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一流 ” 视域下的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
2022-02-26邹坚李川山
邹坚 李川山
【摘要】 高校博物馆作为高校的文化机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并担负着高校科学研究、通识教育、社会服务等多项职责。在我国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大背景下,以“双一流”视域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博物馆具有非凡的意义。本文简要梳理了当前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及普遍所面临的问题,着重分析“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博物馆具体的建设方针,并以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为例,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为高校博物馆尤其是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一流”视域;高校博物馆;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8-0126-03
基金项目:本文受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现状调查及‘双一流’视域下的建设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X10)资助。
自2017年“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提出及统筹推进以来,“双一流”高校建设正循序渐进且井然有序地开展。高校博物馆在高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无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高校博物馆不仅是校园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内保藏学校的珍贵资源,是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对外则是展现学校精神风貌的名片,是学校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双一流”视域建设当代高校博物馆定当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一、我国高校博物馆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博物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近十年来,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其发展已初现端倪。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总数已超450座,且仍在高速建设中。尽管我国高校博物馆数量与日俱增,但综合来看,无论是在展览陈列、社会服务、以及运营管理方面都与世界知名高校博物馆存在一定差距,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展览陈列
展览陈列作为博物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的整体水平。首先,当前国内高校博物馆除个别大型博物馆外,均普遍存在藏品缺失的问题,以梳理校史的陈列为例,往往仅以叙述式的展板进行展示,缺乏实物藏品的呈现,或有实物藏品却难以与主题相呼应,这就影响了陈列的整体质量,这也暴露出高校博物馆藏品搜集工作的困境。其次,主题模糊庞杂同样是许多高校博物馆的又一问题所在,许多高校博物馆为充分利用场馆,将校园历史、学科发展、荣誉成就甚至个人展览集中展示,此种陈列尽管能够将校园文化较完整地呈现,但多种主题糅合在一起,难免使整个陈列显得繁复,且难以突出展示重点。最后,多数高校博物馆常年以常设陈列进行展示,未能充分利用资源举办展览。高校博物馆是校园文化的集合,其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举办展览活动以宣传优秀校园文化并提升自身影响力,若终年仅展示固定陈列,则难以激发博物馆自身活力,极易造成门可罗雀的状况。
(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评价博物馆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博物馆因其依托于高校建立,故在社会服务方面与其他博物馆相较存在明显差距。首先,在开放时间上,高校博物馆往往难以像其他公立博物馆一样保持稳定的开放时间,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很多博物馆都大门紧闭。其次,多数博物馆仅供校内参观,此种举措无疑割裂了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将自身置于“孤岛”。甚至还存在有个别博物馆常年既不对社会公众开放,也不对校内师生开放,仅供访问学校的团体参观,这极大地浪费了珍贵的馆藏资源,阻碍其自身文化的传播。除此之外,高校博物馆在基础设施、人工导览以及讲解服务上都存在较大的缺失。部分高校博物馆受限于自身性质,不完全具备接待社会公众的能力,缺少针对社会不同人群的基础设施,如针对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许多博物馆并未常设专业的导览人员,也缺乏专业的讲解队伍,这无疑阻碍了社会公众到馆参观的意愿。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高校博物馆整体的社会服务水平。
(三)运营管理
高校博物馆囿于自身性质,故在运营管理方面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人员储备方面,许多博物馆极度缺乏专业的博物馆人才。部分高校馆内人员均从校内其他岗位调任,并未任用专业的博物馆人才,这极大地影响了许多馆内业务的开展,更阻碍了自身发展。其次,在管理方面,高校博物馆并不是一个独立机构,它依托于高校而建立,这就使得其缺乏自主管理权,业务开展也受到严重制约。最后,在运营方面,多数高校也并未开展自主经营活动,如举办活动、租借場地、开发文创产品等,基本都采用“以校养馆”的模式,即以学校资金扶持开展博物馆的运营,此种模式不仅加重了学校财政负担,更主要的是使高校博物馆严重缺乏资金来源。若不能解决高校博物馆诸多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其未来发展将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困境。
二、“双一流”视域下的高校博物馆建设方针
