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2022-02-26孙晓冬

高教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跨境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孙晓冬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20226)

跨境电商作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近几年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国家更是发布多项政策,不断加强跨境电商的发展。在市场需求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跨境电商产业低成本、流程简单、市场大、利润高的优势愈加凸显,使得这一产业迅速在国内外发展扩张。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显示,跨境电商产品在近几年增长趋势显著,2019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862.1亿元,比去年数据增长38.3%[1]。与此同时,国内当前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却十分缺乏,且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缺口越来越大[2]。《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80%跨境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对此,教育部在高职教育专业目录的国际商务与电子商务专业中设置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向,2019年确定专业代码为630805,并在次年执行。2021年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国办发〔2021〕24号),明确提出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符合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目前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开展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人才供需匹配程度不高,导致跨境电商领域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这一矛盾问题[3]。响应国家的号召,培养符合需要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着力点应放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为此,本文以国际前沿的工作过程为导向[4],就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展现状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优势,最后提出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跨境电商是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借助线上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支付,并由跨境物流完成商品送达的一种商业活动。和其他的商业活动不同,跨境电商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边界交易[4],一切信息都由电子邮件传递,并冲破了地域限制,其跨境电商是基于信息技术、数字化服务展开的,因此它也可以是无形的,甚至是匿名的,虽然当前跨进电商缺乏有关法律的监督、约束,存在逃避税收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模式为交易双方带去便利。作为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实现基础,跨境电商具有较关键的战略意义。跨境电商的风口在2015年“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应运而生。其课程体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外贸、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多个学科知识,定位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的跨境电商专员。这一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政策,熟悉跨境第三方操作平台规则,并能掌握跨境电商操作的基本工作流程,具备跨境店铺运营管理、跨境服务与电商操作技术等业务能力[5]。然而,目前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却并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课程基础条件不完备

由于很多院校的跨境电商专业都是脱身于电子商务专业,或者直接按照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课程体系,导致很多跨境电商专业真正的课程开展基础并不完善。跨境电商是一门交叉性加强的专业(学科),内含的知识内容涉及计算机技术、商务英语、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若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不能仅在某一方面予以侧重,相反应从多维角度夯实课程展开基础(条件),且跨境电商的相关岗位需要从业者了解并能有效掌握整个运营管理流程,而不是缺乏某一单项领域的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还应当体现出实践的连续性,即让学生透过整体的实践流程系统地掌握相关技能,而这正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所欠缺的[6]。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从2017年开展以39%的增速不断扩大,当时国内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万家,跨境电商平台超5000家,这些企业、平台每年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在20万人左右,而学校或相关教育机构培养出的人才不到10万。究其原因,相关专业课程崛起时间短、发展速度慢占据主要原因,一些院校没有区分好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专业间的差别,在课程体系设定方面欠缺连贯性(缺少基础准备),最终导致学生对跨境电商工作把握不全面、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

(二)实践课程设置缺乏经验

所谓经验的欠缺即是指各职业院校对跨境电商专业的特色课程设置、配套资源提供不足,个别院校不仅不对跨境电商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做补充完善,还对实践课程的占比缺乏重视,以致很多配套的实践教学无法展开。一些院校实践经费不充足,只能借助单一的实训平台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学生在这种实用性较差的平台上无法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一些院校即便是实践资金供应充足,但缺乏对跨境电商产业链整合的能力,对产品供应、平台知识产权及风险规避等问题无从解决。近年来,虽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推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计划(wish推出的“星青年”计划、亚马逊推出的“亚马逊全球开店101·时代青年计划”等),一起与各院校共同培养人才,但由于培育计划和相应的课程包都是基于单个平台的内容来展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仍存在不足[7]。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设立带有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高达600余所。培养跨界电商人才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建立在国际贸易基础上的跨境电商人才;二是主攻计算机与信息管理方向的人才;三是借助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对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然而,教学方式落后,以授为主的教学仍是占据了实践教学的主导,在各项配套设施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得到充分的专业性锻炼。

