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2022-02-26苌敏

中国德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进校园文化遗产学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就业现状,将本土非遗技能传承与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开展系列化非遗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传承、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实现传承、发展与创新。

一、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特殊学校里开展适当的非遗文化教育对特殊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素养

非遗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的传承。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在校学习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的关键时期,是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发展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非遗课程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动手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认知非遗产品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二)传承民间绝技

非遗的重点在传承,难点也在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学习那些古老的技艺,部分非遗民间绝技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以温州乐清的细纹刻纸为例,在一平方厘米内能刻出五十多根线条,经七百年历代艺人不懈钻研,终成中国民间工艺美术至宝,堪称“中国一绝”。而近年来细纹刻纸艺人大多年岁已高,这一绝技后继乏人,面临着灭绝之忧。因此,对特殊儿童开展非遗技艺教学能有效缓解民间技艺后继无人的困难,让优秀的民间技艺能顺利传承下去。

(三)提供就业保障

相关调查显示,残疾人就业率不高,因此为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残疾人就业既有劣势,又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听障人士由于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样,他们做起事来反而更加专注,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优于健全人,因此,他们从事工艺美术类工作就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希望通过校内的持续教学和实践,让特殊儿童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能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说,非遗走进学校,不仅能传承、发扬非遗的技艺,更能拓宽学生的就业路,帮助他们实现人生发展。

(四)活用地域資源

温州有“百工之乡”美称,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5项。温州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数量在浙江省各地市中位列第二,这既是温州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温州人民强大文化创造力的见证。这些非遗资源是学校开展非遗教育的宝贵财富。活用地域资源进行非遗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二、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举措

非遗文化进校园,作为非遗保护的一种策略与手段,必须加以落实和完善。只有科学、系统地做好非遗文化进校园工作,才能确保非遗传承教育取得实效。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校园文化浸润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营造良好的非遗文化环境对于促进特殊学生内在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充分利用走廊、教室、寝室等不同空间,为特殊儿童创设非遗文化学习的良好环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职教楼创设了非遗教学基地,在科技楼建造了“非遗传承馆”,有效解决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场地问题。学校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将非遗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学校环境之中,力求营造出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兼具的教育环境。

(二)专业团队引领

温州的非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些都是学校开展非遗教育的优质资源。为此,学校设立了亚太工艺大师“高公博”工作室,聘请高公博担任学校工艺美术项目总顾问兼任黄杨木雕项目的技术顾问;同时学校还聘请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卢发良担任学校细纹刻纸工艺教学项目的顾问,浙江工贸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工艺美术师邹绳珠和郑央凡两位老师担任瓯绣和瓯塑项目的顾问。学校定期邀请这些工艺美术大师到校问诊把脉,进行教学指导,同时针对学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等问题出谋划策。

(三)基础条件建设

学校成立了非遗进校园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作抓的工作格局,确保非遗进校园工作有力开展。学校先后配备专职工艺课教师7人,建设非遗工艺教学场地6间、非遗工艺展览馆1间。每个专业教室都合理设置了体验区、展示区和教学区,为技艺展示和传习体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校还安排美术教师与工艺大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利用寒暑假对美术教师开展非遗项目技艺培训,以学促教、以教促学 ,最终达到薪火相传的目的。

(四)非遗课程领航

学校坚持学以致用的理念,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量身设计了非遗文化课程。自2000年伊始,我校便开始了以细纹刻纸为教学内容的非遗教学实践。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教学课程的不断开发,目前针对听障学生开设的非遗类课程有细纹刻纸、瓯塑、瓯绣、黄杨木雕和扎染5个项目。学校每周都会安排工艺大师到校定期授课,同时安排美术教师担任手语翻译,在工艺美术大师完成技术指导后,再由美术教师将非遗文化融入美术课程,力求做到精准把控、精准推进、精准发力。

(五)主题活动深化

为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学校开展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主题展示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大师讲坛、艺术节演出等多种活动,通过“做、诵、唱、讲、画、演”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014年学校与国际木文化学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达成正式合作意向,每年都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阿根廷等35个国家的世界木旋艺术家以及全国、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专家能手来校开展授课、培训、创作。学校通过合作交流,致力为特殊儿童呈现非遗文化的魅力,助其开拓国际视野,促进跨文化素养的形成。

(六)社会实践强化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广大师生走进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非遗项目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2018年助残日,学校在鹿城文化中心举办了“施之以爱,报之以恩”的非遗实践活动。在活动现场,同学们纷纷为市民宣传非遗知识,热情邀请市民参与非遗融合体验活动。2019年助残日,学校在温州市道德馆举办了主题为“携手筑梦扬帆远航,砥砺奋进再创辉煌”的非遗实践体验活动和非遗文化作品展。2020年,学校的非遗项目受邀参加温州市政府主办的2020长三角温州创业创新博览会,一举荣获最佳人气奖。非遗社会实践增强了社会对学生的认同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七)创业平台搭建

2016年,学校创建了“温特创业园”,为职高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学校将学生的非遗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致力让时尚化的非遗作品产生经济效益,并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流通和销售。学校注重校企合作,以企业生产为导向,与市场接轨,推动学生设计产品的转化与销售,坚持培养实用型人才。温特创业园开办至今,已注册30家微店及淘宝店,并荣获 “浙江省残疾人创新创业优秀项目”“温州市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实验室”等称号。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排头兵,学校有义务和责任为非遗教育的开展开辟先河,为更多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提供有益经验。今后,学校将继续把非遗项目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和架构之内,赋予其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开展。

【苌敏,浙江省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进校园文化遗产学校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Tough Nut to Crack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学校推介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