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课中文学作品朗诵教学方式分析
2022-02-27姜浩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姜浩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演员所说的话,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是围绕对应情境来开展,在表演中,台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充分肯定了台词的价值和魅力。纵观如今的影视剧来看,台词直接影响着演员表演的质量,有的演员尽管表演非常走心,可是一开口,蹩脚的台词一下就拉低了表演质量,成了表演的败笔。还有的演员台词不够准确,为了弥补不足,导演会在后期制作中选择配音的方式,最后也能让平淡的表演出彩,可见台词的重要性。因此,在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中,台词课是一门重点课程,台词表达能力是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台词课的内容包括台词基本功训练、近代作品独白对白、文学作品朗诵、中西方名著独白对白等,抓好文学作品朗诵,对于提高学生的台词功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朗诵艺术的特点
一是具备较强的文学性:朗诵涉及的内容有诗歌、寓言、小说、散文等,或者根据台词改编而成的文学作品,朗诵就是将文学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属于听得见的文学作品,因此,文学性也是朗诵艺术的最大特点;二是形象感强:从文学作品的创作到后续的体现,都需要形象的塑造,朗诵就是利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激发情感的过程,在朗诵过程中,需做到真实、立体,更好的再现情境,用有声语言表达人物所想、感觉人物之感;三是情感丰富: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朗诵的关键就是要抓住作品的灵魂,通过语言艺术将其展现出来,因此,朗诵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从实际的朗诵场景来看,有时温柔细腻、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凄凉悲伤、有时兴高采烈,跟随朗诵者的声音,可以迅速进入特殊的情境中,产生共鸣;四是表演性强:朗诵往往是在舞台或者公共场合下进行,有着浓郁的表演性色彩,朗诵者一般不需要身着特定服装,也不需要化特殊的舞台妆,但需要音响、灯光的配合,这就为朗诵赋予了较强的表演性。另外,朗诵者还可以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用有声的语言来展示景物、塑造形象、抒发情感,这能够让受众得到精神满足,充分融入特殊的朗诵场景中,有着较强的审美价值。
二、台词课中文学作品朗诵教学的重要性
(一)深化学生对角色的理解
演员的台词处理包括理解、体验、表达、体现几个阶段,综合来看,台词是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的综合。在塑造角色时,演员需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台词课教学中,当学生知晓了语气语调、吐字归音、呼吸发声的技巧后,就需要借助内部技巧的应用来塑造角色。那么怎样应用内部技巧呢?这就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剧本与剧本中的人物,甚至需要对人物进行仔细、反复的揣摩,这种揣摩的背后就是对文学作品的通读和理解。如果没有仔细分析文本内容,对人物内心逻辑不了解,仅仅借助外部技巧来“读”台词,呈现的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
(二)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潜台词
在表演中,潜台词多出现在特定的情境或者微妙的人物关系中,虽然不是直接台词,但却是人物角色语言的真实表现。演员要更好地演绎人物,还需要把握好潜台词。通过文学作品朗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领悟、见解能力,帮助他们深刻掌握好台词的内涵,让人物的塑造变得更加立体、鲜活。
(三)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文化素养与其他的素养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具备了文化素养后,学生要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人物形象,而在其他素养提升后,又能够反过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可以更为深刻的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塑造出的人物也更具备感染力和表现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到:“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借助于文学作品朗诵教学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记忆与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达成锻炼口才、增长知识、培养专注力的目标。
三、台词课中文学作品朗诵教学方式分析
(一)精心选择朗诵教学内容
台词课中的文学作品朗诵教学涉及的文学体裁较多,在授课时,需精心为学生选择朗诵教学内容。台词课中的文学作品类型非常多,有寓言类、故事类、散文类、古代诗歌、现代诗歌等,台词课中文学作品的朗诵教学是为了锻炼学生应用台词的技巧和能力,以此来带动学生表演水平和表演能力的提升,而不同体裁作品的教学作用也各不相同,要发挥出文学作品朗诵教学的作用,首要步骤就是为学生精心选择作品内容,具体需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思想性。戏剧表演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育“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要培育出优质的学生,就需要用优秀的思想来为学生提供熏陶,因此,文学作品的选择必须具备思想性,并且是积极、客观的;二是形式美。并非任何文学作品都适合学生来朗诵,有的作品从表面上看颇具美感,但朗诵起来效果却不佳,在选择作品时,要选择同时具备节奏美、画面美、结构美、音韵美、修辞美的文学作品;三是情感美。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任何作品的演绎中,情感都是其灵魂所在。在台词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有情感、有故事的文学作品类型,让学生来感悟作品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在台词、表演、形体中来传情达意。
