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实验”微课摄录技巧初探
2022-02-26孙丽范曹海燕薛春兰
田 禾,孙丽范,曹海燕,刘 睿,张 竹,姜 炜,薛春兰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医用化学教研室, 天津 300070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1-3]。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逐步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蓬勃兴起,“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在线学习资源已被引入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目前,“微课”的视听表现形式已经成为有效传播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4],在突发疫情的情况下,更凸显其重要意义,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微课”的制作方法,已经成为教改的热点[5-7]。
“医用化学实验”是医药院校一年级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课题组结合“新医科建设”的总体教学改革目标[8],以多年经典教学内容为基础,为该课程摄制了配套微课。
景别是视听语言的六大变量之一,是镜头表现语汇。在表现实验环境、仪器介绍、实验操作流程与动作细节、典型的实验现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实践,从“景别”的角度探讨拍摄“医用化学实验”的摄录技巧,以期为同行有所借鉴。
1 运用不同景别表现不同的摄制意图
景别是镜头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9]。直观上来讲即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根据不同的物距和焦距所摄取的景物范围大小,可以简单分为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几类。景别是构成视听语言的基本镜头语汇之一,景别的运用是视听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创作手段[10-11]。
镜头取景的距离直接影响视频画面的容量。全景镜头和远景镜头都属于大景别,是包含内容最丰富的镜头,属于介绍镜头。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观看者的视野也越宽阔[12]。一般利用全景镜头表现实验环境,展现教学场景或教学内容的全貌,体现其完整性;而远景镜头由于其视角更像一个教学的审视者,而不是一个教学的参与者,所以较少使用[13]。
比如:全景拍摄整个实验室环境,画面中可以展示实验空间的大小,实验台、通风橱、仪器柜、试剂架等的格局。可以固定镜头,也可从左至右扫场;可以只是实验室,也可以是学生正在上课操作的画面。一般用在“微课”视频的开头和结尾处,配以舒缓的轻音乐,作为片头或片尾的素材。它具有描述性以及客观性的特点,属于基本的介绍镜头,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情境或结束学习活动。例如:图1为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操作的全景镜头画面,可用于“微课”的片尾片段之一。
图1 学生正在进行实验操作(全景)
中景镜头通常指被拍摄者(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展现场景局部的景别画面。其包容景物的范围相比全景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实验微课摄录中,利用中景景别可以最大化表现出实验操作演示教师与周围实验环境的关系,更好地表现实验操作者的动作以及动作的目的。
在多步骤化学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之间一般存在着递进关系,这些递进关系通常是由操作者改变所使用的仪器等动作来体现。中景镜头既可以体现操作者与仪器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又可以完整地体现操作者由一操作对象转移至另一操作对象的动作变换,即连贯的操作演示。因此,中景镜头在“微课”视频拍摄中所占比重较大,常用来表现整个实验操作流程。
例如:在“柱色谱”实验微课视频拍摄中(如图2所示),即运用中景镜头摄录演示教师的装柱、上样、洗脱等色谱操作流程,使学生观看时能够充分了解实验全貌。
