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沙门氏菌病净化技术要点
2022-02-25尹国梁臧科研张淑莹卢松岩
尹国梁,臧科研,孙 博,张淑莹,常 帅,卢松岩*
1.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2.延边鹅如君禽业有限公司,吉林龙井 133400;3.龙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龙井 133400;4.通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通化 134000
家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几种沙门氏菌感染家禽后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导致鸡白痢、禽伤寒和禽类副伤寒等疾病,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不同沙门氏菌感染家禽后症状和发病情况各不相同,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鸡后被称为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家禽发病称为禽伤寒,由上述两种沙门氏菌以外的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感染禽发生的传染病被统称为禽副伤寒。沙门氏菌除了感染家禽等动物外,还可以感染人,所以在公共卫生学上被称为人畜共患病。
1 种鸡沙门氏菌病的鉴别诊断
1.1 从流行特点上进行鉴别
1.1.1 鸡白痢:本病既能通过接触的方式传播,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本病的病原主要是经过消化道感染。白痢主要感染雏鸡,近几年青年鸡发病呈现上升趋势。雏鸡感染后症状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鸡感染多为慢性经过,病鸡终身带菌,
严重可影响产蛋率,种鸡感染后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1.1.2 鸡伤寒:发病鸡和带菌鸡是该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病原菌经过多种方式传播。养殖场工具、饲料、饮水、饲养员的服装鞋帽等都可以传播。病原进入机体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
1.1.3 鸡副伤寒:本病主要通过鸡蛋传播,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也能感染,雏鸡感染后的发病率最高。
1.2 从临床症状上进行鉴别
1.2.1 鸡白痢:多见于育雏阶段,多为种鸡垂直传播,污染的种蛋孵化后弱雏较多,1周龄内的雏鸡症状较为明显,雏鸡发病后偶尔可见无症状突然死亡,常见鸡雏怕冷聚堆在一起,精神不振,翅膀下垂,采食减少,病鸡排白色、淡黄、淡绿色粘性稀便,糊肛症状明显,排粪困难,呼吸困难,产蛋鸡发病出现产蛋率下降,产蛋无高峰,种蛋受精和孵化率较低,孵化后的弱雏较多。
1.2.2 鸡伤寒:雏鸡的发病症状与鸡白痢相似,成年鸡多表现拉稀腹泻症状,还同时伴有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鸡冠发白萎缩等症状。
1.2.3 鸡副伤寒:雏鸡感染和成鸡感染的症状明显不同,雏鸡更易感,可能导致大批量死亡,病雏怕冷,水样下痢,肛门粘结粪便,有时出现结膜炎、鼻窦炎。成年鸡感染后死亡率较低,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症状。
1.3 从病理特点上进行鉴别
1.3.1 鸡白痢:1周龄以内的病雏鸡主要表现为卵黄吸收不良、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变性坏死。急性病例可见肝脏和肾脏肿大、充血,肝脏表面有针尖样白色坏死病灶,有时有呼吸道症状,肺脏有黄白色小结节病灶,心肌有白色肉芽肿。中鸡的剖检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肝脏呈现土黄色,质地易碎,容易发生肝出血。产蛋鸡常表现卵泡病变,可见卵巢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1.3.2 鸡伤寒:最急性病例常见突然死亡,剖检后无明显病理变化。急性发病后雏鸡肝脏病变较为明显,肾脏和脾脏可见暗红肿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的病鸡肝脏肿大呈铜绿色,呈青铜肝症状。肝脏表面有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或浅黄色坏死病灶,胆囊充盈肿大,脾肿大坏死。
1.3.3 鸡副伤寒:该病一般仅引起雏鸡明显症状,剖检症状与鸡白痢和禽伤寒症状相似,刚出壳的雏鸡感染通常急性大量死亡,没有明显病变。病程稍长时,表现肠炎症状,肠黏膜坏死脱落,盲肠可见“栓塞样坏死”。产蛋鸡剖检可见卵巢炎、输卵管炎或腹膜炎病理变化。
2 沙门氏菌病的危害
沙门氏菌病主要是2~3周龄内雏鸡的发病率、死亡率高,成鸡主要呈隐性或慢性感染,但带菌鸡引起垂直传播,病鸡粪便及病鸡种蛋是主要传染源。3周龄以下雏鸡,拉白色糊状稀粪,死亡率高,肛门周围羽毛被白色稀粪污染,粘固,死亡率高,发出“吱吱”尖叫,病雏呼吸困难,张口喘气。肝、脾肿大数倍,有许多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肝破裂,出血。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肺脏有灰黄色结节。卵巢出血坏死,卵泡变性,输卵管中有尿酸盐沉积。
