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校沟通,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2022-02-26张宁娟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也将“ 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列入日程,并明确其目标任务。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越来越成为政府施政决策和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
一、家校沟通对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指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四个重点之一。当前,重视家校沟通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家校沟通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着力点。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事关全社会各领域各主体,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必须切实负起主导责任。加强家校沟通有助于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助力学校主动作为。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也涉及教育各领域各方面,必须有抓手、有重点、有突破,家校沟通因其切口小、可操作必然成为重点关注领域。另据相关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家校沟通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改善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从而提升他们对学校的满意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家校沟通在学校联系家长、引导家长,进而影响社会、形成育人合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家校沟通的实际效果不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全国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在33项调查内容满意比例排序中,人民群众对当前学校提供的家校沟通机会的满意排序位列倒数第八位,说明当前人民群众对家校沟通现状不太满意,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单一方向的家校沟通太多,不利于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导致家长主动参与、有效参与不充分。二是偏向于事务性的家校沟通太多,导致家长对已有的家校沟通形式滋生抱怨情绪,导致家长对家校沟通的认识产生分歧。譬如,家长抱怨“学校借着家校合作的名义,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找家长做一些与家庭教育无关的事情”等。三是什么是好的家校沟通、如何保障家校沟通等问题缺乏规范和研究。目前,包括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在内的家校沟通形式还有待丰富,家校沟通的实效还有待提高。边界不清、组织不规范、操作随意、鱼龙混杂的家校沟通,不仅不利于形成育人合力,反而会制造更多的分歧和矛盾。当前,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迫切需要重视家校沟通问题。
二、人民群众期待丰富、规范的家校沟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全国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进一步发现,北京市人民群众对家校沟通机会的满意比例排序比全国平均排位高了四个位次。据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介绍,北京市中小学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普及率达到了100%,北京市每学期可为中小学生提供2,000多个活动课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普及以及活动课程的广泛开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规范的渠道、丰富的资源,比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家校沟通的需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以及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证明,丰富、规范的家校沟通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因为与过去“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的观念相比,人民群众对学校期待高,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孩子学习成长的热情更高,对家校沟通的期待也高,家长不再满足于教师打打电话、开开家长会的家校沟通方式;因为与现在“事务性家校沟通太多”的事实相比,人民群众更看重的是家校沟通的品质,更看重在家校沟通中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保障。因此,加强家校沟通,迫切需要丰富创新家校沟通方式,规范家校沟通过程,提高家校沟通成效。
三、加强家校沟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针对当前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为家长提供丰富、规范的家校沟通是努力方向。丰富、规范的家校沟通必然也是高效的家校沟通,也必然在引导家长树立对教育的正确观念和提供正向的教育支持上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营造和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办好教育事业,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提供丰富、规范的家校沟通也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政府的责任就是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在加强家校沟通中的主体责任,确保家校沟通制度完善、设计合理、形式多样;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舆论引导和精神激励,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榜样人物,助力家校沟通,营造教育良好生态。
学校作为育人的专业场所,应发挥指导、主导作用,创新思维、整合资源、主动作为,努力在创建家校沟通机会、改善家校沟通形式、提高家校沟通质量上下功夫、出经验。教师作为关键人群,更应该充分认识家校沟通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出发主动与家长沟通,减少事务性沟通;注意在沟通中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更加要避免“甩手掌柜”式的沟通;注意在沟通中发挥专业特长,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人才成长观。无论从理论思考还是现实情况看,学校和教师都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
家长要进一步树立主体责任意识,主动配合和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以身作则,增强教育科学素养,避免教育内卷和教育焦虑,努力以健康的家庭小细胞带动和维护社会大机体的良性运转,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宁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