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视角的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探析
2022-02-27赵晴晴
赵晴晴
基于美育视角的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探析
赵晴晴
[厦门大学]
美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趣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基于美育的视角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的育人实效。本文从学校和辅导员两个角度分析将美育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对应解决路径,聚集美育资源、拓展美育形式、开展美育实践,将“美”充分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一项课题。
辅导员;美育;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1]高度概括了美育工作的重要意义。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2]。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必须将美育融入学生党建工作,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与艺术性,帮助年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达到全面育人目标。
一、美育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育即审美教育,主要以教给人们正确地欣赏、创作美的事物的原则、方法等,达到开发智慧,陶冶性情,提高修养,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3]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确立了审美教育的地位,将其作为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四种教育形态加以提出。[4]美育对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于几个方面:
(一)党建与美育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党性修养与爱国情怀
当代大学生党员多为“00后”,其教育工作应立足大学生身心特点和个体发展需求,制定具有特色的培训课程,以提高党性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主,运用美育所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征,将美育融入学生党校的日常培训中,通过视觉、听觉等直观感受将内容吸收形成感官记忆,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保证育人实效持久且深刻。
(二)党建与美育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美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重视美育是时代所趋,以美育融进大学生党员教育,探索二者的深度融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行者”和“示范者”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该群体将美育的成果向实际转化,优先提升其政治、专业、文化等基本素质和管理、组织等综合能力,并逐步加强学生党员与广大学生间的紧密联系,以同龄“尝试者”带动“观望者”,立体式提升全体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党建与美育深度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美育的重要素材。因此加深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党员形成仁爱共济、中正平和的精神追求,让美育为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服务;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大学生党员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感悟时代,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开展美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加入党组织,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稳步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就目前高校党组织管理结构来看,大部分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通常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要承担党支部日常工作,同时还要带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校院分配的事务性工作、承担部分思政类课程的授课等任务,容易出现无法兼顾的情况,而导致党建的首要工作地位旁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粗放化。
(二)辅导员开展美育的方式缺乏创新
辅导员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主要依托“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围绕党章党规党史、系列讲话、会议精神等内容进行,往往停留在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方法不活。而开展美育工作后,合唱红歌、看红色影视剧、诵读红色经典文学的活动模式成为每逢重要时间节点必定出现的“老三样”;不可否认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此类活动会起到教育意义,但这种由辅导员发起的“大水漫灌式”红色美育活动仍停留在过去的单向灌输状态,未能代入学生的思维模式,将内容所传递的思想内涵转化为大学生的语言,从而导致活动缺少吸引力和感召力。部分学生党员认为美育活动流于形式,不主动,不配合,反抵触,阻碍了教育的有效传递。
(三)辅导员自身的美育知识、理论及工作经验不足
开展美育工作是要把审美和教育两手抓,一方面,审美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多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与美育并不相关,缺乏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导致美育相关素材挖掘、发现、整合、利用力度不足,无法自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党员开展美育工作;另一方面,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多为通识类美育课程,面向对象为学生,对辅导员的培训多数仍围绕意识形态、行政能力、就业、心理等方面展开,关于美育的较少并缺乏实践应用方面的指导,无法实现美育相关知识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互通。
三、以美育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探索
(一)构建良好的美育环境,加快孕育大学生党员教育生态土壤
构建良好的美育环境,要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立足于党组织内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美育工作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和环境在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发挥生态土壤作用。高校要强化顶层设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先后成立美育研究中心,加强对美育工作针对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同时,高校要以美育的视角看待问题,着眼于对校园文化的充分利用,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精心打造,例如厦门大学依托校史馆、革命史馆、人类博物馆、三道美术馆等展览馆群,结合图片、影音、藏品、艺术作品等美育载体,加强校史校情教育文化建设,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校园特色文化等元素,创新性地打造校园标识文化,逐步提升校园美感,充分突出校园文化和环境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将美育融入生活圈和学习圈,使辅导员能在环境中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挖掘更多可利用的美育资源,巩固拓展美育的建设成果,将其转化为助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经验做法;使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感受学校历史、传统精神和特色文化,提高审美水平,塑造审美观念,并在无形中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校园文化自信,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发展提供集沉浸式学习、专业化赋能、具体化实践于一体的党员教育阵地。
