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探讨
2022-02-26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李子豪
文/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李子豪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院校要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的要求,将学生打造成为“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出现,各行各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对爱岗敬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劳动教育,开设劳动教育课,各级相关部门也要大力支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劳动、具备劳动技能,愿意且能够胜任企业一线生产劳动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开设劳动教育课的意义和价值
1.开设劳动教育课的意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美国教育家官西德尼·马兰提出了“生计教育”倡议。生计教育以培养学生必需的谋生技能为目的。生计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生计课程要成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生计教育要贯穿整个教育阶段,来适应个体谋生需要。随着生计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课程体系中与劳动相结合的课程也逐渐丰富起来。
目前,职业院校还有一些学生对劳动成果不够珍惜、劳动实践不够主动、劳动技能不达标,对于“德、智、体、美、劳”中的“劳”不够重视,劳动教育实践普遍被弱化。因此,职业院校的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劳动教育。按照党的职业教育方针,继承中华传统劳动美德,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形成爱中华、爱劳动的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
例如,贵州某职业院校在全校全面推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行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两种方式相结合,既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对于加强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有现实意义。
2.开设劳动教育课的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芬兰是第一个把劳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程的国家,并且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芬兰的手工课一直得到传承发展,而且还大力发展创新性劳动课。此外,受德国教育传统的影响,芬兰将劳动教育课程看成达到培养“完整的人”的最终教育目的的一种有效方式。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成长需要经过的路径,有利于培养品德、增长技能、锻炼身体、正确审美和热爱劳动。职业院校推行劳动教育是指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开设专业劳动教育课,还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环境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让学生劳动实践、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勇于劳动实践的精神,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夯实基础。
例如,广东某职业院校自2007年创办以来,一直在全校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文明礼仪显著增强,校园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大多数学生愿意到生产一线就业,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劳动教育课的存在难点和解决办法
1.劳动教育课存在的难点
(1)劳动教育被社会淡化
目前,整个社会对于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够;对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开展劳动教育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中劳动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解也不到位。
(2)劳动教育被学校弱化
职业院校普遍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专业师资缺乏,专业课程实践基地不健全,教材也非常少,课外劳动实践也不多,而且开展方式五花八门。职业院校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科学管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经费无保证,基地建设不重视。
(3)劳动教育被家庭软化
大部分家庭都在大力支持子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千方百计地提供帮助,还没有成为学生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培养者,子女在家严重缺乏劳动意识、劳动能力低下,部分子女追求享受,对生活自理、职业认知、创业意识、就业观念、生涯规划等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有效的实践。
(4)课程教师无系统培训
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委托有师资、有条件的大学利用寒暑假举办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培训班,鼓励承担授课任务的职业院校教师参加轮训,学习劳动教育课的理论与实践,掌握劳动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升劳动教育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较顺利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5)高校无劳动教育专业
据了解,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开设劳动教育专业,这也导致了职业院校招不到劳动教育专业的教师,而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教师就承担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任务,尽管教师们认真备课、努力教学,但始终是难满足学生的要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师教学水平不太高。
(6)劳动教育政策边缘化
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地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还没有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等申报、建设与考核对于职业院校和专业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非常少,应有“劳”的地位重视不够。
2.国外劳动教育课的借鉴
(1)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
芬兰劳动教育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同时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芬兰手工课包括:一类为针织、缝纫、布艺等“轻手工”课程;另一类为木工、金属技工、电子等“重手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横贯能力为核心,既要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要发展学生全局统筹和设计的能力。
(2)围绕学生的职业规划
美国劳动教育围绕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开展,一是基于家庭的劳动教育;二是基于就业的劳动教育;三是基于公民培养的劳动教育。美国以生计教育为特色的劳动教育成为其教育的特征。由于生计教育涉及课程门类多、与生产生活直接关联,容易与当前一些经济社会热点结合,促进劳动教育的改革。
(3)劳动教育教师要求高
德国劳动教育要学生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掌握某项生产技能外,还十分重视教育学生了解现代生产活动的过程,并使学生熟悉劳动与环境生态保护、劳动与社会关系。德国劳动课教师要求高,教师必须在各类教学范围和学习场所同时具备职业教育教学法和职业经验,才可能定向成为劳动教育的教师。
(4)发挥自我的劳动素养
日本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态度作为重要的教育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开设与各种活动开展渗透劳动教育。日本十分重视自我组织劳动经验、体悟劳动过程、完成劳动任务、养成劳动习惯、完善劳动人格等。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劳动体验学习,期望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感受劳动和创造的快乐。
(5)劳动教育的职业突出
以色列劳动教育要求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国民经济的主要运行机制、产品的生产及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基本知识等。劳动教育中的职业性比较突出,学校将劳动分成农业技术教育和工业技术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一门专门的技艺。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劳动职业素养。
3.劳动教育课的解决对策
(1)重塑劳动价值新理念
各级宣传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各种活动,特别是利用“五一”劳动节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动光荣的思想。职业院校应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加入劳动教育课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2)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课
职业院校应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开设,设立学校劳动教育课领导小组,成立劳动教育专职部门,建立完善课程教学运行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加强劳动教育课的管理,把劳动教育课落到实处,提高劳动教育课的效果。
