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理念下强化小学教育管理实践研究

2022-02-27黄常清浙江省兰溪市兰花小学

教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理念评价管理

黄常清 浙江省兰溪市兰花小学

全球发展视角下,各国竞争归根于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全民终身学习”理念,致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宏伟蓝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横向融合与纵向衔接。学校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培养新时代国家渴求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人”作为其各个管理枢纽的活跃因素,亦应具备终身学习思维,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遵循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革新传统滞后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现出人本管理中的“德”性,加固人本管理中的“制”度,构建更为完善、目标一致的教育管理体系。以人文关怀视角统筹小学各项教育管理活动,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与模式,融德制一体,协力共建和谐、优质的校园教育环境。以此推进小学教育高质量、大步伐迈进,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人本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优势

教育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以人本理念为核心推动了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转型,对提升管理能效,打造和谐的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大有裨益。具体而言,展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形成强劲的教育管理驱动。在传统视角下,小学教育管理更加侧重于机制的约束,展现较强的威信力,虽然保证了教育活动的规范、有序运行,但是忽视了管理对象的主体需求,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背道而驰。将人本理念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原点,不再盲目地追求标准层面的“最优解”,将注意力集中于管理对象成长特性与内心需求,增强各位主体的认同感,形成主动参与的意愿。第二,深化特色教育管理内涵。促使各主体形成情感共鸣,推动小学教育管理走向高效的核心力量,紧扣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以民主与尊重为出发点,创设广阔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形成具有丰富情感表达的管理底层逻辑,让小学教育管理更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第三,打造灵活的教育管理结构。在大力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不应再停留于墨守成规的封闭式状态。以人本理念为主导,促使小学教育管理能够做到依时而动、因需而为,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弹性管理结构,提升教育管理成效。由此可见,以人本理念为出发点,探索切实可行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成为亟待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的核心议题。

人本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转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管理观念功利化意味犹存 思想观念是决定教育管理走向的关键因素,树立人性化的管理观念是基本前提。但是正值基础教育转型的当下,新旧教育理念正面交锋,小学教育管理尚未完全摆脱知识本位思想,管理观念存在一定的功利意味。反映出管理目标较为单一、管理重心失之偏颇的现实问题,成为影响人本理念落实的重要阻碍。对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将教育管理的重点集中于知识的积累,纵观各项管理机制,其服务核心皆指向学生智能的发展,而忽视学生兴趣取向、意识品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个性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五大素养未能形成同心、同向、同行发展。此外,评价维度狭窄,将传递与获取知识的情况作为核心甚至唯一的评判标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价功能的异化发展,致使教育管理脱离了人的个性化需求。在知识本位观念主导下,小学教育管理呈现片面化发展态势,影响日常教学工作走向,以考为纲、依参而教的现象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钳制了教育改革创新步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

管理机制行政化趋向突出 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机制,虽然科层制作为一种追求效率的理性管理机制,在保证教育规范性、实现教学工作高效运转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存在行政化色彩浓重,缺乏灵活性与民主性的弊端。一方面科层制的工具性较为突出,而人文性不足。严苛的等级是科层制的基本逻辑,长期处于自上而下模式下,让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以追求标准范式为目标,忽视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冰冷的制度,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单主体、单主线的管理机制弱化了各主体间的交流互动,难以形成及时、客观的教育反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缺少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不利于决策的准确性与前瞻性。另一方面在现行教育管理机制下,程序规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各主体将程序视为金科玉律,在日常工作中机械执行。然而教育是对人的培养,模式化的管理机制削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创造行为泯灭于刻板的流程与规范。在此情况下,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将会受到制约,难以匹敌日新月异的教育需求,反而让小学教育工作能效持续降低。

管理方式经验化问题严重 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与反思积累起来的认知模式与思维方式,合理的利用能够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但是将经验作为唯一的主导依据,则会影响教育管理工作的推陈出新。纵观小学教育管理实际,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减缓管理创新步伐。在经验主义的主导下,“大一统”式的管理方式根深蒂固,小学教育管理的指挥棒高度集中,缺乏自主管理空间。过于统一的管理方式偏离了大力倡导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各种潜能难以得到挖掘与利用。此外,改革创新是基础教育永恒的话题,教育发展形势可谓是日新月异,过去的经验未必完全适用于未来的管理需求。单纯以经验为主导容易造成管理需求与实践之间的落差,影响其有效性。第二,管理渠道狭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更加开放、多元,教育管理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拓展教育管理渠道。但是以经验主义为主导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封闭性较强,单纯以学校作为载体,忽视了社会资源以及家长育人功能的挖掘,造成管理渠道的窄视化发展,未能形成教育合力,不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度发展。