(二)拓展大学生美育路径,注重美育工作落地
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三大特点分别是崇尚自由、个性鲜明和目的性明确。[5]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关键在于牢牢抓住以上“三大特点”,充分利用美育情感性和包容性强的优势,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确保思想与时俱进,手段喜闻乐见,用个性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追求,从而进一步发挥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
1.将美育与专业结合,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大学的专业学习关乎学生个人发展,备受重视。因此辅导员应积极与专业教师党员合作,促进思政队伍与专业教师队伍融合,充分发挥其在专业上的优势,共同从专业中挖掘美育的内容、创新美育的载体,将美育与党史教育内容进行创造性融合。例如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开展“用设计的力量传承百年党史”活动,由“70后”教师党员带领“00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原创插画设计,丰富了美育的形式,将党史教育学习的内容通过设计创作的新兴形式传递给学生党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党员主动参与的热情,还能帮助其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增强党员教育内容解读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打造更高质量的党员教育。
2.将美育与个性结合,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和丰富性
结合学生党员个性开展美育活动,主要基于辅导员对所在支部学生党员的充分了解,这就要求辅导员多借助党员谈话、组织生活会等契机对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地了解,此外,辅导员还应牢牢把握个性和美育的关系。一方面,充分认识美育在个性发展上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助推个性的成长,在开展党员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要努力甄别不同审美教育背后所传递的价值取向,及时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来更正错误,提高育人实效。另一方面,善于利用个性决定美育的开展形式的关系,坚信同龄人更懂同龄人,敢于放权,让美育成为学生党支部教育建设的主题,组织学生党员自主设计开展美育的方式方法。例如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开展“红色建筑的初心”系列主题党课,采用学生党员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课程内容、自选分享形式的模式,通过分享百年党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红色建筑,并站在美学的角度分析建筑的风貌特色,展示红色建筑历史,宣传红色建筑中的革命故事;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把握教育的主导权,自主选择内容进行学习、研究进而分享,使之更有参与感、代入感和成就感,既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形式,又让其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专业问题,提升审美水平和学习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让教育实践活动更有实效。
3.将美育与时代结合,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先进性和深刻性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为美育提供了丰富资源与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也给其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一方面,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其中包含的消极内容易对大学生党员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另一方面,网络亚文化对审美观念和社会道德底线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辅导员要运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将美育与中国具体文化语境、现实语境相融合,在日常党员教育中,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等,推行“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美育教学方式,并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认知环境,树立底线思维,有理性、有定力迎接洋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挑战,避免受低俗、重视感官娱乐的快消文化影响。例如,厦门大学囊萤薪火讲师团,用青年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让百年党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厦门大学国际学院则依托暑期社会实践,由学生党员分赴全国各红色基地,自我选题自我录制,先后开展了100期,浏览量达23w+,帮助学生党员把握时代脉搏,明确责任使命,时刻保持先进性,确保审美教育的影响深远持久。
(三)辅导员要努力提升美育工作的技能
首先,知识储备是开展一切美育活动的基础,因此,辅导员要通过加强自我学习、查阅书籍文献、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主动掌握美育的知识与理论,构建个人审美体系,提高审美能力,为后续发掘美育资源、推动美育工作发展、创新提供助力。
其次,主动把握校内外关于辅导员审美教育的培训机会,用好“名师工作坊”、辅导员沙龙等同行交流会,问策于同行;同时,积极主动投身校园美育建设的相关工作,对成功且成熟的工作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以实践促发展。
再次,用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具,提升资源整合与应用的能力。在“互联网+党建”工作迈入“云时代”的同时,全球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打破时空局限,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性、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努力提高自身使用互联网媒介和信息化工具的技能和素养,为后续应用做准备。
[1]新华社.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N]. 人民日报, 2018-08-31(1).
[2]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20-10-15]. http://www.gov.cn /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3]周德昌,江月孙.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01.
[4]新华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1-03-25]. http:// www.scio.gov.cn/ztk/xwfb/92/9/document/1213731/1213731_1.htm.
[5]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 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责任编辑:杨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