图2 柱色谱实验流程(中景)
此外,化学实验中仪器和试剂使用较多,中景镜头还常常用于介绍仪器和试剂。与全景镜头整体介绍该次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和试剂不同,中景镜头往往更加突出被介绍的主体。同时,此类镜头还需要注意各种仪器的位置摆放关系,即画面构图,以及各实验步骤操作时的动作衔接等。
图3所示为全景介绍“缓冲溶液”实验所需的仪器与试剂。实验台面上可见移液管、滴定管、烧杯、试管及试管架,量筒、洗耳球、酸度计、电极架、电极等,试剂架上成组摆放的所需试剂。使得观者一目了然,了解此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与试剂。
图3 “缓冲溶液”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全景)
图4所示为中景介绍“熔点的测定”实验所需仪器熔点仪。从图中可见熔点仪主体显微镜头与热台部分占据画面中心,关键点突出。左侧为数显温控部分,再向左为温度传感器,右侧为圆形热台处底座盖。暗色的背景底色与明亮的仪器形成清晰的明暗对比,整体构图呈“对角线”型,视觉效果简洁大方。演示教师从左侧入镜,便于操作演示和镜头记录,而待测试剂、酒精棉球、镊子、载玻片等仪器与试剂暂不入镜,以突出这个镜头想要拍摄的主体。
图4 “熔点的测定”实验所需仪器(中景)
近景镜头通常指被拍摄者胸部以上或景物局部的景别画面。近景景别的视域相比中景更小,观察距离也比全景或中景更近,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尺寸更大、细节更丰富[14]。因此,在实验微课的拍摄中,近景镜头通常用于拍摄演示教师的授课神态、实验台面上的重点操作手势、实验仪器的局部运行等镜头。
实验视频中的近景镜头通常有两种拍摄角度:第一种是面对或侧对操作者,以操作者双手和所操作的仪器或试剂为被摄主体,这一视角为观众视角。这种镜头类似于实验指导教师的课堂演示,通过近景景别拍摄将其放大,置于屏幕上。图5所示为近景镜头拍摄“折射率”的测定操作演示,可以清楚地看到演示教师右手调节阿贝折射仪的操作手势和右眼观察目镜内情况的神态。需要用到的试剂与棉球等物可以摆放在前景、后景或两侧,既符合实验操作需要,也丰富扩大画面景深,很好地体现出实验操作的拍摄意境。
图5 “折射率”的测定演示(近景1)
第二种是将摄像机镜头置于实验操作者肩膀高度左右,紧邻操作者侧后方对准实验操作台进行拍摄,以操作者双手和所操作的仪器或试剂为被摄主体,而操作者头部不进入画面,这一视角为操作者视角。这种镜头可以给观众较强的代入感,像是自己在操作,比面对操作者观看实验演示更加真实。图6所示为拍摄酸度计的使用操作演示时,从左上方近景镜头拍摄的画面,给观者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地进行操作。
图6 酸度计的使用操作演示(近景2)
特写镜头通常指被摄者面部、人体或物体局部细节,对被摄物体进行着重强调的一种景别画面。它比近景更接近观众,充满画面,常用来凸显被摄物体的细节特征。实验微课视频的特写常用于展现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具有放大和强调的作用,可使观看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仪器构造的细节,强化实验操作的要点及实验现象的重点等。
实验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大约包括三类:
一是仪器的结构细节介绍及其结构设计原理、仪器的数显面板在实验过程中的显示变化等。例如:图7为“折射率的测定”微课视频中,在仪器介绍部分大量运用特写镜头,以介绍阿贝折射仪的各部位构造。
图7 阿贝折射仪的基本构造(特写1)
图8为近景介绍阿贝折射仪的进光棱镜,以及上面设有缺口;图9为特写介绍合上进光棱镜后,如有多余的液体,则从此缺口流出。
图8 折射仪的基本构造(近景)
图9 折射仪的基本构造(特写2)
图10为录制“缓冲溶液”实验微课时,特写介绍酸度计面板上各显示符的含义,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数字显示的变化情况。
图10 酸度计面板上各显示符介绍(特写3)
二是实验操作的某些重点要求及注意事项。例如:在录制“缓冲溶液”实验微课视频中,在使用酸度计对溶液进行pH测量时,要求电极的玻璃球泡完全浸入溶液中。摄制时,须调节摄制角度和焦距,左侧露出标签6.86,右侧电极从上向下缓慢插入溶液,使电极的玻璃球泡完全浸入溶液中,且底部不能接触烧杯底部(如图11所示),应对玻璃球泡部位使用特写镜头进行拍摄,用以引导观看者理解此处“浸入”的程度和操作标准。
图11 电极的插入位置(特写4)
三是典型的实验现象及变化过程,此类镜头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捕捉到关键的、典型的实验现象。例如:图12为录制“柱色谱”实验微课视频中,演示高锰酸钾与重铬酸钾混合溶液在中性氧化铝色谱柱上分离的过程时,对两组分的色带形成及分离过程使用特写镜头进行动态记录。镜头中清晰地展现了两组分由混合到完全分离这一过程中的色带变化。
