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

2022-02-27杨玉娟李思远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入党少数民族大学生

杨玉娟 李思远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

杨玉娟 李思远

[南京审计大学]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成为内地高校学生管理群体中的一大难点。文章通过分析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思路,分析该创新思路的现实价值并提出可行的具体措施,旨在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升至着力于其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将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安全工作提升到政治高度,以入党启蒙教育为抓手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全面提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行,内地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增加西部地区的招生比例,大量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赴内地高校学习。由于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相对落后、语言环境差异较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处于相对劣势;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同学缺乏交流甚至产生宿舍矛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也不利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如何培养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其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已成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传统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创新性提出以入党启蒙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思路和现实价值,期望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内地高校的学习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主动性不足,专业知识薄弱

通过高考选拔赴内地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汉语写作、学习能力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理解和接受能力也较为优秀,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能够胜任内地高校的学习任务,但由于教育环境改变、经济差距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自我认同缺失、学习主动性差、心理压力大等问题。不少高校会采取“特殊分数线”来降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挂科比例,但此做法难免会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特殊分数线的依赖,降低其学习积极性,也违背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内地高校求学、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初衷。

(二)沟通交流缺失,生活适应困难

由于地区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尊与自卑并存的双向矛盾心理:[1]一方面民族自尊意识强烈,倾向于与同民族的同学交流,排斥与其他同学沟通;另一方面又存在远离家乡渴望关怀的自卑心理,希望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得到认可。两极的心理状态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加,容易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自我封闭状态,久而久之会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一般会采取汉族学生主动联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方式加强交流,但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主动性不强,交流内容过于单一,交流形式流于表面等问题,交流效果不够理想。

(三)文化习俗差异,学生管理困难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不同地域的习俗可以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相反,因为地理、交通、政治、经济和历史条件等诸多社会因素造成了不同地区习俗上的各自特点。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与内地差异大,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对于尊重风俗文化的活动存在一定的难度,内地高校是否能够全方位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了日常管理的难点。当前内地高校大多通过聘任专职内派老师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但由于内派老师工作流动性大,学生对频繁变更的内派老师亲密程度不高,效果也不尽人意。

(四)职业规划欠缺,就业矛盾凸显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难以适应、专业成绩不理想、交际能力有所欠缺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回家乡就业。但由于内地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加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源地就业选择面较窄,导致原本通过层层选拔的优秀学生无法回乡找到理想工作,在内地高校学到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一些西部地区的重要岗位也无法招聘到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

现如今,多数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主要停留在学习督促、生活帮扶和安全管理方面,而缺乏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高校肩负着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升至着力于其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将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安全工作提升到政治高度,化被动为主动,依托各高校完善的共产党员发展机制,以入党启蒙教育全面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利用标杆式管理辐射至全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提升。

二、入党启蒙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提升管理理念的现实价值

(一)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提升

以入党启蒙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提升的管理理念,能在繁琐复杂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中纲举目张,利用各高校完善的党员发展机制补充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机制,让高校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学生被动服从高校管理变为高校引导学生主动树立目标,全面提升素质。高校可以依托完善的党员发展机制,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不断按照共产党员要求,摒除先前的差别化管理机制,树立远大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专业成绩、学生工作、志愿实践、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点及面,带动自身的全面成长。

(二)用少数带动多数,树立标杆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入党启蒙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提升的管理理念,通过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并对其重点培养,将最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发展为共产党员并进行标杆管理,一方面可以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对他们的表彰宣传引领其他有入党意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让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去努力、创新和完善,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在其他同学的监督下不断完善自我,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稳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三)变优秀为卓越,为国家和西部地区培养优秀人才

以入党启蒙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提升的管理理念,旨在将原先综合能力尚可的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为理想信念坚定和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赴内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突出,是推动未来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现如今地方敌对势力企图分化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意图昭然若揭,少数民族大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高校肩负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教育的重担,将理想信念坚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吸纳到党组织内,毕业后将他们输送到重要岗位中去,对于西部地区未来发展乃至全中国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入党启蒙教育方式方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强烈的入党意愿提供可能

做好入党启蒙教育需要抓好最佳时间,创新方式方法。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抓好新生入学教育这个起点。高校将入党启蒙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中,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基础之上,完善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校门时就能够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决拥护党的方针路线。第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开展多样的入党教育活动,不局限于党课和座谈会等传统的教育形式,可以通过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将入党启蒙教育渗透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学习和人际交流等方方面面,努力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融入集体,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第三,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等推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碎片时间,方便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线上互动及时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3]

(二)加强学习生活帮扶力度,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提供可能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压力来源于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高校应当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从实际出发,知其所需,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提升。在学业提升方面,高校应坚持以学业辅导为抓手,安排志愿者针对重点科目定期答疑解惑,制定好辅导计划,提高辅导效率,同时可建立线上辅导机制,及时解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问题,减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学习成绩方面的差距。在生活帮扶方面,一方面在评选奖学金和助学金过程中,切实考虑到少数民族尤其是西藏新疆同学的具体情况,同等条件下适当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另一方面,对于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把“扶困”同“扶智”乃至“扶志”相结合,在学业提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做出要求,构建物质帮助、思想提升和感恩反馈相结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帮扶-成长-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知恩感恩、主动担当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推进入党启蒙教育。在人际交往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有意向交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和途径,提高其主动交流的积极性,锻炼少数民族大学生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依托政策帮扶方式,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增强入党信心提供可能

高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思想积极上进,入党意愿强烈,在入党过程中成绩已有大幅提升但尚未达到入党标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应重点关注学生德育的培养,略降低智育的要求。[4]一方面,科学修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党员发展要求,可以考虑变累计绩点要求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绩点提高幅度的要求,变专业成绩排名比例要求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排名比例要求,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增强其入党意愿和信心;另一方面,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标准,高校需着力于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考察其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行动是否坚定。高校增加政策帮扶力度,并非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政策的依赖程度,而是考虑客观情况下选出各方面都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引导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强化“五个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领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四)重视标杆管理作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可能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入党启蒙教育中进行标杆管理和示范引领。一方面,重点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从中发展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较突出的学生成为共产党员,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标杆,通过表彰和宣传增强其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其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继续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党员与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流,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端正入党动机,坚持理论学习;在学业提升上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风;在生活自律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另外,加强优秀学生党员的安全教育和引导,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和协助解决,使其协助高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四、结束语

以入党启蒙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提升的创新管理理念,是内地高校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模式中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实践探索中需要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担当时代责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为西部建设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和综合能力完备的优秀人才,为西部地区的安全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叶世英,王景伟,彭士宁.浅议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问题[J].领导科学论坛,2016(19): 63-64.

[2]阿布来提·依明,谷建杰.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J].科技视界,2017(03):77.

[3]杨秀兰,刘晶晶,阿孜古丽·阿布来提,图尔逊姑丽·塞来,热依拉·阿不都热依木,胡军林.少数民族大学生党性认知与入党意愿现状分析——基于合肥市4所高校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02):70-74.

[4]冉静,次仁曲珍,李累.关于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某非民族类高校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02):108-113.

南京审计大学党的建设研究课题“‘党建+帮扶’新疆西藏民族学生创新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9DJYJ-YB18)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入党少数民族大学生
憨娃入党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大学生之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