尽管当下高校博物馆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高校的博物馆同样具备诸多自身优势,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博物馆,应积极发挥优势,完善机制建设,以“双一流”建设视域出发,打造符合高校博物馆自身特色的建设体系,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一)厘清定位,挖掘特色
以“双一流”视域建设一流高校博物馆,首当其冲则要厘清高校博物馆定位,高校博物馆有别于社会其他博物馆,其定位也应赋有自身特色。第一,高校博物馆应当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资源平台,科研乃高校之本,高校博物馆应明确自身作为高校机构的职责,助力高校科研工作。第二,努力打造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识教育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的重要指标,高校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通识教育资源,理应成为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第三,搭建社会涵育的桥梁,高校博物馆不仅仅要服务于校内,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理应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开拓大众文化视野,提升公众的文化涵养,是一流高校博物馆题中应有之义。以上都是高校博物馆“双一流”建设视域下必须要明确的定位,除此之外,高校博物馆还应当深度挖掘自身特色,以独特的资源优势构建陈列展览体系。首先,高校博物馆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应充分展现优秀的校园文化。其次,应深度挖掘校园历史,呈现自身独特的历史底蕴。最后,还应当努力将校园文化与区域历史文化相结合,丰富高校博物馆展览内容资源,扩大文化传播力度。
(二)加强基建,完善运营
基础设施建设是办好博物馆的基础,也是必要的物质条件。首先,在藏品方面,应尽可能地丰富藏品,提高馆藏品质量,通过高质量的藏品提高整个陈列展览的完整性,进而提升展览水平。其次,应努力加强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是当前许多高校博物馆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数字化建设不仅能提高博物馆业务开展的效率,同时也是博物馆对外的重要宣传名片,对高校博物馆未来发展举足轻重。最后,要努力完善馆内相关服务设施,保障到馆观众的各项需求,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整体质量。在运营管理方面,第一,学校应加大对高校博物馆的资金投入,帮助高校解决资金困境,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应当开展自主经营活动实现盈利,从而获得稳定的办馆资金。第二, 要努力提高高校博物馆人才素质,通过完善的招聘以及培养机制,实现高校博物馆人才专业化。同时要利用好校内的学科资源,以专业对口形式建立学生实习平台,组建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解决高校博物馆缺乏讲解、服务人员的困境。第三,高校应赋予博物馆更大的自主办馆权利,以提高馆内各项工作效率,可加强人员绩效奖励机制,激发博物馆自主创新能力。要努力使高校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向社会优秀博物馆看齐,从而提升高校博物馆社会影响力与竞争力。
(三)面向社会,辐射区域
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博物馆,必然要开拓博物馆视野,摒弃高校博物馆仅服务于校园的固有思想,要将高校博物馆定位为面向全社会、辐射整个区域的重要文化场所,努力成为区域内文化教育与传播的重要阵地。首先,高校博物馆可借助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承担起区域内传播文化知识的职责,通过展览、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知识、传递文化思想。其次,高校博物馆要建立多渠道的合作机制,与社会其他博物馆、各高校以及中小学广泛合作,向社会优秀博物馆借鉴经验,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中小学学生课外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平台。第三,要努力提高自身影响力,打造高校博物馆品牌,高校博物馆要不断充实自身,将本校的各类优势资源汇总,将馆藏优势与高校优势相结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博物馆品牌。最后,高校博物馆在建设好自身的同时,也应当与本地区文旅部门广泛合作,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与区域内的其他旅游资源联动,努力成为本地区的“明星”景点,从而能更好地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也有利于博物馆提高自身影响力并增加营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立足校园,辐射区域的世界一流高校博物馆。
三、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建设发展刍议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坐落于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内,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泽院而建立。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原为云南科举乡试之所贡院旧址,现今校园内依旧存有贡院时期所留遗迹。会泽院建于旧贡院明远楼原址之上,为云南大学前身东陆大学创立之初所建,落成于1924年12月18日,现已拥有近百年的历史。会泽院与校内至公堂、怀周楼等建筑继承了旧贡院整体布局,形成了校内也是旧贡院时期的中轴线,它由滇内著名设计师张邦瀚所设计,其建筑风格融汇中西,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其南临昆明自古以来的文化名所翠湖,呈俯瞰之势,是云南大学最具特色的景观。综合这些资源信息来看,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现结合该馆当前情况,对其建设发展予以刍议。
(一)把握展陈内容,打造精品展览
