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表达交流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2022-02-26东莞市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室刘文香
文/东莞市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室 刘文香
教育评价是通过收集教育教学活动相关数据,对其过程和目标等进行判断,从而对教育教学活动起到反馈、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教育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始终,作为一项实践性和理论性难题,事关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推动教育评价的关键领域探索创新。
中职语文表达交流教学评价要从知识传授转变为价值、知识、能力有机结合,围绕《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改革原则,探索中职语文表达交流教学评价改革的举措,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贯彻落实《方案》提出的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
一、改进结果评价,破解评价的功利性
当前,中职语文表达交流教学的应试功能仍然影响着评价改革,普遍使用结果评价,期中、期末考试都是结果导向性评价,这对于强化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如果过于强调结果评价,一方面,评价方式难以适应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将导致语文表达交流教学与学生实际的交流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学生会忽略平时的学习积累,甚至希望教师上课就是讲知识点和考点,教师则会只注重考试成绩,倾向于课堂讲授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结果评价,学生得不到文化内涵和语言美的熏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影响,不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落实,更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过于强调结果评价将导致缺乏有效的教学反馈,因为结果性评价更多以分数形式呈现,虽然可以提供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评价反馈,也能提供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但难以形成学生能力发展的纵向维度指标,尤其是难以将语文能力训练与文化熏陶融合在一起,难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及语文能力的达成情况,最终导致教学反馈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利于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
因此,改进结果评价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结果评价体系。一是要将评价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教师要打破唯分数的思维,在备课时规划好表达交流教学的语言材料,选择运动、科学、艺术、人文、社会、自然等多元化的语言和文学素材,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材料育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问题,以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晏子使楚》教学中,案例中楚王羞辱齐国,晏子借其话题反击,使楚王自取其辱。教师要围绕关键信息、肢体语言、语气语调、语言环境等和学生一起剖析课文呈现的表达交流意涵,要结合表达交流技巧的学习,将做人做事的道理剖析给学生,使学生深刻理解表达交流要以平等尊重为前提,尤其是未来进入职场之后,要和各类群体交流,要在措辞、语气、语调、肢体形态等方面体现出表达交流的尊重意涵,否则表达交流就会受到阻碍限制,严重影响表达交流的效果。二是要深化评价内容改革。从理论逻辑看,表达交流评价改革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语文知识应用的方式方法问题。传统的表达交流教学把传授口语交际和写作的知识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如果在新时代教学改革中不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与方法,其价值追求必然会与《方案》提出的具体评价原则相背离。表达交流教学要通过模拟演练、表演等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进行多元考查,评价就要从学生的语文知识、人文素养、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刻画,丰富评价的内容和维度。三是要提升评价的反馈作用。表达交流教学评价的反馈要围绕结果分析、结果使用等技术环节进行。关键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为手段,采用全过程数据分析,才能获得较为理性的评价结果。在智能和数据技术支持下,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解构,提炼出教学评价要素,再构建数理模型,对教学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1]在表达交流教学中,譬如可以从综合问题分析方法、“听”“说”技巧、文化涵养等维度设计好指标去构建表达交流胜任力模型,合理设置指标类型和分数权重,提升评价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最终借助数据分析的雷达图等,挖掘考核数据蕴含的诊断性信息,提出学生个体的诊断报告及表达交流教学的诊断报告,从而提升表达交流教学效果。
二、强化过程评价,提升评价的诊断性
过程评价以动态视角对评价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关键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结果评价进行补充和纠正,有利于扭转内容性和时间性固化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辅相成,学习目标的达成是由不间断的学习过程汇总而成,可以用动态的过程评价形成结果性评价。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任何学习教育都是过程性的发展,评价也应该动态发展。当前,表达交流的过程性评价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当前中职语文的表达交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重视结果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足。从学校考核评价来看,还是将语文教学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完全做到“笔试+听说”评价方式,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关注到最终的总分,难以看到分值体现出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过程性评价还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和主观性。有些教师认为,过程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将考试指标细化、量化、阶段化;有些教师认为,把评价结果以阶段性测试成绩加教师印象评定两部分构成就是过程性评价。这些观点及做法实际上是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实质,而且这样的评价及赋权等都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及客观性。
因此,强化过程性评价要从内容上涵盖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促进教学与评价相互融合。在评价主体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互为主体。在评价结果上,形成学生的主动分析和反思,提升学习的质量。
一是要调整表达交流教学评价的权重。表达交流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应用,对学生文化涵养及未来工作的技能要求等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表达交流教学评价权重的调整,可以有效引导表达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是要高度重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不可否认,学生的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还需要通过结果性评价进行认定,结果性评价还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作为实际交流能力的提升,表达交流教学既要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的提升。因此,加强过程性评价,可以分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譬如对一个教学项目分不同的环节进行评价,让学生在每一环节的表现都得到认可、肯定或纠正、改进。也可以分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尤其是对表达交流学习能力相对落后的学生,要侧重分析其学习优势及潜能,综合判断其对表达交流教学任务的胜任能力,设置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教学任务和评价标准,以此激发学习的动力。譬如在“电话交谈”和“新闻发布”等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模拟情景,让能力不同的学生承担不同的模拟任务,最终让表达交流能力相对落后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要形成各种不同的评价手段与评价方法。从教师、学生在表达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认知过程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晏子使楚》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如何针对恶意问题进行回复,如何在社会地位不一致的表达交流情景中有效传递自己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学生的模拟演练,教师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指导学生看对象、看场合进行表达交流,尤其是要根据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对不同能力层面的学生呈现出不同层面的知识结构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核查表、表现清单、评分规则等评价工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测评[2],也可以通过话语表述、口头表扬等简单方式进行评价,围绕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学科素养和实践表现等做出判断,将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融入评价中。
