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类1+X证书学分认定及实操自主命题考核模式的探索

2022-02-26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王文斌宋振东

广东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分证书试点

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赵 伟 王文斌 宋振东

一、引言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力图在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此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方案提出后,我国行业知名专家都纷纷关注和投入精力为X证书的推进工作出谋划策。戴勇[1]、孙善学[2]等都对X证书的顶层设计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提出了建设性方案。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经陆续发布了四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名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当前证书试点工作仍然在院校实施层面暴露出一些实施难点和实施方案的不规范性,导致试点证书的建设在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质量等目标方面还有待提升。本文以制造类1+X证书作为研究对象,对证书试点过程中试点院校的实施难点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的改革路径。

二、试点院校实施难点

1.书证衔接和融通困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要“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方案同时也提出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3]

但是,从试点院校来讲,第一,课程为了获得“学分银行”对学习成果的认定,势必要对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改革将带来巨大的工作量;第二,证书的获得是要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的,与其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密集培训则更为有效,通过刷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考试内容,从而通过考试并获得证书。虽然这种做法从内核上背离了1+X证书制度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初衷,但却是很多试点院校当前正在使用的X证书推进方式。

2.成本投入巨大

试点院校为了推进X证书的实施,需要在设备和师资培训方面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精力。

首先,对制造类的X证书,实操设备是学生进行训练和考核的必要条件。而不同企业开发的证书,其设备要求和实操环节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试点院校需要为不同的证书考试购买不同的设备,不仅财力成本飙升,而且有时受到实训场地安排、设备更换年限、财政制度制约等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规模购入设备不具有可行性。[4]

其次,需要制定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向学生开展X证书培训,实现课证融通,将加大教师工作压力,也对教师本身的学习素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而在日常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动力不足。因此,试点院校需要针对1+X证书的推广制定相应的绩效奖励制度,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3.学生考证的积极性不高

考证积极性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X证书推出的时间不长,还未获得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也未能与工作、落户等相关政策挂钩,整个社会对X证书仍旧比较陌生,学生缺少考取证书的动力。

在园林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作为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的专业课任课教师,要针对不同虚拟现实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对软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以突出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电脑制图专业技能、适应用人单位对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招聘和使用要求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新模式。

其次,与以往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挂钩的做法不同,1+X证书制度中,学生参与X证书考试遵循自愿原则,所以学生缺少考取证书的压力。

再次,课证融通不够,学生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后,还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和训练X证书设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1+X证书制度的推进工作,也使试点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有效的改革策略。

三、1+X证书的改革策略

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院校共同推进、协作创新,从学分认定模式、实操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1.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方面

(1)取消证书理论考试,杜绝刷题考证行为

当前很多X证书都采用了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在理论考试方面,一般评价组织都建有题库,并且会把题库向学生进行开放,这样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对题库中的题目进行集中强化记忆即可通过考试。这种考试方式直接将X证书变成了新的“应试指挥棒”。学生即使通过了考试,强化记忆的知识也很快会被忘却,而技能水平却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理论考试也仅仅是为了考证而举办的一次考试,并未体现真正的价值,不符合X证书的内涵要求。

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通过学分认定的方式进行替换评价。试点院校将与证书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提交给培训评价组织,由培训评价组织组成专家团队对试点院校的课程标准进行审定评级,根据评定等级完成课程学分的认定。当试点院校的学生通过课程修读获得一定的认定学分后,培训评价组织则可认定该学生通过了理论知识的考核。

(3)鼓励试点院校采用自有设备自主命题进行实操考核

证书的实操考核对考核设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没有考核设备的院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训练就无法得到保证。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实训场地及现有设备等因素的制约,购买证书考核设备往往不容易实现。对于已有类似设备的院校,在设备可以实现证书标准规定的知识点的情况下,培训评价组织应鼓励院校采用现有设备进行自主命题考核。这种方式既可以保障考核质量,也可以打破考核设备对证书推进工作的桎梏。

(4)完善监督评价机制,确保证书质量

在学分认定和实操自主命题考核的过程中,培训评价组织要进行有效监督,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严把考核质量关。首先,培训评价组织要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既要放权又能保证质量。其次,要建立优秀的专家团队,对课程标准评级、自主命题质量、实操考核过程进行严格把关。

2.试点院校方面

(1)促进X证书与现有教学过程互融互通

证书试点工作与现有教育教学工作不是相互割裂的项目,试点院校应该对标证书评价标准,依据试点的学科基础、教学资源储备等重组和统筹专业资源,优化专业课程。[5]通过改革,将X证书的知识点、技能点有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与分级,并分解至不同的课程中,使学生可以有层级、进阶式、模块化地对X证书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有序学习与吸收。但是在书证融通过程中,要始终保持“1”的主体地位,将“X”证书作为“1”的补充。

(2)健全证书推进保障制度,建立培训、考核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是最终推动者,是1+X制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在1+X的制度推动下,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和提升,教学教法不能仍旧采用与过去职业资格从业资格证书类似的方法,需要在教学能力上进行改革。试点单位首先应该鼓励教师的参与,通过奖金、津贴等方式反映一线教师对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际付出,同时,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教师参与和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

另外,应该针对1+X证书试点工作建立专门的培训、考核师资团队,采用成果导向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培训,结合1+X证书制度下的实际教学考查其应用成效,让教师团队能够在1+X证书试点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团队力量。

四、结论

1+X证书制度是国家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院校是1+X证书制度推动的主力军和落脚点。本文针对1+X证书制度在试点过程中,院校方所存在的书证融通困难、成本投入巨大、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剖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学分认定替换理论考核、实操考核自主命题的证书考核模式,在不降低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要求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试点院校的实践难点。

猜你喜欢

学分证书试点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录证书
学分美食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