家禽通过各种途径感染沙门氏菌后出现不同症状的传染病,家禽感染后肠道症状较明显,肠道带菌率较高,当动物群体因应激、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存在时机体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肠道中的沙门氏菌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状态,经肠道组织进入全身血液系统引起败血症,出现严重死亡。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侵害小日龄雏鸡,引起全身败血症后出现大批死亡。产蛋鸡感染一般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死亡。主要侵害生殖系统,造成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致病菌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该病对人类也有较大威胁,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未煮熟的动物性食品中,例如肉、蛋、奶等。人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会引起发热、持续高热等相应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胃肠道等症状。人感染沙门氏菌引起疾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伤寒和副伤寒,另一类是急性肠胃炎。人感染沙门氏菌后,患病的人和带菌者可成为传染源,其排出的粪尿、乳汁、痰液以及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的传染源可以污染水源、土壤和环境中其他物品等。其中食物和水源的污染是沙门氏菌传播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3 种鸡场沙门氏菌净化措施
3.1 严控育雏温度
目前一提到白痢就是沙门氏菌,给很多新手养殖户造成一个错误信号,就是沙门氏菌就是在肠道。所以喜欢用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内服控制,这样药物内服吸收效果并不好,控制肠道症状可以,但是对于全身性的净化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沙门氏菌的控制,其实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使用抗菌药物。很多人现在都是强调开口药的重要性,笔者并不否认这个观点。开口药很重要,但是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温度的控制。前3天温度保持稳定、适宜,鸡舍预热到位,沙门氏菌的发病率会降低很多。常规温度为34 ℃,每日降低0.3 ℃。实际生产中,很多养殖户都会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同一批的鸡雏,同样的开口药,为什么鸡群沙门氏菌发病程度不同。其实原因就在这里,温度控制才是控制沙门氏菌核心,然后才是药物控制。所以养殖户重点要先找管理漏洞,控制温度,开口药排在后面。温度的把控要点是提前预热,进来雏鸡后,前3天减少温度波动,提高卵黄吸收率,减少应激反应,然后才是开口药的选择。
3.2 严控饲料品质
沙门氏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鸡群,饲料及其原料污染是引起鸡群沙门氏菌病的常见因素,严禁使用动物蛋白性饲料,种鸡场需要每月一次对种鸡饲料进行沙门氏菌检测,确保种鸡食源安全。
3.3 免疫或用药控制
目前市面上的沙门氏菌疫苗只有肠炎沙门氏菌,没有其他种类沙门氏菌疫苗。该疫苗应用不是十分广泛,种鸡养殖中使用,一般在1周龄时免疫第一次,60日龄和120日龄分别加强免疫。疫苗免疫可以降低鸡群的发病概率,但不能达到净化的目的。药物定期预防是沙门氏菌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磺胺类药物和氟苯尼考是首选药物。沙门氏菌的症状在各个部位都能发生,因此对于沙门氏菌的控制,一定要选择内服吸收效果好的药物,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沙门氏菌。现在临床上常见的控制沙门氏菌的药物主要是恩诺沙星、头孢类,这些都是常规的使用药物。当然,有时沙门氏菌严重的时候,也会选择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雏鸡出壳后在出雏器中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一般消毒时间为15 min为宜。雏鸡开口时可以在饮水中定期加入头孢类药物,可有效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3.4 严格检疫
根除净化鸡群沙门氏菌最好的办法是对鸡群进行检疫淘汰,一般采用血清平板凝集实验,逐只进行检疫。蛋鸡一般均靠普检,因为蛋鸡生产周期长,影响大。经过层层挑选,保留健康的种鸡、种蛋、建立净化鸡群,引种要慎重,选择净化鸡场引种。健康鸡群每年也要定期检疫,发现阳性及时淘汰。
3.5 做好消毒、灭鼠、灭蚊蝇工作
消化道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次是经过感染的种蛋垂直传播,临床上垂直传播的发生比例较大。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工具、饲料、饮水、笼具等都可能是本病传播的媒介。因此,必须要进行各个环节的消毒。孵化阶段消毒尤为重要,可以尽可能切断污染种蛋垂直传播,孵化时可以选用百毒杀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种蛋,清洗擦拭干净后再入孵。孵化前要对孵化室及所有器具都要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引进的种鸡要隔离检疫后再混群饲养。一定要保证鸡舍的封闭性,定期检查鸡舍周围是否有鼠洞,及时封堵,定期投放和检查鼠药消耗情况,加强鸡舍周围杂草的处理,确保鸡舍周围20 m无杂草,减少蚊蝇、鸟类的聚集,不给老鼠提供藏身之处。
3.6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随着日龄增长,定期分群,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杜绝长途高温或低温运雏,保持适宜通风。养殖场定期消毒和搞好卫生清洁,提供舒适养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