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新时期中职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探究
2022-02-26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邹东琪
文/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邹东琪
一、概述
《核心素养视角下新时期中职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探究》是笔者在2007年所主持的课题“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题整合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的背景,与课题组成员讨论提出,并在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组织指导下顺利开题的项目。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载体。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需要根据中职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以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等数学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培养目标加以实施,并切实保证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达成上述素养的建立和健全。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既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是社会对于中职数学人才需求的目标。
有效课堂则是指具备完善的教育培养方法、具有条理清晰的课堂安排、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可以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效课堂是每一位一线中职数学教师都需要追求的教育方向,也是教师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把控做出的教学最优化设计。本文通过有效分析教学方式的设计、安排、开展与实施来探究当前中职数学有效课堂中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效果,同时通过数学教育文献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总结与评估,得出当前中职数学课堂当中的有效课堂的实施效果,并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来实现数学知识教学的效果,建立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中职学校的入学起点变低,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加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尤为欠缺。目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第一,基础知识薄弱。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第二,学习积极性不高。中职学校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对文化基础知识不是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第三,学习目的不明确。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意志较为薄弱,对学习的要求不高。第四,学习方法不科学。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是处于被动状态,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不积极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及时复习巩固。第五,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中职学生缺乏数学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只关注学习的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
(二)教师方面
第一,现在中职学校的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与沟通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了解,也没有意识到中职数学教学对中职教育和学生的重要意义。第二,教学观念陈旧。部分中职数学教师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转变,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第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部分中职教师选取普通高中的教辅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资料,忽视了中职教育的应用性,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教师的教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不关心教学的效果。
(三)教材方面
第一,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学习也有所偏好,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来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教学。第二,教材的学习主体缺乏参与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学习数学上缺乏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参与性,导致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材的设计既要方便学生的学,也要方便教师的教,在内容设计上则需要创造条件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策略分析
(一)创建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中,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建一个轻松自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味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尽量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二)加强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作用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新时期中职数学课堂中,应将数学教学和专业进行有效结合。如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重新制定和组合教学内容,以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状况为基础,重新制定和组合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中职数学的专业性。
(三)科学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新时期中职数学课堂中,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更加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探究内容
研究中职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现状和变革过程;调查中职生在有效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探究有效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教学方法的类别梳理以及实施方法梳理;如何将有效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并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探究目标
通过研究中职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分析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开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尝试找出当前中职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实施问题。同时针对教学方法实施的低效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结合教学情况给出合理、可行的改善方法,最终有效提升中职数学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能效,顺利帮助学生在有效课堂进行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探究目标具体如下:
立足理论:结合先进的数学教学研究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理念来组建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切实将以生为本理念加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开展过程中,进而在实践、思考、总结中不断完善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的理论。
立足课堂: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反馈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为基准,秉持着从课堂出发、到课堂中去的研究目标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研究,并积极结合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详细记录,总结存在的教学问题。
立足师资: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手段的优化和教学理念的革新与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组建一支教学理念完备、教学方法得当、勇于创新实践的中职数学教师队伍。
立足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育问题梳理和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料引入研究中,切实通过理论的研究提升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的改善,增强教师对中职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培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的兴趣,促使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
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切实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素养基础与知识学习能力,选取学生最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有效教学实施方式来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以及提升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完善。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构建和变革中职数学的有效课堂?如何培养中职生在有效课堂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探究中职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有机结合有效教学内容与方式,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七、实施方法
主要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加以实施,主要涉及的研究方法如下: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中职数学有效课堂中教学方法实施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掌握大量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变革的理论知识,并借此指导中职数学教学实践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结合文献的研究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的总结和提炼,并切实使用文献理论完成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实施与开展。
调查法:针对当前的中职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同时,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水平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变革情况进行样本调查,并在其中的抽样调查操作中收集数学有效课堂中教学方式研究的相关数据。
经验总结法:在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经验来构建整理出教学有效性较强的方法和手段,并结合经验的总结提炼出一套具有推广、实施价值的中职数学有效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方法与经验。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和低效案例的分析来找出不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实施的方法,并给出详细的数学教学能效提升策略,进而经过课堂案例的比对和分析探索出有价值的教学指导经验。
教学实践法:通过前几部分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来完成中职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结合理论知识深化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帮助学生在中职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体验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多样性,并通过不同方法的教学开展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