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协同下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实施策略

2022-02-27杨斯乔张诗雅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教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幼小双向共同体

杨斯乔 张诗雅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丛小燕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在当前推进“双减”和“幼小衔接”工作的大背景下,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家长工作是幼小衔接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能够促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接触到相同的教育内容,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背景介绍

2021 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将幼小衔接课题研究列入全区教育重点工作以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事项,以政府为主导,各幼儿园、小学为主体,坚持课题引领、园校结对的方式,逐步实现幼儿园与小学间的融通互促。在此背景下,环翠区以同一招生学区为单位,遵循学区内就近结对的原则,组建园校研究共同体25 个,累计立项区级幼小衔接专项研究课题40 项。这种区域化推进园校结对的方式,能够保证幼儿园毕业的大部分幼儿未来会进入与其园所结对的小学。

据市教育局发布数据显示,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以来全市幼儿园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满意度从2020 年的50.7%上升至2022 年的98.3%。环翠区作为威海市幼小双向衔接实验区,尤其注重家长工作,各园校共同体从家长观念进行引导,实现了家长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本文以环翠区开展家长工作的经验为例,从区域协同的视角深入探究幼小双向衔接中家长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总结其创新策略,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解决幼小衔接家长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先进经验,切实推动家长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实施策略

打造问题导向的专题式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威海市教育局在2021 年发布的《威海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园校共同体要针对幼儿园、小学实际开展的幼小衔接内容编写家庭指导手册的要求,并组织专家编写《幼小科学衔接指导手册》,为各园校共同体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提供了文本示范与行为标准。

为做好幼小双向衔接工作,使家长及教师充分认识到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环翠区园校共同体结合各自园所、小学的特色进行联合教研,挖掘目前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不足,共同编写以问题为导向、内容系统的专题式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内容对应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安排,并设置了相应的家庭教育的活动和任务,目的是通过指导手册的形式与家长合作,帮助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掌握科学的幼小双向衔接观念。

开展多样化且广覆盖的宣传活动 环翠区以园校共同体为单位成立幼小衔接宣讲团,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亲子活动、面对面约谈、微视频等多种家庭指导活动,每月一主题,面向家长剖析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危害,扭转家长认识偏差。同时,为了达到广覆盖的效果,还采取了实践探索与总结交流同步推进的方式,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幼小衔接实验工作的经验做法。教研院定期组织推介活动,宣传推广优秀成果;教育局相关部门帮助园校共同体积极与电视台、广播电台、融媒体中心合作,策划幼小衔接专题节目;市教育教学研究网和教育杂志设立幼小衔接研究专栏,对园校共同体研究推进情况持续跟踪报道;园校共同体利用微信公众号、期刊等推送共同体典型做法,共享优秀经验,展示阶段性成果。

社会多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建设社区信用体系。威海市民生政策中鼓励社区居民、社会志愿者积极报名参与周边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组织的义务志愿活动,并利用志愿服务兑换积分的方式,激励更多的社区居民主动配合所在社区园校共同体的幼小双向衔接工作。同时,园校共同体主动向社区宣传幼小双向衔接工作的具体内容与面临的实际问题,利用社区宣传栏传播正确的衔接观念,并积极配合社区实施建设计划,引导幼儿及其家庭成员为社区提供服务。

设置流动图书车。环翠区幼儿园、小学会定期邀请市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停靠在幼儿园、小学门口,为孩子们提供免费阅读图书的福利。此外,还采用了无线上网技术与市图书馆、区图书馆及市区所有城市书房、共享书柜数据互联互通,使车上的图书可通借通还,方便幼儿及家长借阅图书。

成立家长志愿队。家长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环翠区幼小衔接家长工作中的标志性活动之一,是家园校社实现高质量共育的有效途径。环翠区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们对大班以及一年级家长进行了关于兴趣、专长、空闲时间的统计调查,根据幼小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家长志愿者岗位,并制定岗位需求表和志愿计划表,以便协调利用好家长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幼小衔接工作高效开展。

对策建议

根据环翠区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当前幼小衔接的现实情况,针对我国发达地区幼小衔接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家长工作机制 由政府主导,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建立可行机制,将家长工作作为幼小双向衔接的重点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各级政府应制定有力的保障机制,设立幼小衔接专项经费,合理预算和分配,保证区域内开展幼小双向衔接工作以及高质量宣传推广工作的资金充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以区域为单位的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总结和探索幼小双向衔接家长工作的有效策略和成功经验;监管部门要完善评价管理制度,落实相应责任,将家长工作阶段性的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区、市督导考核项目以及幼儿园、小学年终评估等工作,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以此来不断健全幼小双向衔接中的家长工作机制。

区域内园校结对,整体推进幼小衔接家长工作在同一学区内园校就近结对,以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和市级实验园校研究共同体开展的幼小双向衔接家长工作为引领,由相关专家指导,幼儿园骨干园长和教师、小学骨干校长和教师联合组成研究团队,申报课题进行立项研究,探索幼儿园、小学双向衔接家长工作的科学思路和创新举措。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入校、入园观摩,探讨、对比园校一日流程安排及幼儿园和小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活动形式等的不同与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共同探索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点”。

完善家园校社共育机制,提高家长工作质量 建立有效的家园校社协同沟通机制,有助于家园校社的密切合作,能够帮助幼儿园、小学及时了解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困惑及建议;通过定期邀请小学校长、教师到幼儿园开展家长讲座、提供指导手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活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幼儿习惯、身体、品质等方面,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的准备;通过社区积分制评优原则,鼓励社区运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育人体系中;通过家长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与小学具体的衔接内容和方式,明确自己需要做好的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共同体,实现家园校社共育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衔接理念 坚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正面的宣传和报道,充分利用、引导主流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幼小衔接理念。在教育教学研究网站上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或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具有示范性的园校共同体幼小衔接的推进情况、阶段性成果等,以此来优化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衔接理念。市、区教研院可以定期组织成果报告会、现场观摩会、优秀成果展示等推介活动,积极实现成果与实践的转化,最大限度发挥成果的应用与辐射作用,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衔接理念更为科学。

猜你喜欢

幼小双向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双向预测的图像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