综合上述特征,适合选择的文学作品有三类:一是寓言类作品。寓言类作品有着较强的启发价值,风格活泼、生动,让学生朗读这类作品,能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为后续喜剧、童话剧和儿童剧的表演提供支持;二是散文。散文内容优美、舒缓、情感浓郁、贴近生活,带领学生朗读此类作品,能够为后续表演富有情感的内容奠定基础;三是诗词。诗词类作品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韵律感强,让学生朗诵诗词类的文学作品,可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也可锻炼学生吐字发音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演绎古典戏剧和外国戏剧作品;四是小说。小说这类作品与剧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呈现在屏幕上的很多作品都是改编自小说,让学生诵读小说,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二)根据不同文本选择教材方法
针对寓言类文本,此类内容与学生后续的绘本剧、木偶剧、课本剧、儿童剧相关,这类文本一般是通过传说、神话的方式来阐述哲理,语言风格生动亲切。在朗诵时,要让学生将作品的表达个性化,用立体化的方式呈现人物形象,针对一些夸张类的寓言文本,可用夸张的方式来表现。在朗诵教学时,要求学生把握重点词语和语句,融入童趣和童心,学会用不同的音色来区分语言。
对于散文,其语言形式多元,有抒情类散文、议论类散文、描写类散文、描述类散文,内容时而生动、时而亲切。在朗诵时,既要自然,也要具备一定的修饰性,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朗诵时,要掌握语脉层次的变化,突出作品的情感因素,用语气来表达文本情感,用节奏来表达情感的统一。
诗词是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诗词的节奏铿锵、语言凝练、意境深邃,充满想象力,且诗词中也有着意境美、韵律美,朗诵诗词,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作品意境的把握能力。在很多的影视剧中,有时也会出现诗词,这在古装剧中比较常见,如果在台词教学中忽视了古诗词朗读教学,那么学生在表演这类内容时就会显得呆板。在朗诵诗词时,要注重还原诗词的美感,把握好其中的节奏感,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来朗诵。在一些特殊的古诗中,还要把握好平仄、押韵和音步。与古诗词相比,现代诗的朗诵需注重理清其中的节奏,把握好整个作品的情感基调变化,处理好韵律、节奏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朗诵中,除了要把握好“声”“字”“气”等基本功之外,还要重视小说的表现环境以及其中的人物特征,要求学生掌握好作品的矛盾内容,尤其是要注意转化好语言状态,能够感同身受。
(三)把握好作品朗诵的步骤
在台词课中文学作品朗诵教学中,还要把握好步骤,带领学生一步步投入到具体的朗诵情境中。朗诵的第一步是分析文本的主题思想,要求学生从头到尾的通读作品,熟悉内容和情节,了解文本介绍了什么信息,如果学生不了解文本的内容,那么在朗诵时必然无法读出情感。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主题,对文本产生大致的理解;第二步是研读文章结构,适合台词教学内容的文学作品朗读总有吸引人的内容,在朗诵时,需处理好各个步骤,引导学生从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来着手,带领学生划分文本段落,注重分清主次;第三步是分析人物。人物是文学作品的重点,特别是在小说作品中,人物更是起着关键性作品,在朗诵时,要带领学生分析人物的关系,弄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明确人物的处境、年龄、地位、身份、性格等等;最后一步即可朗诵作品。在朗诵时,要求学生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交代清楚文本叙述内容,从多方面来呈现文本的情感内容。
(四)重视课外朗诵教学
台词课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朗诵教学不仅要依靠课堂上的朗诵活动,还需利用好课外实践。在课外,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下,可供学生选择的朗诵内容更加的丰富,朗诵艺术也在技术的加持下日新月异,在课后,可引导学生自行来观看朗诵节目,如《新年诗会》《见字如面》《声临其境》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参与朗诵竞赛与朗诵演出,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有营养的书籍,朗诵的比拼不仅仅是对专业技能的比拼,更重要的也是对学生文化修养、文化积淀的比拼,无论是朗诵还是台词,除了表演和声音之外,更多比拼的是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素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没有捷径,唯有在阅读和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另外,还要锻炼学生改编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朗诵不仅要求朗诵者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还要求在内容、形式上做出创新,改编经典文学作品,可为学生的朗诵学习活动赋予更多的创新元素,让朗诵的作品更具魅力。
四、结语
朗诵与一般的口语表达有着显著差异,作为一种表演性的艺术活动,强调朗诵者、观众的公众参与,颇具美学价值。在特定的情境中,朗诵者可通过生动、活泼、质朴的语言将观众带入到作品中,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在台词课教学中,文学作品朗诵教学是一项重点组成,通过朗诵教学,可升华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其文学素养,继而带动学生台词功底的提升。为了提升朗诵教学的质量,需为学生精心选择朗诵素材,创新朗诵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在多管齐下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