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榆林里的事情
——葛筱强的《黄榆笔记》

2022-02-26张鹏

绿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榆林树木故乡

◎张鹏

在葛筱强眼里,黄榆是故乡土地上的奇迹,更是故乡大地上的徽章。他的故乡在吉林通榆县,大片的黄榆覆盖着通榆县的广阔土地。葛筱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城师范学院文学客座教授、吉林省作协第三届签约作家,被当代著名作家宁肯称为“最后一个乡村诗人”,曾获吉林省第十一届长白山文艺奖,首届杨牧诗歌奖金奖,第五届吉林文学奖。著有诗集《向海湖,或星象之书》,随笔集《在黑暗中转身》《雪地书窗》。

葛筱强面对故乡黄榆林的写作和精神返乡,既是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地域个案,也是文人理想个体实践的田野文本。他的黄榆书写,不失对天人合一理念深刻体悟的自得与素朴,而他关于黄榆的文字,却常常显露出乡愁眷眷的情愫。他把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然之思,释放在蓝天白云下山野之间的黄榆林,并用一种简单的超验主义美学,与草木的精神深情邂逅,为自我和大自然的关系求证新的意义与价值。他的文字,也因接通了树木的世界而变得生机勃勃。他的《黄榆笔记》是散文集《在黑暗中转身》的精神内核与文本精华,作为他徘徊于林间的观察和思考的精神生活的实录,充满美妙声音、缤纷色彩、自然味道和生动世相的生动描述及悉心记录,并洋溢着土地和草木的新鲜气息和懵懂感觉。这种经由漫步、俯仰、感悟和思考共同完成的生态写作,不仅是个人与故乡详细信息的见证,更是诗情画意朝向黄榆林间故乡大地的一次深深扎根。在这个行色匆匆的时代,葛筱强在黄榆林间的努力书写,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入浅出的思考,探索了新的路径与可能。

葛筱强心中自始至终牵挂着黄榆林的生长荣枯,一年四季与黄榆林心心相印。树木是人类最初的摇篮,文明诞生于枝繁叶茂的林间。

“又一次来到这片黄榆林,是在凉风渐起的秋天早晨。为了用相机把秋天黄榆林的景色记录下来,也是为了让自己连日来焦虑的心灵和几近枯索的写作再一次接接地气而重新鲜活畅通起来,我前一天晚上就和朋友来到了兴隆山镇,并一起在他工作的学校宿舍住了下来。早晨的黄榆林真是安静啊,空气有些湿润润的凉,虽然脚下的荒草已经枯黄,但因为上面挂满了透明的露水,踩在上面仍是无比的柔软。初升的阳光打在林子里,一棵棵黄榆树把长长的影子放在地上,互相交错着,把太阳的光线编织成一种令人屏息的暗红。”

葛筱强的文字是记忆的摄影和大地的赞歌。他的心灵世界,既有天空般的澄澈,又像尘土一样具体而细微。他站在故乡黄榆林的大地上,怀想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年,也领会个人心路历程的灿烂与感伤。他以诚恳的植物性视角,有力地抗拒了物欲横流的喧嚣,正如他的目光在一枝一叶、一杈一梢间移动,同样能够发现令人欣喜的生态面貌。他的语言清新、密实,细节丰盈、明丽而富有幸福感。他一以贯之地记录日常黄榆林中精彩的部分,关怀细小事物对树林的微妙影响,并以赤子之心的柔美描绘了黄榆林质朴的容颜,以及他对树木和森林深入浅出的理解。

树林离不开雨水,葛筱强深谙自然之道和物候之理。

“知道黄榆林生长习性的人,就不会不知道它是一种极耐干旱的树种,即使如此,我想,它也不会因为自己耐旱而拒绝丰沛的雨水的浇灌。乡间的农耕生活,总是会遇到早晨出发在田地里劳作时还是晴天,未等农活全部干完,天忽然阴起来,然后就下起了雨。如果此时足够幸运,自己劳作的田地附近生长有黄榆树,劳作的人就会扛着锄头或者其他的农具躲在黄榆树下避雨。”

