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天正在死去?

2022-02-26书评人

出版人 2022年2期
关键词:李唐蜉蝣残疾

文|禾 刀(书评人)

李唐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21年9月定价:49.80元

作为一部小说结集,书名往往是分量最重的那篇,所以还是从《菜市场里的老虎》这篇说起。

一位被家人抛弃的残疾女孩,在菜市场里的阴暗角落里苟且偷生。在这个少年与残疾女孩的故事里,女孩是主角,少年扮演的是女孩生活的发现者与探索者,那个吊人胃口的老虎则是这个故事中最大的谜底。总觉得菜市场里的老虎若有若无、似有似无,我更相信那只是一个幻觉,因为最后那一刻,当少年用竹签刺向那个“像是一只巨大的蜥蜴缠绕在她身上”的“赤裸的男人”时,老虎始终没能现身。

“阴暗的角落”、“赤裸的男人”,还有残疾女孩,几个看似简单因素的拼接,其隐含的深层意思再明显不过了。真相似乎就此揭开,那只所谓的老虎不像是残疾女孩的保护神——它甚至从来没有一声哪怕象征性的低吼。老虎的最大存在意义,更像是为了震慑那些试图接近残疾女孩的人,从而保守“赤裸的男人”那个见不得人的秘密而设置的一个危险、虚妄的符号。

读李唐的书,有时就像是误入一个迷宫,有时又像是喝了一碗浓浓的迷魂汤,理清思维逻辑往往颇费周折。本书所辑的七部短篇小说,均与动物有关,更与梦境有关。动物的诡异存在,就像是时不时提醒人们包括故事之外的读者:我们这些人类的身上本来就有一种大自然赋予的动物属性。这种属性有时像是老虎,有时像是一只生死短暂的蜉蝣,还有时像是蛇、蝙蝠等。

李唐的文字并不激烈,更多的时候是舒缓地游动,有时又冷不丁给人一个激灵。他写道,“危险的东西就必须要消灭掉——这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当然这也是唯人类视角的生存法则。问题是什么才是危险?如果说动物对人是一种危险,那么人对动物又何尝不是危险呢?在这个世界里,到底谁的伤害最大?

梦境的营造,是李唐为小说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设置开的一扇扇窗口,也是为增加读者代入感而设置的一个精巧的机关。梦里梦外,相互交错,又彼此映照,就像是诺兰的《盗梦空间》,模糊之中常常让人无法分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梦。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好不容易揭开一个谜底,眼前又会浮出新的谜题。

梦在《动物之心》中承载了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为一位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实现移情与身份互换。在与动物的长久接触中,饲养员从一开始身上不可避免地浸染一些动物的气味,洗都洗不掉,到后来自己的言行举止越来越“像”动物,至少在别人眼里,思维也渐渐动物化,“当他适应了牢房内部的黑暗后,外面的空间突然变得模糊不明了”。这是一种“无我”的神奇状态,在后面的多篇小说中,这种神奇的状态并不鲜见。“无我”既可视为迷茫,也可看成融入自然的表达。

小说的最后,饲养员的女友淡淡地说“我怀孕了”。这个结尾看似平淡无奇,仔细咀嚼又似乎意味深长——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人类给自己贴上了“高级动物”的标签,以示与一般动物的界限。“怀孕”二字,就像是不经意地提醒,再怎么进化,人类的动物属性没有丝毫变化——一样需要繁衍生息。

这也意味着,当人类围观动物园笼子里的那些动物时,如果换种视角,动物其实也是一个围观者,只不过他们围观的是人类。人类害怕动物的危险性,所以将动物圈起来。对动物而言,人类未必不是危险的存在,笼子也可以看成对他们免遭笼外人类加害的一种阻隔。

《蜉蝣》的故事让我总感似曾相识,因为阅读中很容易想起钟丽缇主演的泰国影片《晚娘》。李唐笔下的这位民国少年,充满青春的荷尔蒙。自从偷窥了一位在池塘中游泳的失意“浴娘”,少年的欲火顿时被点燃,冲动与幻想便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少年只是“浴娘”失意之时欲望的填充物,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内容。冲动之下,除了肉体的苟合,少年对“浴娘”充满太多的向往,甚至幻想过逃离,共享二人世界,但这显然并非“浴娘”的选项。

这个小说的精华恰恰在于“蜉蝣”这个标题。“蜉蝣”至少有两重寓意,一是辉煌,这或许可以看成爱情美好的象征;二是短暂,蜉蝣成虫的寿命居然只有一天。这也意味着这种扭曲的情感无法天长地久。

《不名之物》有点像是《蜉蝣》的续篇。少年与一位四十多岁的失足女人纠缠在一起。两人的关系很是奇妙,有时像是情人,有时又像是少年寻找某种失却的母爱。而在女人眼里,爱是有的,但这种爱看不出与爱情有太大关系,更多时候少年扮演的角色是女人那个死去女儿的肉身替代品。女人三番五次将女儿的裙子套在少年的身上,为此,她不得不向少年的欲望妥协。小说最后,女人亲手阉割了少年,从生理角度满足了她对女儿形态的幻想,也意味着女人因为此举而回归于单纯的母性。

《瞳》是什么,是视野的成像,是人类心灵通向世界的唯一通道。少年失去了父亲,女孩的母亲则弃她而去,单亲的二人因此有了共同语言。少年患了眼疾,女孩那从医的父亲治疗了少年,同时也一同治疗了少年的母亲那颗孤独的心。尽管身边的两位大人尽可能给予两位少年所有的东西,但两个少年并不领情。现实总是这样,触手可及的情感往往收获的是一百个不满意,而那些远离的即便从来没有尽过什么责任,却常常会被人赋予太多美好的想象。医生最后失去了一切,连同自己的性命。少年呢,他以为眼里看到的就是真相,他最终什么也没得到,连同那个女孩。

这是一部关于少年的书,各篇小说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全都心事重重,许多心事还“说不清道不明”。他们又都有各自的困惑,有的失去了父亲,有的父亲身患重病,有的深陷一种扭曲的爱情而难以自拔,心碎、孤独、冲动、迷茫、悔恨、纠结等各种复杂情绪纵横交错。

在《瞳》里,李唐反复写道,“春天正在死去”。这句话透着浓浓的伤感,毕竟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春天总是被赋予太多美好的寓意。从成长角度看,少年或算得是春天的花季。不过,纵使“春天的死去”,亦不能阻止季节的更替。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设想,不管春天是否死去,夏天总会到来,即使迟到,但从未缺席。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看,每个季节其实都是朝气蓬勃的季节,每个季节又都是死亡的季节,死亡也是新生的前奏,新生是死亡的化蝶,有新生必然有死亡,这是大自然规律使然。简而言之,春天的死亡并不可怕,没有春天的死亡,便不会有夏的蓬勃,秋的收获,冬的安然,还有周而复始的更替。■

猜你喜欢

李唐蜉蝣残疾
李唐&萧照:徒儿,放下屠刀吧!
庭院中的童年
爱心义诊
黄昏的蜉蝣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
文韬武略冠李唐——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