(三)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不足

如果说一些院校电子商务转型跨境电商导致了课程设置基础不足,那么院校除了要注意对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之间做好区分,还要对跨境电商专业所对应的现实岗位需求做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其实电子商务专业适用于跨境电商的课程并不很多,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聚焦平台运营、供应链管理,还要涉及推广销售技巧、数据分析,而电子商务的课程教学对以上几点都没有明确的体现[8];此外,跨境电商毕竟跨越国境,会受到不同政策背景的影响、产业态势与不同平台规则的限制,随着市场环境的飞速变化,一些运营程序随时会发生变更。如果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只是根据购买的专业课程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而缺少对市场、政策变动的关注和对课程结构的适时调整,则学生所学习实践的内容很容易不符或不适用于真实的岗位需求[9]。据《2017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显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业务岗位、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其中对业务岗位的需求尤其大,比例为所需岗位的60%,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仅占据16%和23%。因而要匹配行业发展需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区分好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比例,调研与分析跨境电商不同岗位对应的核心技能,并建立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能够从理论过度到实践,从通识教育过度到专业性的教育,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对相关行业的匹配越来越高[10]。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势

(一)何为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导向即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展课程体系。这项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最早由德国职业教育者Rauner及其团队提出,主要针对当时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领域需求的脱离问题。Rauner与其团队认为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企业生产工作中的一线技术型人才,且人才不仅能适应工作内容本身,还要具备从社会、经济、生态等宏观角度参与、完善工作开展的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取得了德国学界的认同与重视,更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工作过程导向则是基于此概念的一种课程体系构建方式[11]。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工作目标达到前所采取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这一思想在理论上认为主体需求与环境条件适应的过程中应给予解决问题的功能,明确其目标与能达到效果间的偏差及缩小差距的路径。而这一路径可做如下分解:将工程分解成项目,将部署分解成布局,将项目的落实和布局的具体化体现到流程上面,当然流程也是组织权责划分的重要路径[12]。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势

1.帮助完善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适用于职业院校的一大原因在于其不仅强调实践教育,还注重对学生实践策略、思路的培养。传统职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基本属于本科专业课程的压缩,偏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教学,且教学涉及的问题解决方法模式化严重,缺少对接真实职业工作的特性,如此课程体系之下类似跨境电商这种强调对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的学科则几乎没有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可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思路是根据专业人才的对应标准来设计系统的教学流程、方法,通过对专业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考查,并完善专业指导方案和评价体系,从而达到对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相关策略、经验人才的养成,使其在专业相关领域可得到长效的发展[13]。对应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可以起到良好的补足作用。原本跨进电商专业在各个院校中多脱胎于电子商务,对于其他专业知识的体系吸收不多,这也造成了以往的跨境电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整个相关工作的流程。而在工作过程导向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从前的很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课程中缺少或不足的部分也会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流程理顺下得到补足,如此,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完善就会向前迈进一步。

2.缓解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经验不足问题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可促进专业实践经验向策略统筹的转变,帮助知识技能落到实处,并根据真实的工作逻辑构建系统、全面且具有一定步骤顺序的教学体系。当前,很多院校在开展跨境电商实训课堂中偏向采用模拟平台的实训方法,不过由于实践教学的经验不足,选择的实训平台形式都比较单一,存在实用性差的问题,最终常导致实训的效果不佳[14]。相比之下,少部分有条件的院校会引导学生利用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操作,但即便如此,院校还是普遍缺乏对跨境电商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不能有效地解决产品、供应链和平台规则、知识产权侵权等风险问题。一些院校尝试引进电商企业,但从目前的合作效果来看,大中型企业综合风险控制因素,愿意与校方建立合作的意愿普遍偏低,小微企业虽然面临风险较小,但规模毕竟有限,不能给予院校发展所需的支持。对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对于各院校开展跨境电商专业十分有利。其对分散实践步骤的串联可将实践经验转变成具体工作中的策略,让知识技能落到实处有了途径,而这种根据真实的工作逻辑构建的课程体系,比之单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全面、细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3.强化跨境电商育人与相关行业的对接

在此课程体系下,学生不仅岗位适应能力会得到提升,其在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性也能得到滋养。由于传统电子商务适用于跨境电商新业态的课程比较少,课程体系缺少对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情况的聚焦,对于供应链管理、产品的营销和推广、销售数据的分析等知识教学亦是缺少开展,导致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与实际工作需求无法衔接、对应,不能满足如今行业的人才需求。而当跨境电商课程体系贯穿了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学生则会在整体流程的操作中逐渐具备经济意识、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学生的商务英语、跨文化的社交能力、风险的分析控制能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提升[15]。熟练掌握跨境电商的全业务流程,意味着学生可以独立在平台注册账号、开点和选品,如果在团队的合作下,他们甚至可以完成产品发布、营销、物流、发货以及收付款、客户服务等工作,如果学生能够在进入跨境电商行业前具备以上能力,行业人才数量必定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科学定位跨境电商课程开展目标

