的民族元素,既能传承又能发扬。万峰林农民因自觉意识不强,过于依赖市政府举行的活动,大多靠市政府和节假日引进客源。针对这一问题,万峰林的村民可以利用传统的布依习俗自发对外宣传,比如“三月三”“六月六”“十月敬”等传统习俗。布依族千百年来的山地生活,孕育出山地布依民族的人文习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还能反映出淳朴的民族气息。
4 万峰林社区的双赢模式
旅游业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山地旅游的发展促进万峰林社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转型,让农民经济收入方式得以拓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6]。旅游业的发展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效益,山地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与收入,加之依托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可持续的山地旅游招牌,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还可以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打造万峰林社区的双赢模式,获得强大的社会效益。山地旅游的开发促进了万峰林社区经济的增收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其产业的发展,让万峰林社区的农民经济收入增多,提高了生活水平[7-8]。
4.1 提供农民就业岗位,提高素质
山地旅游的发展促进万峰林社区农民的经济增长,各个景观点的设置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农民有主业和副业两种收入,从而增加经济收入。由于山地旅游的开发,政府和旅游公司对社区的管理体制得以规范,高层次人才、新技术的引进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影响其行为举止,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农民的思想素质。
4.2 利于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在山地旅游未开发前,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交通受到阻隔,农民没有较强的商品竞争意识,多为自给自足。山地旅游开发后,政府与旅游公司大力改善交通、绿化环境、医疗卫生、教育,加大山地国际大会平台宣传的力度,加上得天独厚的资源、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田园风光,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万峰林,让农民有了商品意识,改变了传统的产业模式。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政府和旅游公司加强招资引商,让产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延长产业链,让产业有长期性的收入效益。山地旅游的发展为万峰林社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土地、住房出租给他人经营或家庭自营带长期性的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万峰林优良的气候和丰富的山地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互联网时代加剧社会的交流,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加之绚丽多彩的布依族风情、田园风光,让更多因生活而忙碌的人们到万峰林旅游减压。尽管山地旅游开发存在资源分布不均、产业单一等问题,但从一定程度提高农民思想素质,让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型,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让大多数农民享受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