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性急性肾损伤病理分型与预后分析
2022-02-26刘海鹏刘小微祁伯祥
刘海鹏,刘小微,朱 峰,祁伯祥
0 引 言
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KI)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可影响机体多种器官和系统。AKI的进展通常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体液失衡等,甚至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特别是住院患者和危重患者[2]。文献报道,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AKI发生率高达37.4%[3]。儿童AKI的病因主要分为:肾前性AKI、肾后性AKI和肾性AKI。其中肾性AKI是儿童肾脏病的主要并发症,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是儿童CKD的主要诱因,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不同的肾脏疾病AKI的发生率、病情进展和预后差异较大,AKI的发病率也被认为是儿童肾脏病预后的关键因素[4],但目前,对儿童肾性AKI的研究和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PICU近3年收治的儿童肾性AK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病理、治疗及预后等,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于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确诊为肾性AKI患儿18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7例,女56例,年龄12个月至17岁6个月,平均年龄(8.42±2.49)岁。所有入组患儿均行肾穿刺活检术,确诊病理分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IgA肾病(IgA glomerulonephritis,IgA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
AKI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发布的AKI临床指南,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为 AKI:①48 h内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升高超过26.5 μmol/L(0.3 mg/dL);②Scr升高超过基础值的1.5倍,且发病在7 d之内;③尿量<0.5 mL/(kg·h)持续6 h。临床分三期:1期:Scr升高超过基线值的1.5~1.9倍或增加≥0.3 mg/dL(≥26.5 μmol/L),尿量<0.5 mL/(kg·h)持续6~12 h;2期:Scr升高超过基线值的2.0~2.9倍,尿量<0.5 mL/(kg·h)持续≥12 h;3期:Scr升高超过基线值的3.0倍,或血清肌酐值增加≥4.0 mg/dL(≥353.6 μmol/L),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或<18岁患者,估测肾小球率过滤(estimatio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35 mL/(min·1.73m2),尿量<0.3 mL/(kg·h)持续≥24 h,或无尿持续≥12 h。
肾性AKI纳入标准:①肾血管疾病;②肾小球疾病;③肾脏微血管疾病;④间质性肾炎;⑤肾小管疾病。排除标准:①肾前性AKI(低灌注损伤):包括血容量不足、心血管疾病、肾血管收缩、周围血管扩张、感染、药物、毒物以及造影剂导致的AKI;②肾后性AKI(梗阻性损伤):包括泌尿道结石、尿路梗阻、泌尿道畸形、肿瘤以及手术导致的泌尿道损伤;③先天性肾脏病。
1.2 方法
1.2.1 病例资料收集入组患儿入院时或发病48 h内的实验室检查以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的病理分型与AKI的关系。根据年龄分为:幼儿组(1~3岁),学龄前期组(>3~7岁)和学龄期组(>7岁)。
1.2.2 治疗和疗效评价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因予以利尿、降压、平衡电解质、药物降肌酐、CRRT和血浆置换等对症治疗。疗效评价:①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肾功能和尿量恢复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肾功能和尿量指标好转;③未愈:临床表现、体征、肾功能和尿量等无明显改善或者放弃治疗;④死亡。疗效评价时间为6个月。
2 结 果
2.1 年龄分期和病理资料年龄分组:幼儿组36例(19.67%),学龄前期组54例(29.52%),学龄期组93例(50.82%)。病理分型:MCD 15例(8.20%),MsPGN 19例(10.38%),AGN 35例(19.13%),MPGN 11例(6.01%),IMN 8例(4.37%),IgAN 22例(12.02%),FSGS 5例(2.73%),HSPN 12例(6.56%),LN 9例(4.92%),RPGN 29例(15.85%),TMA 18例(9.84%)。其中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92例(50.27%),AGN 35例(19.13%),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18例(9.84%),继发性肾脏病21例(11.48%)。
2.2 患儿AKI分期与肾脏病理分型的关系分析AKI分期:1期29例(15.85%)、2期65例(35.52%)、3期89例(48.63%),入组患儿以AKI 3期为主(P<0.05);NCD以1期和3期为主(P<0.05);MsPGN以1期和3期为主(P<0.05);AGN以3期为主(P<0.05);MPGN以3期为主(P<0.01);IMN以2期为主(P<0.05);IgAN以3期为主(P<0.01);FSGS以2期为主(P<0.01);HSPN以2期为主(P<0.01);LN以2期为主(P<0.01);RPGN以3期为主(P<0.01);TMA以3期为主(P<0.01)。见表1。
表1 肾性急性肾损伤患儿AKI分期与肾脏病理分型的关系分析[n(%)]
2.3 入组患儿AKI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分析AKI 3期治愈率最高(P<0.05);1期和2期好转率高于3期(P<0.01);2期未愈率高于1期和3期(P<0.01);3期有2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见表2。
表2 肾性急性肾损伤患儿AKI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分析[n(%)]