对于一些院校开展跨境电商专业先天基础不足的情况,院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的定位区分,通过明确二者间的不同,对跨境电商课程设置进行重新规划,并完善此前未进行开展的重要教学内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所属的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在2015年协同阿里巴巴共同发布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结构分析中,可以得出国内跨境电商岗位主要有四个缺口,分别是产品专员、客服专员、运营专员与物流专员,涉及的技能包括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需要相关人才具有跨境产品规划、产品销售、网站运营、业务沟通等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由此可知,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与电子商务具有显著区别(涉及诸多交叉学科知识),而这一对比分析也为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设计指明了大致的方向,即明确课程体系建设要兼顾学生的经济意识、互联网思维、国际视野、外语能力和跨文化社交能力、数据分析及风险抵抗能力的提升,最好将全业务流程贯穿于其中,以让学生对相关岗位有更系统的把握。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完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应当从跨境电商所需的知识能力、专业技能和相关综合素养入手,并予以细化,为课程开展的目标设定明确具体方向。

(二)在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中贯穿工作过程

基于对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对接实际的岗位需求,通过开展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实现学习过程与真实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学习任务和真实工作任务一致的课程体系落实,并完善配套设施、资源。如按照工作环境设计教学环境,根据具体的工作流程、标准审核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令教学开展始终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具体项目为教学载体,通过任务驱动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专业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建立其与岗位工作的紧密联系。基于此理论的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职业必修课(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课(实践)、专业素质课(德育)三部分。其中职业必修课要保证内容全面,在电子商务基础上增加英语听说、外贸口语、英语函电写作、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实务、SNS营销与SEO搜索优化技术、网页设计及仓储实务等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则主要围绕跨境B2C实训、B2B平台操作实训、电商专员能力培训展开;专业素质课要注意对法律、思政内容的渗透,也要对计算机基础等学科知识进行拓展。

(三)对接现实岗位需求开展情境项目教学

具体的课程开展中,各院校要注意课程安排,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增进实践教学的及时性,以促进课程教学实现理实结合,避免理论实践独立开展的情况产生。如跨境电商实务作为跨境电商专业的主要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阐述进出口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流程、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真实的产品和平台作为教学载体,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教学,让学生体验相关工作的具体流程,并借助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实践任务,在教师的答疑环节再将工作任务转变成教学情境,通过夯实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方式和标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注意对市场环境、相关政策进行标注,以让学生对任务实践开展综合的考虑、制定相对全面的策略,进而避免实训内容单一、落后、不合乎实际情况。比如跨境电商相关工作要求从业人员能够了解经济社会基本运作与案例、跨境电商涉及的法规政策、国际贸易的流程及用语和各平台的用户分布及消费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则是具有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外语沟通能力,能够熟练编辑商品图片,设计美化店铺,完成售前、售中以及售后的相关工作。最重要的是从业人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爱国精神,能够遵守行业从业准则,严谨守信、务实创新。这些都需要课程设计中有所涉及。

(四)深化教学资源挖掘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增强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开展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的深化可以帮助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加强对电商产业链的整合,解决一些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如风险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运营规则运用等);同时校企合作还能让一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落地,使学生除能在人才培养项目中得到某一单项的训练外,还能在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可在校园内也可在企业内)体验更逼真、完善的项目运作,从而使学生对整个跨境电商的相关工作及流程都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掌握。最重要的是校企合作还能推动双师队伍建设。虽然各院校教师对实践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认知或操作上的不足,但校企合作下学校教师的水平都能通过交流合作得到逐步完善,而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也可作为校外实践导师带领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

综上,跨境电商专业虽为近几年的新兴专业,但从当前相关领域的发展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光明,以致各个职业院校纷纷增设了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对于各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落后、缺乏针对性等的弊端,应从与实际岗位对接的角度进行适宜教学模式的挖掘和对原有课程体系的改进,以让学生实践能力、整体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为相关领域补充更多实用型人才。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不仅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还以岗位工作的开展流程、逻辑打通了学生的全局观,增强了学生的策略建立水平。对此,各院校应加强工作过程导向的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推动跨境电商专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跨境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