葛筱强眼光独特、洞明事理。他的散文有着精微的分析、细腻的感觉,富有洞察力的心灵悸动,以及对于自然事物的锐利分析。他单纯的笔墨中不失对复杂经验的好奇。他有着热情的对大地的关怀,同时也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冷静。葛筱强以物象透视天地大道,以人心世界所潜藏的朴素向我们重申了生活和自然世界中那些可靠的真理。

秋天是黄榆林的高光时刻。秋日的黄昏,黄榆林美不胜收。

“一年之中,秋天的黄榆林最美;一天之中,黄昏中的黄榆林最美。这样的结论,并不是我一天两天的观察武断地得来的,而是经过这么多年无数次进入到黄榆林中心里的真切感受。每当天光渐暗,每当我在此际恰好身处黄榆林之中,心无杂念地凝视着太阳慢慢落向平原的西天,暮色一寸寸向着黄榆林生长的土地和我的胸口涌来,我的心是那样地安静,甚至在某一时刻,有一点点儿不会让自己深陷其中的,那淡淡而莫名的忧伤袭上心头。”

葛筱强的敏锐、才情和清醒令人欣喜。他纯真而澄澈的文字,蕴藏着丰盛的自然经验和对土地的渴望,以及一种未被时代喧嚣所濡染的稳定和耐心。他迷恋黄榆林中徜徉时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打量世界的眼神满布欣幸和喜悦,他的写作既是对树木的惦念和审视,也是对诗意栖居的由衷肯定。尽管只是一些优美、浪漫的思维片段,但那婉约的想象和富于睿智洞见的细节运用,对黄榆林的细致描摹,作为新一代生态文学作家精神成长的独特记录,充分显示出了他不可多得的艺术才能。

黄榆是榆树的家族成员,榆钱是早春的野味,更是饥馑年代充饥的食物。

土生土长的黄榆,与大地上的乡亲,同样可亲可敬。葛筱强认为,写作是抵抗心灵荒芜和麻木的武器,他的文字,正是对此最好的注脚。纯净明亮的素朴风格,自然随性的美学风格,对植物情感的流变与他对人生经验的体认亦步亦趋。他的关于树木的文字品质更见简朴,语意更为直白坦荡。植物的生命落实于自然本体,服帖于宽阔的通榆大地之上,在日常生活的仰观俯察中,葛筱强竭力为卑微的事物树碑立传,为物质时代的精神质地增添温情暖意,淡雅的乡愁隐喻着难言的不舍。生命的圆熟与散文的纯然互为一体,回应了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相看两不厌,唯有黄榆林。葛筱强沉湎于树木的遐想中。

葛筱强的文字有一种年轻的沧桑感,里面藏着细腻的倾诉欲望,也有青春流逝之后的忧伤迷惘。那些独特的经验,文雅深沉,敞亮的自然感悟诉诸以空灵清澈的语言,书写植物一枝一叶的细节,描绘内心的微澜,并因独异于他人而独树一帜。植物的永恒,远胜人类的存在。在葛筱强看来,在时光深处的黄榆的反照下,人类文明显得那么浅薄卑微和不值一提。

葛筱强的文字,深得苇岸《大地上的事情》之旨趣,谦卑而宁静。在故乡的黄榆林里,他的思维飘忽而又凝定,树木的方向是蓝天,根须却深藏沃土。黄榆林是通榆人的精神镜像。葛筱强笔下的黄榆林,不仅是葳蕤的树木,也是灿烂的心路历程,不仅常常令人魂牵梦萦,也饱含对生命的觉悟与清醒。因为有了乡愁,这片古老的黄榆林才显得如此广袤而深邃;因为有了对土地的眷恋,这片隐现于时间长河中的黄榆林才如此令人沉醉和仰望。在他简单明澈的心里,只有落入黄昏怀抱中的黄榆林,它们繁茂的枝叶间才端坐着那令人敬畏有加的无上的神性。葛筱强对得起家乡的树木,或者说,历久弥新的感悟与融入,使得他自己与黄榆这种植物不分彼此,融会贯通。

猜你喜欢

榆林树木故乡
榆林感怀
故乡的牵挂
走榆林
走在故乡
树木之最
月之故乡
榆林抿尖
《故乡》同步练习
辨认树木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