2.4 入组AKI患儿病理分型的预后分析入组患儿总体治愈率为88.52%,好转率为7.65%,未愈率为2.73%,死亡率为1.09%;治愈率与好转率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AGN、IMN和HSPN的治愈率为100%;其次为MCD(93.33%)、IgAN(90.91%)、LN(88.89%)、TMA(88.89%)、MsPGN(84.21%)、MPGN(81.82%)、FSGS(80.00%)和RPGN(68.97%);RPGN和TMA各有1例死亡。见表3。
表3 肾性急性肾损伤患儿不同病理分型的预后分析[n(%)]
2.5 入组患儿不同肾脏病理分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TMA 组Scr和血尿酸(BUA)数值最高(P<0.05);MCD和MsPGN 组ALB数值最低(P<0.05);MCD和MsPGN 组24 h尿蛋白定量数值最高(P<0.01);RPGN 组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数值最高(P<0.05);MCD组24 h微量蛋白定量最高(P<0.05);TMA组Hb数值最低(P<0.05)。见表4。
表4 入组肾性急性肾损伤患儿不同肾脏病理分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3 讨 论
AKI是 ICUS 住院患者中一个日益普遍的问题,其发病率从9%到50%以上不等[5]。尽管CRRT治疗的不断发展,AKI仍然是病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包括高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以及经济负担[6]。文献报道,现阶段AKI的死亡率仍然高达22%,占所有肾脏病死亡的47.8%[7],另有报道AKI与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病患儿死亡率之比为:29.6%∶2.3%[8]。本研究结果AKI的死亡率为1.09%,低于文献报道,究其原因,本研究主要着眼于儿童肾性AKI,儿童AKI与成人AKI的病程、病因和预后差别较大[9],且肾性AKI伴有肾脏病原发病,肾脏代偿作用明显,另外有病例因放弃治疗而失访,因此死亡率死于其他类型的AKI。
儿童AKI的病因与年龄分期密切相关,新生儿AKI主要为肾前性,婴幼儿期主要为肾后性,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主要为肾性AKI[10]。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和学龄前期为主,与文献研究一致。本研究的肾脏病理以AGN和RPGN为主,其次为MsPGN和TMA,其中RPGN和TMA病情凶险,各有1例死亡病例。一项国外报道表明,AKI的主要病因为AGN、脓毒血症(sepsis)和HUS[11],也有流行病学调查报道,AKI最常见于AGN和NS患者[12-13]。本研究中TMA的临床表现为HUS,且入组的LN病例中没有出现TMA的病理表现,而入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NS,说明NS和HUS是AKI的主要肾脏病病因,特别是在治疗期间使用利尿剂等对肾小管有损伤的药物[14]。
本组患儿以AKI 3期为主,主要病理表现为AGN、IgAN、RPGN和TMA,主要治疗方法为CRRT,经治疗,3期的治愈率最高,说明CRRT是AKI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明显缓解AKI的氮质血症、平衡电解质、治疗酸中毒和减轻容量负荷,而且早期给予CRRT治疗可降低中心静脉压力和促进肾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15]。入组患儿总体治愈率为88.52%,好转率为7.65%,未愈率为2.73%,死亡率为1.09%;AGN、IMN和HSPN的治愈率为100%,其次为MCD(93.33%)、IgAN(90.91%)、LN(88.89%)、TMA(88.89%)、MsPGN(84.21%)、MPGN(81.82%)、FSGS(80.00%)和RPGN(68.97%),RPGN和TMA各有1例死亡病例,RPGN有2例未治病例,分析其原因,RPGN临床上分为5型:抗基底膜型、免疫复合物介导型、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型、抗基底膜和ANCA混合型、特发型。其病理特点是50%以上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功能严重障碍,因此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和肾功能急剧下降,进展为CKD,死亡率较高。TMA在儿童主要表现为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和LN,TMA病理表现为效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内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出现双轨征,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肾血管管腔内血栓或纤维素样坏死,管腔狭窄或闭塞等,严重影响肾功能。本研究入组TMA主要表现为HUS,HUS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损伤三联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不仅影响肾功能,还会导致多系统损伤,死亡率达3%~5%[16]。另外,肾穿刺也可导致AKI的发生,一项美国多中心包括935例肾穿刺手术的回顾性研究发现AKI的患病率为1.17%[17]。
本研究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病理表现一致,TMA 组和RPGN组 Scr和BUA数值升高最为明显,而临床表现为NS的MCD和MsPGN 组ALB数值最低,且2组24 h尿蛋白定量最高。RPGN 组和MCD组肾小管损伤最为明显,TMA组因为临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因此Hb数值最低。
目前,AKI发病率最高的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18],因此,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ISN)提出了“0by25”倡议,旨在2025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可预防的AKI死亡,包括括排查AKI的病因,利用有效资源治疗AKI易患者,制定教育方案,提高对AKI早期诊断和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19]。因此,AKI虽然死亡率高,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早期发现和规范化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而肾性AKI还要明确和重视原发肾脏疾病,不同病理表现的AKI的分级、临床表现和预后不一,因此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可预防和降低AKI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