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科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2-02-26莉,李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程融合

高 莉,李 彪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程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据就业调查显示,工科学生的就业特点主要体现在工科专业的大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科毕业生更具创新能力,创业的动力和潜力也明显优于其他专业毕业生;并且高校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通过理论引导、项目实践谋求发展,工科学生创业效果明显。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高校的必然选择。工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从不同角度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批判性地吸收感兴趣的专业性知识,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和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机融合,不利于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耦合性和联动性,推动专业教育朝着更深层次发展已成为高校研究热点之一[1]。

1 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必然性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体现在两者相互支撑、互为依托、协同发展、目标统一,且创新创业教育将引领高校专业调整及专业教育的创新和变革,两者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及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而增强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实践性”,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2]。工科专业课在整个本科教育阶段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此阶段是培养学生专业水平、专业素养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根据工科专业课程特点,结合新形势下国家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依托进行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战略支撑。市场经济的需求、国家政策的导向、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都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3]。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和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两者的基本内涵一致,是有机整体。专业教育为根,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创新创业教育为叶,富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能自由发展。

2 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双创教育进行大量的探索及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误区,没有使两者有机融合,反而相对独立,在实质性的问题上融合不够,存在一定的问题[4],比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双创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虽然高校组建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基地、团队、基金等,但缺乏顶层设计及对相融合过程的指导。另外,师资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理论基础,难以把握专业发展前沿,无法引导学生展开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而专业任课教师又缺乏创新创业历练及就业指导经验。而对于教学实施过程,缺乏互动及思辨,需要授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精心设计课程实施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国外,如何提高创新企业数量和人民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国外高校通过建立交叉学科,把跨学科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改善学生的思维及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创业及科研成果商业化,注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5]。借鉴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加快和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高校构建具有专业课程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完善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3 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路径及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科专业课程的融合应当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双创教育为纽带,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自身条件及发展不够完善,其人才培养目标仅限于“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而忽略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最终导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得不到相应的价值体现。要做到双创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高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不同的本科专业课程,逐步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及平台的建设,促进两者的实质性融合[6]。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符合高校本身的办学定位,要体现出专业课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等。

人才培养方案应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及素质拓展课程的比重,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面向全校开放,培养全员创新创业意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培养方案应制定全校性选修课程及限定性专业选修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效开展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混合式教学[7]。专业教育应着重增加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思维训练及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拓宽学生学科认知思维,鼓励申报创业类相关项目及相关精品课程建设。同时,高校应建立学分转换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团队孵化项目及各种竞赛、论坛、社会实践等。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由于高校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以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为主,虽然他们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及就业创业经验丰富,但缺乏对专业学科发展前沿及技术的掌握。而专业任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课程的知识基础,所以,高校应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在创新创业类相关竞赛中给予专业知识的指导。

首先,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研修班及创新技法培训班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升双创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高校应进行跨学科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创新创业指导、管理咨询、项目论证等服务。最后,高校可聘任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建立校外导师库,定期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讲座及对口服务等活动。

3.3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从未间断,因专业而异,因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光明日报刊登的《培养伟大的工程师》中指出,新工科教育要点燃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校研究热点[8]。国内外对于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颇多,其具体实施过程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进行学科知识的融合,如何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平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等。

创新人才的培养源于课堂教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反映在学生课堂情绪上,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地由书本知识引入到具体的工程应用上,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及中长期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9]。多学科的交叉也应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扩展知识领域,多角度地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高校应鼓励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平台发布各种教学活动,并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实时监控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智慧课堂建设之路。

3.4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效能,保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处

工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课程是联系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纽带,更是专业课程的升华,充分挖掘社会各方资源,不断拓展实践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专业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政府、企业、高校及家庭协同培育的结晶,高校在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实践性的创新创业平台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保证,比如,高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充分发挥产学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创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园区、科技孵化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并针对不同专业特色提供针对性的平台及指导,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10]。另外,高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实践平台,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激发创新潜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5 鼓励交叉学科发展,拓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渠道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促进了各学科交叉和跨界整合,促使工科专业及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构建基于交叉学科的新工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迫在眉睫。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决定着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校研究热点。学科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开阔学生学科视野,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国内学者在新经济对新工科专业素养的要求上,特别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利用交叉学科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是探索适合国情的新工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型的关键。

4 结束语

高校应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科专业课的深度融合作为手段,建立具有专业课程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及跨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工科专业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教学改革既要结合前沿新技术及发展动态,又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加以实施,提升专业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快速转变,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引导朝着“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同时,高校依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结构及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实施经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程融合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融合菜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融合》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