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境下图书编辑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2022-02-26文|蒋

出版人 2022年2期
关键词:编校逆境工匠

文|蒋 浩

作为新时代图书编辑,要逆境突围,唯有坚定信念,发扬工匠精神,敬业爱业志业,在批判继承、转化创新中做好图书的出版工作,才能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强大冲击下的出版业,从出版体制、阅读市场到编辑人才,都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影响深远,开卷公司《2021 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和疫情前相比,图书整体零售市场呈现负增长。作为新时代图书编辑,如何逆境突围,使图书出版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点明了工匠精神的四个基本内涵。作为新时代图书编辑,要逆境突围,唯有坚定信念,发扬工匠精神,敬业爱业志业,在批判继承、转化创新中做好图书的出版工作,才能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编辑作为一种“板凳一坐十年冷”的职业,越来越不被人们青睐。应该说,现今从事或未来有志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都是有一定文化理想和情怀的人。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冲击和大众娱乐化倾向的加剧,再加上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书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有名的出版人被迫“文化出走”。一些出版社和编辑也开始只注重市场利益,大量粗制滥造、重复出版的出版物在图书市场出现,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都是因为编辑人员缺乏对职业的敬畏感造成的。

编辑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职业,可追溯至商代,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正因为有了大量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有了编辑工作千百年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和繁荣发展。从本质上来说,编辑工作是为民族精神培根铸魂的工作。

敬业是工匠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正是有了编辑对职业极度的热爱和敬畏,对出版导向的严格把关,对编校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图书品质和细节的不断打磨,对追求完美的全身心投入,才有了大量精品图书的诞生。

我们的前辈出版人一直是这样做的。岳麓书社出版家锺叔河先生年逾九十,仍奋斗在出版一线,他一直把图书出版工作的完美和极致作为自己的目标和成就,从选题的策划、编校的审定、装帧的设计到印制的把控,老先生都亲力亲为,不遗余力。近几年中,因跟随锺先生做书,幸得亲炙,多承垂训。锺先生始终认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要做出打动人心、滋养生命、给人力量的图书产品。编辑工作体现在图书中的精神和力量,是作者不能替代的,因此,必须常怀敬畏,不能掉以轻心。正因如此,锺先生才在出版事业上做出了如此大的成就:1993 年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誉,曾获“中国图书奖”等奖项。2012 年,岳麓书社重启《走向世界丛书》续编工程,82 岁的锺先生担任主编,使《走向世界丛书》成百种完璧。2017 年9 月15 日,锺叔河和他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荣获第六届坡州图书奖特别奖。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先生在《关于名编辑、学者型编辑的评价标准与成长路径》一文中指出:“就编辑内在条件而言,应该具有全面的业务素养。这些业务素养应该包括文学的感性、史学的智性、哲学的悟性、科学的理性、艺术的灵性、伦理的德性等。”编辑要发扬工匠精神,就要全面强化自己的业务素养,最后达到对编辑之“道”的领悟。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编辑从业者的学历越来越高,与名作者和专家学者的对话能力越来越强。但我们也要看到,学历代表的只是过往,而编辑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然而,随着大量出版企业的上市和对市场效益的追求,出版周期越来越短,对编辑的成长要求越来越快,这无疑压缩了编辑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在一份职业编辑阅读时间和数量的调查问卷中,大量编辑表示工作压力大,事务烦杂,无暇阅读。

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编辑的业务学习已经不囿于对传统知识面的拓展,更要进一步掌握新兴知识,深入了解数字时代编辑工作的开展和出版运营。如果编辑停滞不前,必将会被时代抛弃。

处于逆境中的编辑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找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领悟到由广博致专精的编辑之“道”?

首先,编辑应该把随时阅读当成一种个人坚持的习惯,终身的习惯。编辑都不读书,遑论他人?编辑要对职业常存敬畏,常怀热爱,常储力量。阅读是编辑不断提升自己的不二法门,只有涉猎广博的知识,才能策划出优秀的选题,看得懂专业的书稿,打磨出精品的书籍。

其次,编辑应该积极投身到业务知识的学习中。业务知识之“术”,是领悟编辑之“道”的成长必由之路。而随着出版业态的不断迭代,编辑还要突破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传统业态模式,打破行业壁垒,善于运用相关行业的经验来助力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探寻出版行业发展的痛点和出路。只有深入了解了新型业态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需要,出版大众喜闻乐见的图书品种。

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编辑还要不断深耕自己所学专业,努力成长为一个专家型的编辑。优秀编辑的最终成长路径,必定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扎根,而不是四处播种,不得要领。郝振省先生认为:“编辑做到极致便是大家。比如唐浩明,他不仅能够编辑加工出大文集大作品,而且自己就能写出大的文章,是公认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方面的名作家。”

唐浩明先生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分配到岳麓书社从事编辑工作,不久便担任《曾国藩全集》的责任编辑。他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砥砺前行11 年,编辑出版1500 万字《曾国藩全集》的同时,写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成为历史人物曾国藩方面的研究专家和著名作家、出版业公认的大家。“致广大而尽精微”“厚积而薄发”,编辑之“道”,尽在其中。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下雌黄”是编辑的日常案头工作,颜子持之甚严。诚如上文所说,观书尚未暇,遑论天下书。既不能遍观天下书,编辑要做的,就是在日益浮躁的社会现实中,不断发扬工匠精神,用一份笃定和韧性,来维护这份职业的尊严,践行这份职业的使命。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第一点“深刻把握出版业发展新任务新要求”中提到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坚持质量第一。把提高质量作为出版工作的生命线”。而编校质量更是出版质量之基石,要保证质量,就要发扬工匠精神,以对书稿的专注、耐心与执着,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来实现精品工程的编辑出版。