因学校建于旧贡院之上,故馆内现已简单梳理了贡院时期的相关历史。贡院作为云南科举考试乡试之所,对云南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该馆应深挖云南科举制度及贡院时期的相关历史,并可充分利用校内所留贡院时期的文物遗存,呈现完整的贡院风貌,打造云南科举制度精品展览,成为自身独一无二的展陈内容。此外,因该馆建于会泽院内,会泽院作为一座近百年的建筑,其在云南近代史上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该馆应结合云南大学以及会泽院历史时期上的重要事件,梳理近现代与云南大学息息相关的重要历史节点,打造昆明地区近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可成为区域内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最后,要以云南大学的优势学科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内的学术研究成果,打造精品学科展览,展现“双一流”高校风采。
(二)统筹优势资源,构建自身品牌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可与区位内的资源相互联动,努力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品牌。首先,该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泽院而建立,其建筑自身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充分利用此优势并探索文保单位与博物馆的良性互动。其次,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内除会泽院外,校内还存留有至公堂、号舍等贡院时期遗迹,以及映秋院、理科三馆等重要历史文化建筑,以会泽院为中心,形成了云南大学独有的历史文化建筑群落,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应充分挖掘校内文化资源,通过陈列、展览、主题活动或文创产品充分表现校内这一文化建筑群落,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自身品牌,提升影响力。此外,云南大学紧邻翠湖,现昆明市正努力打造“翠湖博物馆群落”,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应积极参与到这一建设之中,与周边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与“翠湖文化圈”的联动,可扩展宣传渠道,提升自身影响力。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无论从区位、历史以及文化资源都可谓得天独厚,该馆应统筹好各项优势资源,努力实现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品牌战略。
(三)搭建学习平台,助力“双一流”建设
云南大学作为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正努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也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博物馆应整合校内优势学科资源,将校内各学科成果转换为具有科普性的展览内容,通过展览的方式向学生科普各学科成果。其次,博物馆可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努力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以馆藏资源为依托,通过展览以及各类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区域历史及各学科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最后,博物馆应当为学校科研工作服务,为科研工资提供基础保障。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館藏有云南贡院时期以及建校以来的珍贵历史遗存及文献资料,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材料支撑,以供校内研究人员进行参考。通过优质展陈资源为学生科普知识,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助力学校科研,是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结语
高校博物馆虽不同于一般性质的博物馆,但在“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校博物馆也应当具有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视野与担当,努力将自身打造为立足高校,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博物馆。在高校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服务于学校建设应是高校博物馆首当其冲的职责,与此同时,高校博物馆也不能将其职责完全局限于为学校自身服务,要有开拓性的前瞻视野,通过整合自身的特色资源,将自身打造为辐射区域的文化中心。在我国高校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高校博物馆也应当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作用,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同时努力迈向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参考文献:
[1]柴婧.“双一流”背景下大学博物馆认知与构建[J].艺术研究,2019,(03).
[2]杨友鹏,邹凌雁.“双一流”建设视域中高校博物馆的定位探析[J].现代交际,2019,(23).
[3]林毅红.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博物馆如何破茧重生[J].中国博物馆,2012,(02).
[4]陈理娟.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刍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05).
[5]谢祥,章鑫,沙迪.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02).
[6]方原,苏静.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04).
[7]胡兴祥,何恩情,鲍丽娟.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04).
[8]白莹.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邹坚,男,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博物馆学研究。
李川山,男,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