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价值
2022-02-27黄小丹
□黄小丹
(南平市建阳区党群服务中心,福建 南平 35420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会影响经济建设成果。新形势下,国内农业发展速度较以往有所提升,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以科学种植农产品,进而为农业经济发展助力。
文章围绕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与应用展开研究,对促进农业经济进步、推动我国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的特点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的涉及范围较广,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点,运用相关技术会产生一定成本。
二是信息技术内容相对复杂,不仅要兼顾生产与经济效益,还需要科学选择运用技术的形式,充分考虑气候与自然因素,并完成信息化建设,促进相关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1]。
三是信息技术只有经过长时间运用才能初见成效,农民受到传统思想以及教育水平等因素制约,对信息技术持保守态度,若想要发挥其作用,需要长期培训。
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经济,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1.2 农业信息化
1.2.1 “动态性+长期性”
农业信息化不仅是农业前进的必经之路,还是建设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关键。农业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决定了信息建设无法一蹴而就[2]。此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呈动态性。
1.2.2 复杂性
无论是多变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还是辽阔的土地,均对农业信息化产生了影响,致使农业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和涉及内容十分复杂。
1.2.3 高效性
农业信息化具有高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向农业生产提供所需资源,使生产结构更加完善,促使农业生产从最初的集约生产快速转变成精细生产。
二是控制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 信息服务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价值
2.1 加快信息传播速度
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由市场经济主导,通常会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一旦市场波动,结构体系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道路交通不完善,在了解市场信息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导致农民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该情况不仅会制约结构优化工作的开展,还会给农产品生产带来影响。运用信息技术可加快农业朝着信息化方向的前进速度,真正做到依托技术与设备,提升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使农民及时获取市场情况与资料,进而解决技术匮乏、结构不科学等问题。
2.2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在不影响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以往农民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未合理运用水分、土地等资源,致使资源使用效率较低,甚至出现资源浪费的状况。应帮助农民预测种植情况与制订资源运用方案,在确保农业生产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推动农业经济稳定且持续发展[3]。另外,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进而提升产量。
2.3 升级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农业生产使用技术会直接影响产品加工、经济发展,要想推动经济发展就要优化生产技术。目前,仍有较多地区存在交通、通信落后等问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取得理想成效,当地政府应在信息建设领域投入更多成本和精力,通过搭建共享平台,确保农民更加系统且准确地了解产品情况、市场需求,促使农民以掌握资料为依据,调整种植计划。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市场的进步。
二是信息技术有助于政府实时把握农产品、市场动态,根据产品发展情况,调整相关政策、投入资金,使政府服务更具实效性,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4 助力农产品销售
目前,部分农产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销售难的情况,传统销售渠道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若不尽快解决该问题,将制约经济发展。综合分析,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帮助农民摒弃传统种植观念,基于农业信息以及市场资料,分析生产活动情况,规范农民的生产与经营理念,在减少盲目生产的同时,促使其主动运用现代化技术与管理知识以提升农产品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商品交易,合理运输与配送农产品。对农业经济而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使更多人了解并购买产品,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分析了解消费群体需求,并调整销售计划。
三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确保农村经济建设质量,农产品销售不应局限在国内,而应走向国际,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宣传效果,帮助农村招商引资,带动企业发展[4]。
3 将信息服务技术用于农业领域的策略探究
农村与城市在发展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地区情况、需求,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为乡村振兴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3.1 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的作用主要是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信息以及资料,使后续调取和运用变得更加便捷。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村市场的信息更新速度得到显著提升,农民只有及时获取信息,才能针对市场变动状况调整与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减少资源浪费,建立数据库。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购买农产品的方式均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运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服务技术,可以分析不同群体的偏好以及消费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产品信息。从农民的立场上看,农业生产期望达成的最终目标是创收,通过农民增收的形式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数据库可以帮助农民优化产品生产流程,为不同的农产品引导流量,为消费者了解农产品信息提供便利,确保消费者只需花费较少时间便能购入自身所需的农产品。
另外,建立数据库有助于实现营销目标。在强调农业信息化的当下,合理运用媒体技术、信息平台,可使消费者与农民直接沟通,减少生产与销售花费时间,这样有助于农民了解消费者诉求,通过精准分类农产品,降低产品管理与营销风险,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销售量。
