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优化研究
2022-02-27周晏周楠
周 晏 周 楠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优化研究
周 晏 周 楠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生力量。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要求、增强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迫切需要和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现实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还存在着育人合力尚未形成、育人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要完善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建立“党支部-党员-团员”三级链接组织育人保障机制,健全“党建引领学生组织”五位一体组织育人模式,创建“党建+”组织育人工作载体,培养合格的组织育人工作队伍,切实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的成效。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
一、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的价值意蕴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的价值判断是育人工作是否开展的重要考量依据。[1]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要求,是增强学生党支部组织政治功能的迫切需要,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现实要求。
(一)学生党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要求
高校党支部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高校学生党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其首要工作就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尤其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作用,为优化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其次,有利于各科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将专业知识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内容的优化和教育方式的拓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等等,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育人功能。再者有利于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局面。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使大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以道德发展引领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二)增强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迫切需要
基层党组织的首要功能,要以政治功能涵养政治认同。学生党支部作为党设在高校的基层组织,要做到政治理论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坚定不移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首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克服大学生党员中的不正之气和不良之风,就必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拥有正确的政治判断力,才能更好地实践,服务同学、团结同学,营造学生党支部乃至这个高校的良好风气。其次,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服务功能。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学生党支部最终还是要建设一个服务学生、团结学生的服务型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才能更好发挥服务功能,同样,服务功能强化也会使政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再次,有助于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现实路径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不仅要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形成政治认同,更要让其在行动上落实政治立场,大学生党员勤于学习、勤于实践,有利于深入研究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现实路径,进而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属性。
(三)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现实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3]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首先有利于学生党支部发挥教育学生党员、管理学生党员、监督学生党员的职责。学生党支部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以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使大学生党员成为讲政治、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青年。其次,有利于形成高校组织育人合力。加强完善学生党支部组织功能,可以将高校师生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方向、育人才、聚人心的政治优势,构建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育人体系,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协同育人合力,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的现实困境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要求各类组织要“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5]。然而目前高校党组织还存在着育人合力尚未形成、育人意识和能力稍有欠缺以及育人方式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合力有待形成
我国高校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了各级各类组织,但这些组织之间未能完全形成育人合力。首先,各级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统筹机制。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其他基层党组织之间缺乏统筹机制,一定程度上处于分离状态,各级组织之间各行其是,只注重自身的建设发展,协同联动不足,缺乏协同育人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的内生动力不足、主体职责不清晰、功能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其次,基层党组织对群团组织的指导工作尚不完善。基层党组织在共青团组织、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在工作上引导和监督这些学生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监督不力、管理缺位的情况,又或者出现学生组织自我管理受限,导致学生组织缺乏自主性,育人功能受到限制等情况,未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模式。
(二)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组织育人质量的好坏。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育人意识和能力上稍有欠缺。首先,部分学生党务工作者育人意识不强。一些党务工作者对学生党支部的作用、性质没搞清楚,存在自身功能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单纯认为主要工作是发展党员,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如党员发展,学生活动等,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学习活动浅尝辄、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等问题,导致组织育人效果甚微。其次,部分学生党务工作者理论素养和能力相对不足。部分学生党务工作者由于自身理论素养薄弱、工作能力不足,育人工作中就会出现容易照本宣科和恐慌情绪,缺乏探索与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与发展需求不够了解与关注,同时也存在着基层党务工作者人数不足,时间精力有限等因素,导致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有所欠缺,从而影响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方式有待创新
从整体上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育人活动类型比较单一,且方式方法并没有跟上时代潮流,缺乏创新,组织育人内容也亟待优化,与现实结合不紧密。学生党组织育人要紧跟时代发展,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诉求。首先高校学生党支部利用网络育人的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在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党支部没有顺应时代潮流,没有将组织育人的传统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推进育人工作,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信息、开展学生活动、进行工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实践育人功能有待加强。多数学生党组织活动还停留在理论学习上,通过强化灌输、空泛说教等传统育人模式,思想政治学习不够积极、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等现象时常存在。在实践活动中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调研、下乡、走访、慰问等只为完成任务,育人效果甚微。最后,学生党支部文化育人能力有待提升。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大部分围绕党员发展、开展“三会一课”等常规性工作,对组织育人的功能定位不清晰,对“两学一做”教育工作执行的不够彻底,不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建设不积极,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凝聚共识等方面未能很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三、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的实施路径
