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中华典籍故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实现*

2022-02-26蔡妍王新晓王艳刘雷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典籍中华政治

蔡妍 王新晓 王艳 刘雷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3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党委组织部,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揭示了立德树人——培养接班人——兴教强国政治方向的同一性,指出了高等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方向,明确地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拓展校园文化等等。《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2]。高校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具有兴教强国、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也是强化高校立身之本——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1 中华典籍故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及思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生存发展的根本。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健康安全发展的根本,是维系高校未来走向的战略决策。坚定的文化自信,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最高点确立的新战略。文化传承要依靠教育这个载体,教育健康发展是文化安全的标识。两个战略彼此之间存在相互支撑、相互涵盖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种社会行为方式,同样包含“立德树人”的内容——具有相同的政治目标体系和价值体系——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虽然在表述内容上各具特色,但将两者之间的战略关系、目标体系和价值体系紧密对接,就能形成既相互补充又相辅相成的优势,有机地构成了同一个大系统宽梯度的战略目标价值体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内在联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看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拓展延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讲好中华典籍故事”,是总成与组成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故事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高校图书馆,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应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理性地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依势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依托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坚持转化和发展,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大胆创新思路,科学应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扎实做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讲好中华典籍故事的工作[3]。

2 中华典籍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审时度势,因势而新,倚时而进。高校是意识形态搏击的前沿阵地。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各种文化思潮悄然渗透所产生的潜在的逆能量、利用高度普及的网络平台频频发出的各种不良信息的负面冲击、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光怪陆离的世俗文化悄然淡化人们的法律与道德意识,导致人们对正误是非界定模糊不清。正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所指出的“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形势咄咄逼人。面对着当今世界严峻形势,务必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科学扎实地着力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传承发展体系;务必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满怀信心深刻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历史正能量,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凝聚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向能值,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把握捍卫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和文化教育安全的主动权,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精神血脉,赋予了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与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是一种正向继承,是在深度变革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向能量投入,是用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兴教强国。传承中华文脉、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华典籍故事——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性激发当代大学生思想正向能量——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强健当今社会健康发展的免疫能力。因此,依势而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因时而进,以正向能量运化历史文明,正当其时。

3 中华典籍故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3.1 坚定不移地为两个“更加”服务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是倚时而生、依势而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面对国家对高等教育“更加迫切”的需要和对卓越人才的“更加强烈”的渴求的紧迫形势,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好形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基本原则,紧跟形势,解放观念,突破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形式,创新性地将其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等科学地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坚定不移地为两个“更加”服务。

3.2 “明道信道”,做明白人,夯实创新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工作的方向性指导思想。高校图书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的主导实施者。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学的向导,是讲好中华典籍故事良师益友型的直接实施者。作为图书馆馆员、高校教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的前期工作中,首先要“明道信道”,做明白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负责的态度,以虔诚明道、虚心学习、认真负责的心态投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常工作中。选取适合高校师生的典籍素材,扬弃继承、为我所用,依时创新、为今所用,对中华优秀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进行积极转化创新,在尊重原意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再加工,将不同文学表达形式的典籍故事创新转化为现代“普通话”,把讲故事创新转化为与学生讲“贴心话”[4]。把典籍故事中优秀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创新转化为大学生感知世界认知世界的知识内存和高尚情怀,为大学生人生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正能量,为大学生服务社会融入社会造福社会提供受益终生的精神食粮储备。

3.3 坚持创新,培育高尚的社会风气

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能催生高尚的社会风气。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选取标准,充分理解标准所确立的社会价值含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为根本,确立“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为社会价值取向,在实际工作中敢于创新、抓住根本、把握取向,坚持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性的融合,培育崭新的高尚的社会风气。

4 中华典籍故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4.1 做优秀精神食粮的生产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独特智慧和丰富创造力的民族,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互生性的民族。优秀的民族特性滋养和发展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诸多元素,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守礼崇德、向善向上的特性。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以独特的思想观念、智慧胆略创造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高校图书馆应坚持文化创意发展方向,因势创新用活辩证思维,深度发掘中华民族感知世界、认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中华民族知常达变、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中华民族以民为本、惠民富国的治国理念,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等的思想文化内涵;仔细打磨其时光痕迹,认真注入时代精神,再现传统文化光辉,打造拥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使其真正成为教化当代大学生行知的一份可口可心的精神食粮。

4.2 突出团队意识,创新选取方法

在选取素材的工作过程之中,切不可以闭门造车,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走进学生思想里,深接地气。切不可以孤家寡人,应当邀请辅导员、心理教师、思政工作精英们发掘集体智慧,集思广益,突出质量共识,精益求精,注重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在选取素材的过程中,遵循由初级到高级方法,遵循点面结合由浅入深的客观规律,注重普及与提高的协调统一。

4.3 立新求变,探索创新表达形式的新路子

网络具有良好的时间弹性和空间跨度,其具有极其开阔的视野,拥有无限的虚拟空间。网上宣讲有利于节约大量时间与工作成本,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是一种形式简明、低投入、高收益的优秀的宣讲形式。作为图书馆,使用这种优秀的宣讲形式,构建参与宣传学习、交流互动、竞赛共进三维网络。构建图书馆、各级团学组织、各种群众社团实体组织形式和网络组织形式,利用校园网络开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宣讲园地,容纳汇通,构建完善的多级竞赛体系[5]。以求深入学生,广接地气,营造“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有竞赛”良好竞赛环境和热烈竞赛氛围,利用网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局面。

4.4 把握参照点,突出节日效应,以创新求实效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生活规律、学习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入休闲娱乐之中。将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既有历史文化特点又具有现实切入点的历史传统元素作为参照点,适时地嵌入平安和谐校园的文化思想建设坐标体系之中。设定标志,依时借势,以史明鉴,有意识发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华传统节庆日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架设既有历史内涵又有现实内容的节庆日文化长廊,开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传统美德专栏园地[6]。在深刻阐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同时,倚时依势营造彰显中华美德的正气充盈的学习生活环境,培育研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扎实学风,创建具有校园特色的节庆日标识,创造既能丰富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催生节日新习俗的工作实效。

5 结束语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是一种方法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应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成熟高效的方法,是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剂。既使得讲好中华典籍故事获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得以充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典籍故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者相得益彰、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又各具特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系统宽梯度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猜你喜欢

典籍中华政治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