3.2 重塑产业链
一是运用信息技术重造产业链,有效解决产销脱钩、缺少营销合同等常见问题。以往农产品交易均以口头协议为依据,该做法不规范。运用互联网可为农产品提供更加良好的交易环境,通过合同为各项交易提供担保,避免买卖双方出现矛盾或争端,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
二是掌握先进技术或资本雄厚的企业应主动提升产品信息利用率,促使自身尽快成长为龙头企业。此外,将信息技术用于农业生产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有关部门可依托功能完善的产业链,分析经济生态圈,尽快将建立电商平台的工作提上日程,为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全面监督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为经济增长提供保证。
3.3 推广智慧农业
将信息技术用于农业生产,有助于农民选择农产品,了解土壤情况,根据土壤成分判断是否适合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此外,在种植果树的过程中,浇水频率和用量尤为重要,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给予农民一定的支持,帮助其做好种植规划与管理工作。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既能提高灌溉、施肥效率,降低农业种植成本,还有助于实现环保目标,通过精细管理农业种植全过程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3.4 建设信息网络
3.4.1 重视基础建设
对信息服务技术而言,最关键的一点是完善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支持技术更好地发展。鉴于此,政府应重视基础建设,必要时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网络光纤全覆盖,通过网络宣传农业信息,确保农民能够以自身所掌握的信息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种植计划,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
3.4.2 研发管理平台
研究显示,云南、青岛等地区积极响应国家规划,成功研发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管理平台,农民只需登录APP 并结合实际需求选择相应功能,便能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化肥使用要求。此外,该平台还融合了云数据、GPS、遥感等先进技术,具备更新区域市场变动信息的功能,农民可根据相关信息、市场变动趋势优化生产方案。在日常管理中,农民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自身所遇到的问题,由专家解答,以此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保障经济效益。截至目前,上述地区已有约80 万农民使用此信息化管理平台。随着管理平台得到推广,农业发展模式逐渐从粗放型转向知识型[5]。
3.4.3 强化传媒设施
考虑到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仅凭借其自身能力,无法科学利用网络资源。若不尽快解决该问题,不仅会影响信息价值的实现,还会制约农业发展。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关键要加大媒体建设力度,充分结合电视、广播等设施和网络系统,有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农业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奠定基础[6]。
3.5 打造营销网络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信息,通常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托信息技术有序开展产品营销工作,可有效构建营销网络,真正做到凭借品牌优势营销特色产品。研究表明,农民生产农产品、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过程,均具有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征,可视情况确定销售模式,使销售成效达到预期。虽然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地域之间的界限,但仍然存在文化差异、民族差异,只有以信息技术为分析、整合功能为依托,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并将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交给农民,由农民酌情延伸产品功能,才能使销售效果达到预期。例如,某地政府以大数据为基础,深入剖析当地营销特点,构建地方特色鲜明的销售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影响力宣传品牌特色,通过将品牌建设、产品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此举不仅增加了产品销量,还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7]。
3.6 完善服务体系
现阶段,国内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只有加大信息服务建设力度,才能彻底突破市场、资源的制约,促使传统农业尽快转变为现代农业。实践经验表明,在推动农业转型方面,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构建层次丰富的服务体系,在保证农业信息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二是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为农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在增加产品销量的基础上,使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三是发展信息咨询业,充分发挥信息咨询的作用[8]。
3.7 引入3S 技术
3S 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用于农业生产的典型代表,发达国家已将该技术用于农业发展,农民可以依托该技术深入分析土壤情况,例如酸碱度、含氮量等,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播种间隔以及最佳播种时间,有效提升农作物施肥质量,解决化肥使用配比不科学、施肥频率不合理等问题。调查显示,合理运用该技术可以减少农作物15%的化肥使用量,还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选择并运用技术设备可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减少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成本花费。
3.8 扩大网络覆盖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农业信息服务将工作重心转向网络覆盖,而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传统媒体打造完善的服务网络,能够有效消除数字鸿沟,使各地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服务的便利性。在此过程中,有以下两方面内容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以媒体、互联网为载体,确保农业信息能够同步到各大企业、合作社和农民手中,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所具有的潜力。
二是建设技术、标准平台,充分整合既有信息、消除信息孤岛,将发布信息的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
4 结束语
合理运用大数据及其他信息服务技术,可以有效打破传统信息传递与资源应用过程中的壁垒,使信息数据更加具有价值。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农民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力度,并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各个环节,增强信息服务能力,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帮助,推动我国农业朝着预期方向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