(3)强化家长和学生教育
劳动教育需要政府指导、学校主导、家庭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多方共同参与。职业院校还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逐步成立学生家长委员会,争取学生家长重视和支持。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对学生开展热爱劳动教育,特别是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增加劳动教育的内容。
(4)举办课程师资培训班
目前,一些高等学校发挥师资优势,申请举办国培或省培项目的各种课程教学师资培训班,如思想政治类、创新创业类、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类等,但是目前比较急需的是劳动教育课程类师资培训班,因为承担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几乎都没有经过课程教学培训就安排上课。
(5)申报开设劳动教育专业
高等师范大学或技术师范大学积极开设劳动教育专业,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劳动教育课程专业教师,毕业后到职业院校担任劳动教育课程专业教师,彻底解决课程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不规范、教学水平不高等难题,提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教学水平。
(6)各级党委政府政策支持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特别是宣传、教育、人社和财政部门,要把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课程地位,将劳动教育成效纳入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表现等考核评价体系中。
三、劳动教育课的总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1.劳动教育课的总体目标
职业院校要加快补齐“德、智、体、美、劳”中“劳”的短板,通过广泛地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特别光荣、劳动特别崇高、劳动特别伟大、劳动特别美丽的观念;理解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学会尊重劳动者,培养节约和奉献的精神,具备创业和创新的能力;掌握职业岗位发展需要的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习惯,成为深受各行各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全能型劳动者。
2.劳动教育课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职业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特点,以开设劳动教育课为核心内容,以美化环境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辅助内容,来进行各种劳动教育实践。结合专业特色、产业趋势、就业岗位、创新创业等需求,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应用,及时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积累工作岗位经验,提高创业、就业和创造能力,能够主动到劳动生产一线岗位工作。
四、劳动教育课的具体措施和管理体系
1.加强劳动教育课的具体措施
(1)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
为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课的管理,要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统一管理落实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确保课程教学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开展。劳动教育教研室要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报告、考核试题等,保证劳动教育课能够有序地进行。
(2)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院、专业、年级的特点,制定劳动教育课节数和上课时间,构建劳动教育中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课引入专业课程内容,学习劳动教育课的同时也掌握专业知识。
(3)建立劳动教育基地
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和专业特点,不仅要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课实践基地,方便课程实践教学;还要重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别是附近的企业、社区或农村共建劳动教育基地,为劳动教育课提供课外实践保障。同时,可与相关专业实训室共享。
(4)组织编写高质量教材
根据职业院校发展定位、校园情况、社区环境、专业特点、学生兴趣、实践条件、就业需求和素质要求,邀请高等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企业等劳动教育相关专家共同编写针对性强的高质量教材,为劳动教育课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优质教材。
(5)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不仅要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一般课程的学分考核体系,由平时表现分、理论考核分、实践考核分等综合评定成绩;还可以将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成绩和劳动素质状况作为评优评先和奖学金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可以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重点课程。
(6)开展课程劳动的教育
实现各类课程教学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劳动元素。要对职业院校各类课程劳动教育建设进行整体设计,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各类课程劳动教育建设,推动课程劳动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中,着力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能力。
(7)培养全能型的劳动者
职业院校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个人生活、宿舍卫生、课室卫生美化、校园环境绿化、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等传统劳动技能,还要成为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无私奉献等的新型劳动者。只有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8)成立劳动教育研究院
为了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取得成效、总结经验推广、少走弯路,由地方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劳动教育研究院,吸引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协会、企业等组成专兼职研究队伍,负责研究地方政府应出台哪些政策、如何开设劳动教育课、如何将专业教育课融入劳动教育等问题。
2.健全劳动教育课的管理体系
(1)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出台政策指引
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出台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政策指引,将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职业教育方针中的重要内容,纳入职业院校办学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列入国家级或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以及品牌专业建设的内容,支持和倡导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弘扬热爱劳动精神。
(2)国家和省都成立教指委加强业务指导
国家教育部成立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宏观指导,制定劳动教育的实施纲要,强化劳动教育的地位。各省教育厅也成立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微观指导,因地制宜,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推广和指导工作。
(3)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社区支持
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财政部门适当提供课程专项经费,人社部门帮助人才招聘和相关考证服务,行业协会负责行业专家进校指导,企业开发劳动教育相关设备,社区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形成全社会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的良好局面。
(4)职业院校的相关部门主动支持与配合
职业院校领导落实政策制度,制定本校劳动教育管理办法。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和校企合作办等相关部门配合办法实施。二级院系领导统筹劳动教育过程的实施,专业教研室负责组织本专业劳动教育课,班主任和辅导员配合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实施和管理考核工作。
(5)劳动教育教研室负责制定实施的细则
职业院校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劳动教育教研室制定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的细则,包括劳动教育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组织编写选用劳动教育课程教材、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开展劳动教学改革、组织技能竞赛等工作。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公共基础课,加强劳动观念、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重视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明礼仪、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工作态度。最终达到劳动教育课和专业教育课实现资源共享与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