三、探索增值评价,打破评价的固化性
增值评价是对传统评价理念的创新,是衡量评价对象在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增量”,既看重学生学习的存量结果,更要通过对不同阶段存量结果的比较,评价出发展的差距或进步的水平。增值评价需要多次的评价,进行纵向比较,仍然是以动态的视角评价学生的进步,体现的是分段、分级的评价理念。通过引导评价对象从关注“存量”到提升“增量”,有利于打破固化的评价思维方式。但从技术层面看,这是一个极具难度的评价探索。一方面,数据分析非常难。要将学生的发展数据作为增值分析的依据,就要获取全面的数据,从而明确增值评价的比较范围。但从现实来看,中职语文表达交流教学能够获取的基本是学生的常规考试数据,不能简单地从学生几次考试数据中进行比较就提出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增值的判断。另一方面,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非常多,有效衡量学生发展的维度和指标也是多元的,不能简单地从起点预测学生的发展能力或发展潜能。因此,有研究认为,增值评价更多的是一种评价理念,而非一种操作技术,其价值是通过评价导向尊重学生的任何进步与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增值。[3]
因此,探索表达交流教学增值评价关键是要把起点、过程和结果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值评价涉及比较分析,要明确增值评价的参照系及分析点。参照系就是评价的比较对象,这个比较对象可以是学生自身,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超越自我,也可以是一个相对科学稳定的指标,衡量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是否达到这个标准,不同的参照系将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
一是要以赋能为评价导向。语文教学要破除“五唯”评价痼疾,关键是破除唯分数论。分数并非万恶之源,在有限的评价手段中,分数还是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增值评价关注的是在后续的追踪评价时依据学生原有的水平进行比较,如果学生成绩提升了,则说明学生在这一领域获得了赋能增值,如果学生成绩没有提升,教师要更多地从赋能的角度去反思教学的不足。
二是要构建相对稳定的评价项目及指标。比如在“复述”的教学评价中,要学生把阅读过的或听说过的相关素材进行记忆、思考,然后表达出来,涉及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消化、概括和归纳等综合能力。在评价指标设置中,以学生对关键词掌握、事件人物关系掌握及信息观点掌握为评价维度,将学生详细复述体现出来的顺序结构、口语转述的信息传递、观点澄清和思想表达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构建相对能够量化、简化的评价标准,形成阶段性评价数据,这样更适合进行比较分析。
三是要提升方法性评价。语文的表达交流既要重视对知识内容的传授,更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有的教师只重视现代文与文言文的课文内容、阅读与欣赏等的教学,对知识点及常见考点进行归纳与分析,但忽略对学生的表达交流技能的思考与评价。譬如,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未来岗位需求可能要求学生利用电话进行交际,这就涉及“怎么打”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各种模拟情境,以学生分组形式进行模拟演练。在这样的练习中,教师除了对学生电话交流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起始语、结束交流的技巧等进行评价之外,还要从项目陈述的方法、突发情况处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及分析。通过增强方法性评价要求,可以激发学生对外部新的知识加工处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对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成效就会事半功倍。[4]表达交流教学虽然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如果增强学习的方法性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习方法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激励评价的功效。
四、健全综合评价,增强评价的多元性
综合评价是从系统的思维出发,对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及其整体教育要素的进行全方位评价。从评价主体看,综合评价主张多元化的主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为评价主体。从评价内容来看,综合评价更新评价理念,将引导评价主体从价值导向、语文素养、言语实践等多维度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评价,可以纠正当前片面化的评价模式,强化正向激励,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评价方法上,综合评价既要对原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复合应用,也要求评价方法多元创新。综合评价在表达交流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能否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横向评价,能否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表达交流能力的整合性进行有效评价,还未得到有效验证。另一方面,表达交流评价指标等要素的选取及其效度问题,评价指标等难以全面反映表达交流教学的完整性。确定评价指标结构涉及指标的要素分解、目标分析和关系分析,只有指标逻辑结构严整,才能形成较为合理的评价体系。[5]语文表达交流教学由众多具体的要素构成,评价首先就要能对诸多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才能有效反映表达交流教学的实际状况。评价主体的主观性、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等引发的连带风险等都影响着评价的实效及公平性。
因此,健全综合评价的关键是要完善表达交流教学综合评价的机制,明确综合评价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一是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多元的评价形式。语文表达交流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模拟演练、复述、课堂讨论、演讲、辩论、表演等形式的组合,从评价机制的构成来看,可以采用阶段性评价,对学生在表达交流教学中的准备、实施、总结等环节的表现分别评价。也可以采用课堂结果性评价,通过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反馈,也可以通过视频回放等方式,师生一起对表达交流进行分析。多元的评价形式构成一个教学项目整体的评价体系。
二是以师生合作方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综合评价。在表达交流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告知学生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和收集学习信息。以某公司突发危机事件为案例,安排一个新闻发布会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分组模拟新闻发言人和记者,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实践性知识的准备,通过模拟对抗形式的活动提升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阐释清楚评价学习的方式和评价标准,协助确定学习目标和建立评价标准。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形式,集体讨论优化演练过程,最终给予学生在该项目中的表现一个整体性的反馈,最大限度地形成学生的认知、能力、素养和文化发展的有机统一,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形成闭环信息反馈,推动教师循环往复地根据信息改善教学活动。
“四个评价”的提出在于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教育评价改革既是理论性问题,更是操作性问题,从中职语文表达交流教学入手对教学评价改革进行分析,是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的有益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