为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体系,要加强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建立“党支部-党员-团员”三级链接组织育人保障机制,健全“党建引领学生组织”六位一体组织育人运行模式,创新“党建+项目化管理+品牌示范”组织育人工作载体,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组织育人工作队伍。
(一)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4]。所以必须从总体上规划布局,为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构建合力。首先,以学校党委为核心引领。高校党委承担着管党治党、从严治校的职责,因而高校党委要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引领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育人活动,形成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育人氛围。其次,以各群团组织为依托。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推动群团组织关系创新性发展,丰富组织活动,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学生党组织发挥思想建设优势、团支部发挥组织建设优势、班级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发挥文化建设优势[5],构建组织育人合力。最后,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引领功能。教师要将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科研和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对学生党支部的引领辐射作用,将教师党支部打造成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将科研、教学工作与立德树人工作相结合,建立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帮扶机制,针对学生在理想信念、专业知识、就业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6],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
(二)建立“党支部-党员-团员”三级链接组织育人保障机制
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对团支部的引领作用,学生党支部要将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凝聚到党的旗帜下、吸纳到党的组织中来。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思想觉悟较高的先进分子,他们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广大同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学生党支部辐射共振效应。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员是党的生力军,大学生党员也是在共青团员中产生,共青团员又为党的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因此,要加强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之间的联系,团支部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团学活动当中,同时以党组织创先争优为契机,开展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团员的积极性,保证团支部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学生党支部保持一致,同时又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多元化育人的优势,与学生党支部形成优势互补,构建更加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坚持党团协同育人不仅能够使党团工作步调一致,形成“党带团,团跟党”的良好现象,还有助于党员、团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培养党员、团员干部的竞争意识,促进党团组织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健全“党建引领学生组织”五位一体组织育人运行模式
高校学生党组织、共青团、班级、学生会、社团等群团组织都与学生有着密切联系,是教育学生、联系学生、服务学生、团结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高校组织育人的重要依托,具有鲜明的育人特征。要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以“党、团、班、学、社”为触角,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展共建工作,充分激发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效能。要在保证各个群团组织独立性的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积极探索、广泛延伸、全面覆盖、联合发展,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态、行为姿态,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分享经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强化党支部在组织育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党组织建设带领团支部建社、促进班级建社、引导学团建设,使“传、帮、带”功能得到彰显,增强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粘性。推动党、团、班、学、社协同育人是党建活动开展的逻辑起点,为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提供了制度依据和组织保障。
(四)创建“党建+项目化管理+品牌示范”组织育人工作载体
学生党支部要重视加强组织育人的载体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育人机制,以文化功能涵养学生群体认同,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7]丰富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文化载体,拓展组织育人实践载体,如搭建“党建+志愿服务+支教课堂”“党建+理论传播+党史宣讲”“党建+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发挥载体作用的平台。通过党建指导实践,以党支部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强化劳动意识和习惯,不断提高实践能力;面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政治认同,在党史宣讲中锻炼、考察学生党员,增强“感党恩、念党情、跟党走”的使命感;以创新为抓手,大力培养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切实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举办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鼓励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搭建“党建+项目化管理+品牌示范”组织育人工作载体,充分激发党建工作活力,丰富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成果。
(五)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组织育人工作队伍
做好新时代学生党组织的育人工作,必须打造一支专业有素的育人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8]高校学生党组织要加强党务工作者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只有优秀的党务工作者,才能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发挥党务工作者对学生的辐射带动功能,有效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首先,优化工作人才选拔机制。要提升党务工作者的育人意识和工作能力,首先要优化选拔机制,评选一批能力强、业务精、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党政工作人员,提升基层党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组织保障。其次,发挥教师党员的教育引领功能。高校教师党员在教学活动中,要将教学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将正确思想价值观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利用课堂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将课堂的育人功能向外延伸,丰富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育人途径。最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朋辈育人功能。朋辈教育具有感染力强、接受度高等特点,因此高校学生党组织可以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党员作为榜样,宣传其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优化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效果。
[1]项久雨,王依依.高校组织育人:价值、目标与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05):115-119.
[2]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教党[2017]62号.
[5]文凡. 高校组织育人质量提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6]盛春,汪力.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育人质量的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9(12):74-79.
[7]魏俞满.提升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2(06):7-12.
[8]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责任编辑:杨书元)
安徽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安徽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tsjh2019-2-11);安徽师范大学2021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xjdjsz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