图12 色谱实验里色带的形成过程(特写)
图13为近景拍摄色谱柱装柱过程。对比一下视觉效果:近景更注重操作手势动作,特写更注重实验现象与色谱过程。
图13 色谱柱装柱过程(近景)
2 灵活运用运动镜头改变景别大小表现摄制意图
在拍摄过程中,大部分使用定焦镜头、固定景别进行拍摄,后期剪辑时再进行切换或组合;但有时也可利用镜头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功能,改变景别的大小,达到相应的拍摄目的[15]。下面以镜头的推与拉为例做简单介绍:
推是指摄像机从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前直线移动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画面景别从大景别向小景别变化的拍摄手法。画面效果表现为同一个对象由远至近,使观众有视线向前移的感觉。推镜头的作用一方面是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是提醒观者对主体或主体的某个细节特别注意。
例如:拍摄“折射率的测定”实验时(如图14所示),仪器构造中的标准值校正小孔很小,也不像其他的调节旋钮那样一目了然,学生初学时往往容易忽略或找不到,所以需要特别介绍一下。拍摄时,我们通过旋转镜头调节焦距使画面从整个仪器逐渐推到小孔处,以引起学生观看时的注意力。
图14 折射仪介绍(逐渐推到特写)
拉与推正好相反,它把被摄主体在画面由近至远或由局部到全体地展示出来,即从小景别逐渐过渡到大景别的变化,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体,从主体的细节逐渐扩大到更多元素,将主体与环境整体地表现出来。
例如:在拍摄“柱色谱”实验时(如图15所示),从图12色带的形成这个特写画面,逐渐旋转镜头调节焦距拉到整个色谱柱,甚至连同操作者全部进入画面(需要摄像机也要移动),使观者从局部观察到整体。
图15 “柱色谱”中从特写逐渐拉到中景
3 微课应用情况
实验微课以实验内容为拍摄单元,根据实验内容不同时长(15~30 min)灵活搭配使用,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节选。后期利用Adobe Premiere Pro CS6进行剪辑制作,母版生成为AVI格式,转为不同的流媒体格式后(如表1所示),可上传到“雨课堂”和微信公众号“天医医用化学实验室”等网络教学空间,利用手机与电脑均可流畅观看。目前,部分实验内容已经应用于教学实践。以“缓冲溶液”和“折射率的测定”为例,其视频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医用化学实验”微课视频参数
该系列实验微课已于2021年年初摄录完成。部分内容在2020级临床、麻醉、预防等专业的化学实验课应用后,利用问卷星平台,采用教师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随机调查。该调查共发放问卷118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其中,83.05%(98/118)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视频、实验练习题、直播课等对线下学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非常有帮助;80.51%(95/118)的学生认为课前、考前观看“医用化学实验”微课视频,对预习和复习非常有帮助;100%(118/118)的学生认为课前观看“医用化学实验”微课视频,与预习实验教材、书写预习报告相结合是很好的混合式教学形式之一。
总之,镜头是无声的语言,不仅记录,还要表达拍摄者的各种拍摄理念,将想要表达的思想用镜头画面最大程度地呈现给观众,既要符合专业授课需要,又要满足学生审美需求。“医用化学实验”微课视频的拍摄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用镜头尽量完美地呈现化学反应的过程,以及完成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即使用“镜头语言”阐述“化学语言”,再经过合理的编辑与制作[16],把书本上抽象的化学反应式转换成具象的实验操作过程和鲜明的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眼、耳、脑并用,更好地理解反应原理,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基础化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致谢:感谢天津医科大学电化教学中心朱良教师在视频录制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