岳麓书社的杨坚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几十年,以笃定和坚韧著称。其最突出的贡献是整理出版了两部乡邦文献巨著:《郭嵩焘日记》与《船山全书》。郭嵩焘遗下的日记手稿有200 多万字,讹、脱、衍、倒之处甚多,整理难度很大。杨坚先生费时五年,如琢如磨,终得出版。《船山全书》艰难更甚,其著作字数近千万,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文字晦涩艰深。杨坚先生审校十余年,整理成16 册,于1996 年悉数出版。1995 年10 月26 日,杨先生荣获第四届韬奋出版奖。2008 年,岳麓书社决定对《船山全书》进行重新修订出版。杨先生又不顾自己高龄重疾,每日风雨无阻到社上班,对《船山全书》逐字逐句审校,殚精竭虑,不辞繁难。

时杨先生在笔者隔壁办公室工作,每日上午必到笔者办公室小聊,指正我在编校中做得不到位、不规范的地方,并笑称不要厌他啰唆。能得出版大家指点,惭愧之余,受益匪浅。他在《〈船山全书〉编校札记》中写道:“今欲使所刊之本,较前完备而精核,固非易也。始事以来,赖有领导之关怀,侪辈之黾勉,工作乃能顺利进行,然犹时时深虞其舛误,恐其疏漏。”正是这份“时时深虞”,对编辑职业的敬畏感,让杨先生自始至终,惟精惟一。正是杨先生,让我看到了一名编辑的笃定和韧性。

“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编校工作,历来艰深繁难,枯燥乏味,再加上新时代下出版节奏快,市场要求高,要保持住这份笃定和韧性殊非易事。一方面,这需要编辑在浮躁的时代时时自守,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产品,时刻不忘出版初心。另一方面,也需要编辑不断学习专业技术,掌握更多的数字化编辑辅助平台和工具的用法,不断提升编校工作的效率。

当然,编校工作只是出版工作中的一环,在选题策划、装帧设计打磨和印制工艺的把控中,编辑都需要追求质量的高标准和细节的完美,只有编辑从业人员在整个出版工作中,学习前辈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才能领悟编辑之“道”,保证出版事业的长青。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到,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出版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不断推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优化出版发展生态,转变出版发展方式,构建出版业发展新格局”。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创新尤为重要,如果一味泥古,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就只能僵死在故纸堆里,不能转化成现代人的智慧源泉和精神力量。千百年来,出版人都从事着出版的创新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版模式的创新更是一日千里。

近年来,图书编辑回应时代的号召,在图书内容和出版模式上的创新不断提速,从纯文字、图文书到沉浸交互式阅读形式,以“出版+”和“+出版”的新型模式进行传统出版的突围和破圈,涌现了一大批令人欣喜的图书产品,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之宝”品牌团队,就以打造“出版+文创”的模式为团队根本,以线上众筹平台为契机,打造了大量成功的图书及文创产品,使图书出版成功出圈。其他出版机构在“影视+出版”“游戏+出版”上也不断有新的突破。这些出版新模式,对于出版的逆境突围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开卷公司《2021 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称,图书零售市场中的“二八”效应依然明显,从三大榜来看,2021 年漫画知识、网文纸书类和经典系列图书是整个市场的主流热点。漫画、网文都是出版模式的新形态,其元素多元,创新发展速度快。而经典系列图书品种有限,从开卷榜历年来长销及畅销数据可以看出,固有品种长期占据榜单的80%左右,因此,出版模式和形态的创新对经典图书出版尤为重要。岳麓书社的前辈出版人,因应时代的需求,创造了经典图书“新瓶装旧酒”的出版形态创新理念,今天,我们仍然坚持不断创新,在出版模式上,推出了融媒体版“四大名著”等一系列融媒体图书,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四大名著”出版模式质的飞跃,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随着5G 时代的来临和出版模式的日益数字化,再加上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模式已发生根本改变,营销模式的线上化越来越重要。图书编辑要不断探索新媒体的营销矩阵,对社群渠道、自营电商、平台电商、短视频电商等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供应链的日益缩短、线上线下渠道的深度融合、各平台的低折扣战要有理性的认识和应对策略,针对自身编辑的图书来选择不同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矩阵进行品牌推广,以赋能产品的社会影响力、销售能力和品牌地位。

“创新”涉及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但“创新”二字,谈何容易?出版内容的同质化日益加剧,出版模式的变化令人应接不暇,出版平台的更新迭代日新月异,让图书编辑手忙脚乱。因此,出版逆境中的图书编辑要不断突破已有知识和传统思维,与时代的多元文化接轨,并在驳杂的文化体系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也要慎思而明辨时代要求,才能把创新的思维和理念融入到图书编辑的“笃行”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逆境,老一辈出版人在他们的时代,也存在出版效率低下、出版平台缺乏、出版模式单一等各种困难,但正是他们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给他们的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兴盛和灿烂,也给了我们榜样的力量。新时代下的出版逆境不可避免,图书编辑更应该明白自己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对职业始终葆有敬畏感,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发展,以出好书佳作作为自己的职业成就,从而实现逆境突围,开辟图书出版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编校逆境工匠
90后大工匠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工匠赞
完形填空Ⅳ
编校手册
编校工作宜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