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生物多样性科学教学改革与实施

2022-02-26刘长海艾宁王文强

高师理科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研究生生物科学

刘长海,艾宁,王文强

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生物多样性科学教学改革与实施

刘长海,艾宁,王文强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研究生课程教学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延安大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生物多样性科学为例,从课程质量提升,教学内容与方式,以课程创建项目,助推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课堂提质增效,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今后,要逐渐从单一的学业指导向立德树人的全面性指导转变,推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生物多样性科学;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课程质量;教学改革

生物多样性科学是延安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础课,课程瞄准国际生态学发展的前沿,围绕国家生态建设、生物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以生物多样性科学为主干,聚焦生物多样性科学的核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重点介绍生物多样性理论、方法和现状,包括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生物多样性起源、保持和变化;编目和分类;生物多样性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等[1].同时,结合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论文,介绍相关的科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学科发展、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及研究热点,把握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及发展趋势,创造机会接触国际学术前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潜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加快生态学高级人才培养的目标.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立足之本,教师只有精心打造高效课堂,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经过10余年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改革授课方式和考核办法,构建课程学习支持体系,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2].由于生态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等原因,生物多样性科学理论学时从54学时改为36学时,如何充分利用好36学时的课堂教学,把课程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想清楚、做到位、说明白”,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极其重要.本文从课程的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以课程创建项目,助推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旨在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1 优化提升课程质量

生态学学科坚持以延安精神立德树人,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的特色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紧扣服务陕北及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综合人才的现实需求,围绕研究生课程体系综合改革,加大生物多样性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力度,强化该门课程内容的推陈出新机制和动态发展.

1.1 生物多样性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

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的主要知识点.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类福祉和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基于生物多样性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关系,更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强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1.2 生物多样性科学与黄河流域高质发展融合

在课堂教学科普沿黄河九省区的生物多样性物种分布格局、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滩涂生物多样性、特有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保护等现状,充分研讨生物多样性科学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区域生态恢复建设的意识,为陕北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1.3 生物多样性科学与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率先融入思政教育,全面推进延安精神进课堂,构建并实施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2].在生物多样性科学课程教学中,除了课堂的讲授和讨论,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科学方面的科研课题,包括野外采样的苦中有乐,内业实验的日复一日,尤其充分利用地域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学生发扬延安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素养.

2 创新呈现内容方式

2.1 教学内容

聚焦生态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瞄准区域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创造机会接触国际学术前沿,提升硕士生的科研素养.如特邀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孝安教授给硕士生讲授生物统计及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最新手段和方法;学习哥伦比亚大学公开课——科学前沿:生物多样性(2012)等;更新与升级专题讨论,强化与增加学生汇报;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英文的关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论文,编写英文详细摘要,并翻译为中文,中文2 000字左右.而且把该文研究的最新动态、研究方法(设计),尤其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讨论等的写作技巧进行PPT汇报,同时进行课堂讨论.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学生阅读大量外文文献.目前,硕士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野外和实验室的数据很多,但挖掘分析相对单调,其原因为阅读外文文献量偏少,导致结论的凝练和升华肤浅,没有提出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亦未能很好地把生态过程与环境效应结合起来.

授课教师紧密结合课程,及时推介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教师讲授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更直接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以及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3].如讲到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利用价值时,应及时跟进2015年10月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研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2020.09.30·北京)精神,以及深入学习2021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题;讲到生物入侵时,介绍科技部“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方浩研究员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在“生物多样性起源和变化”章节,介绍古昆虫学家任东教授发表在《Science》等期刊的科研论文,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的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组在澄江动物群中找到了解答“节肢动物起源之谜”的关键化石——“章氏麒麟虾”,2020年11月5日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本项最新研究成果,并加上生态学科团队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和成果及时向学生推介.这样,一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学科动态,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中砥砺爱国情怀.