人本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有效实施策略

树立素质化的科学管理理念 小学教育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进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对素质教育形成正确、清晰的认知,树立素质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作为引领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思想。第一,深入研读新课标,凝练先进教育思想与要求。2022 年版新课标的颁布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新方向,教育管理需要积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推动教学由知识为本向核心素养转变。这就需要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共同研读新课标的细则内容,通过自我感悟以及交流探讨,抽象出其中蕴含的核心理念与教学启示,树立全人教育观念,并围绕教学实际分析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将新思潮、新理念真正融于课堂,加快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第二,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明确小学阶段的教育地位与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改革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也是小学教育管理需要精准把握的中心议题。明确小学教育定位是推动教育管理走向高效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立足高屋建瓴的姿态审视小学教育,充分认识其基础地位,正视自身肩负的使命,明确对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的责任,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教师的内心需求,以严谨、民主的态度投入教育管理工作,做到爱于心,践于行,为师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构建人性化的特色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综合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综合治理体系是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转型的关键环节。第一,强化教育行政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功能,搭建充满活力的教育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教育是一项群体性的认知活动,面对的两大主体是具有个体思想的一线教师以及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制定具有权威性、民主性的学校制度体系是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推动各主体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学校管理章程,明确内部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各方权利及义务等内容,彰显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的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发挥行政机制的督导作用,引领教育工作走向高效化、个性化。第二,小学教育管理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程,单纯依靠管理层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群策群力、共同成长的管理氛围,是提升小学管理工作生命力的有效措施。基于此,在明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改变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权利的下放,构建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统一管理与自主管理相融合的开放式、民主化管理体系。让广大师生参与到学校制度建设上来,让师生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与自主选择权,激活主人翁意识,为教育管理赋能。

二是建立人本评价体系。评价具有诊断、激励与导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对于小学教育管理而言,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关注人的成长是实现管理模式转型的又一有效手段。第一,丰富评价内容。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新时期,小学教育评价内容同样需要向核心素养靠拢,打破以知识与技能为主导的片面化评价内容组织形式,增加对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考量。如师风师德、文化素养、教研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等,深入挖掘教师的个人亮点,增强教育工作成就感,形成积极稳定的内在驱动,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完善。第二,革新评价方式。人本理念下的小学教育评价应摆脱管中窥豹般的结果式评价,聚焦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可以引入师生成长档案,真实反映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便于师生形成清晰正确的自我认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借助成长档案记录师生每一个成长阶段的表现,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讲评会,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师生的自我发展。第三,拓展评价主体。小学教育评价不应仅限于上级对下级的单一评价,而是聆听多方意见与建议。因此,要注重评价主体的拓展,将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纳为评价主体,采取师生互评、教师互评、家长评价、主管领导评价多位一体的评价模式,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全面,增强评价公信力。

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方法 一是善用柔性管理方式。引入柔性管理形成张弛有度的复合式教育管理模式,增加人文与情感管理色彩是弱化科层制缺陷的有力举措。具体而言,可以从物质激励与情感加持两个方面着手,营造积极和谐的教育工作氛围。第一,巧用激励手段。广阔的发展空间、强烈的职业成就感是激发教师教育热情的外在驱动。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完善薪酬体系,引入教师的日常综合表现,搭建科学严谨的薪酬结构与奖惩机制,让教师的每一份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另一方面根据教师职业特性与个人优势制定清晰、长远的发展规划,促使教师形成长视化的职业愿景,形成不断进取的动力。第二,渗透情感管理。小学教育管理想要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应仅仅是冰冷的制度约束,更应该注人文关怀,真正做到想其所想、供其所需。这就需要融入更多精神与情感层面的考量,例如,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扶。又如,在工作安排方面,尊重教师的主观意愿,让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发光发热。再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相互关爱、共同成长的文化理念,促成各岗位、各学科教师的团结协作等等。依托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让关心、爱护与尊重成为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色调,传递至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实施提供有力加持。

二是促成家校社三方联动。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要求,单纯依靠学校单方的力量难以推动素质教育走向深刻化,教师的一线工作势必会遇到各种阻碍。针对此情况,小学教育管理应将促成家校社的三方联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拓展育人渠道,提升教育效果的同时,对教师的工作开展形成加持。第一,促成家校合作。教育环境、内容与方式的和谐统一是增强育人能效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尤为关键。学校应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师与家长的无障碍沟通创造利好条件。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渠道向家长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还可以分享学生近况,形成双边信息的交换,促使教师与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针对展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以此激活家庭教育功能,让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精准高效。第二,促成校社合作。“教学做合一”“做中学”等理念层出不穷,为小学教育管理提供新方向。管理者积极促成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开辟第二课堂,增强学校教育的延展性。例如,学校与社区联合组织公益活动。又如,学校与各职能部门组织职业认知、社会体验等实践活动。以此打破小学象牙塔式的封闭教育,赋予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更多可能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促成家校社三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赋予小学教育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更多可能性,共同支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方式成为必然。这就需要贯彻落实人本理念,管理工作的重心由冰冷的制度向人的需求转变,推动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发展,增强管理对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为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注入源源动力,打造教育新样态,促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尽快实现。

猜你喜欢

理念评价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