2.2 教学方式

国际研究生教改的新趋势就是加强知识传授的“情境性”和“跨学科性”[4],让学生掌握跨界的多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课程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探求知识能力相结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导师课题实验相结合,辅以学生专题讨论及其自主探索等研究型教学方式[5].要求学生阅读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培养他们学习整合知识、发现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延伸科学问题等科学思维,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讨论,培养他们理性思维,掌握更全面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6].从生态学专业2014—2021级持续8年的课堂专题讨论,紧扣和聚焦生物多样性科学与现代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在2014级课堂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影响”的基础之上,2015级进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有利还是有害”的辩论;2016级开展“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影响”的讨论;2017级进行“为了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原则应是自然演替,还是继续人工扩大面积”的讨论;2018级深度思考“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观”;2019级从生物多样性科学层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级开展“从新冠肺炎疫情思考天人合一的生物多样性科学观”的研讨;2021级开展“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解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的讨论.系列的课堂大讨论,要求学生研读丰富而详实的文献,凝练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极大地提升了硕士生独立思考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研讨式教学和硕士生小组合作学习更侧重于问题的研究、方法的交流,可以激发思想的碰撞.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亦提高了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2.3 教学考核

注重平时培养过程考评,淡化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如生物多样性科学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50%)+课堂引导讨论成绩(书面)(20%)+学生专题汇报成绩(20%)+考勤(10%).同时,还试行了平时成绩的打分办法,如课堂专题汇报(PPT)让学生或团队相互打分,再由教师综合打分等.这样的考核形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显现了学生的主动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3 课程驱动创建项目

把项目作为内容、标准、方法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意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7],这种学习富有协作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技能,使学习变得更加真实[8].基于生态学培养方案的更新与试行,充分利用生态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省级试点项目,生态学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生态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及延安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生态学专业研究生野外实践教学探索”等研究成果,把与课程相关的项目内容让学生组织实施,教研助推课改持续向前,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学科团队创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生态环境创新教师团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示范效应.在生态学专业课堂实施项目教学法,不但强化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9].

4 结语

生物多样性科学课程涉及面广,目前还未见最新的针对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修复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由于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普适性和多广性,招收的硕士生学缘结构丰富.因此,在课程质量提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结合课题项目等方面的系列教学探索及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人文素养,树立责任意识,凝聚团队精神.可满足生态学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要求,亦符合我校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今后要继续凝练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案例课程教学水平,实现多学科知识渗透,精心打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秉承延安大学“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深化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逐渐从单一的学业指导向“立德树人”的全面性指导转变,把握学生心理,注重人文关怀,促进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

[1] 陈灵芝,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张金锁.延安大学: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N].中国教育报,2021-08-19(4).

[3] 黄亮亮,桂良英,李艳红,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9(1):174-176.

[4] 吴恺,杨茜.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对策建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4):60-65.

[5] 刘长海,李延清,王延峰,等.在动物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四川动物,2007,26(3):711-712.

[6] 庞小燕,石建新,乔中东.如何在高校生物教学中组织社会热点问题的课堂讨论[J].生物学杂志,2019,36(6):124-126.

[7] 杨晓飞,邬金.“以课程拟项目,以项目促课程”:谈《图形创意》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288-289.

[8] BELL S.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skills for the future[J].Clearing House,2010,83(2):39-43.

[9] 刘亚军,王云生,张玉琼,等.中美课堂教学方法比较: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生物类教学中的重要性[J].生物学杂志,2020,37(2):113-115.

Teaching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for postgraduates′ foundational degree courses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LIU Changhai,AI Ning,WANG Wenqia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

The teaching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Take biodiversity science,a basic course for graduate degree of ecology major in Ya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e reform and practice have been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quality improvement,teaching content and way improvement,curriculum creation project and boost curriculum reform.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promot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course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cultivates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feelings,and achieves the expected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effects.In the future,should gradually change from a single academic guidance to a comprehensive guidance of moral education,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iodiversity science;humanistic feelings;scientific literacy;curriculum quality;teaching reform

1007-9831(2022)05-0104-04

Q1∶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2.05.020

2022-02-28

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SXTS03);陕西省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教位〔2015〕1号)

刘长海(1965-),男,陕西淳化人,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生态学与修复生态学研究.E-mail:yadxlch@yau.edu.cn

猜你喜欢

研究生生物科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