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与防控策略

2022-02-25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牛场障碍性公牛

曹 双

梨树县畜牧业服务中心,吉林梨树 136500

1 诱因

1.1 疾病因素

临床上引起牛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很多,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也包括牛机体机能繁殖障碍性疾病。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为布鲁氏菌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牛赤羽病、牛细小病毒病、结核病、牛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常见的机体机能繁殖障碍性疾病为生殖器官畸形、阻塞、发育不全、组织萎缩硬化、性腺机能减退或衰退以及卵巢囊肿等[1]。

1.2 霉菌毒素因素

随着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霉菌毒素对农作物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牛日粮结构的多样化决定了其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更大。很多牛养殖场不注意饲料的管理,导致饲料发霉变质,目前国内饲料原料污染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呕吐毒素、黄曲霉素和烟曲霉素[2]。霉菌毒素中的黄曲霉毒素对牛的危害尤为严重,可影响生殖系统,引发流产、胚胎坏死、胎儿畸形及免疫系统疾病,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霉菌毒素使母牛发情延期、排卵率下降,公牛精子活力降低、精子浓度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通过对牛全身生理机能、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其他方面发生作用而对繁殖性能产生的影响。牛的生殖机能与饲料成分、气温、光照、湿度的变化以及其他外界因素都有密切关系,牛舍气温过于炎热或寒冷、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不仅影响机体健康,还可通过影响性行为、排卵数量和质量、胚胎的生存及激活母牛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而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1.4 营养因素

营养性因素也是引发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常见因素,营养不均衡、日粮搭配不科学等均可引发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如果能量饲料添加过多,导致母牛标膘情过肥,影响卵泡正常发育及胚胎正常着床,从而影响母牛正常繁殖。如果饲料中多种维生素添加不足,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引发胎儿先天畸形。矿物质元素缺乏,可引发多种繁殖障碍,如果牛机体内磷元素缺乏,特别是在干旱年头,由于植物吸收磷元素量大幅减少,导致牛机体内缺乏磷元素,缺乏磷元素可导致公牛精子减少、质量低,甚至无精子等症状;同样会导致母牛不发情、屡配不孕,或产畸形胎、死胎,甚至永久性不孕等一系列繁殖障碍。

2 症状

2.1 发情障碍

2.1.1 不发情

母牛由疾病、环境、营养等因素引起的既不发情也不排卵称为不发情。子宫内膜炎、支原体病、霉饲料中毒、营养不良等因素是影响母牛不发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肉牛养殖以小规模大群体为主,一户养10~20头为主,饲养管理不规范,饲料中营养不均衡或饲喂霉变饲料,容易导致营养、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或霉菌毒素中毒,影响牛脑垂体激素的分泌,引发性激素分泌紊乱,导致母牛不发情,公牛精液质量不达标。

2.1.2 暗发情

母牛发情时没有明显的外部变化,即母牛发情症状不明显,但正常卵泡发育且定期排卵称为“暗发情”,又称“隐性发情”或“安静发情”,一般体弱或带仔的母牛或母牛分娩后第一个发情周期更易发生。我国牛养殖早期主要用于耕地,以耕牛为主,随着农用机械普及,开始改良品种,饲养肉牛和奶牛,用于生产肉和奶,经过二十多年的牛品种改良,目前我国纯种地方品种已较少,绝大多数是地方品种如秦川牛、鲁西黄牛和延边牛等与夏洛莱、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等引进品种进行杂交,杂交后代母牛发情症状表现不明显,无哞哞叫现象,无或少爬跨行为,不容易发现。如果长期饲喂矿物质和维

生素缺乏、能量值过低的饲料,也会出现发情症状不明显或只排卵而不表现出发情症状。

2.1.3 常发情

母牛经常表现出外部发情症状称为常发情,俗称“慕雄狂”。引发母牛常发情的主要原因是卵泡囊肿、两侧卵巢交替出现卵泡发育或饲料激素含量过高导致牛机体雌激素分泌增多,诱导发情,以2~5胎的奶牛最多见。相对于奶牛而言,肉牛较为少见,但仍有零星发生。

2.2 排卵障碍

通常是指卵子不能发育成熟或无法正常排出。主要原因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不能正常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影响机体内促黄体生成素、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含量,导致机体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比例失调,影响卵子发育以及排出。

2.3 妊娠障碍

母牛多次配种仍然不受孕,或者妊娠母牛发生流产现象称为妊娠障碍。母牛在经过多次流产后,如果饲养员没有加强饲养管理,后期护理跟不上,不但会引发一些牛繁殖障碍性疾病,还很可能导致母牛永久性不孕。因此,饲养员要高度重视母牛妊娠障碍性疾病,对其进行有效饲养管理及治疗,提高母牛的配种率,提高母牛产出值。

2.4 种公牛繁殖障碍

公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以公牛无精、少精、弱精、死精等为主要特征的繁殖性能异常一类疾病的总称。

3 防控措施

引发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众多,我们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牛场应该从生物安全、疾病防控、动物营养、繁殖操作技术等方面提高牛繁殖性能。若要使公牛不育、母牛不孕、流产、早产或产出弱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死胎的问题彻底解决,必须要饲养员、配种员、防疫员、兽医员等多方面人手形成合力,对种公牛、母牛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切实保证牛繁殖工作的顺利进展。

3.1 做好生物安全

牛场生物安全防控一般是指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控措施减少对牛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潜在因素。生物安全是规模化牛场的生命线,面对复杂的环境,牛场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理念,加强牛场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对物料出入口的监管,对容易传入疾病的重点区域进行深入消毒;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牛,实现对传染性疾病的有力防控。

3.2 加强饲养管理

种牛群体对牛场繁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繁殖能力差异性也较大,因此,饲养员和配种员要相互配合,不断更新种群,淘汰年龄偏大、机体损伤、繁殖障碍疾病地种牛,确保牛场正常生产。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保障牛场正常生产的关键,只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风险。应结合牛的性别、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等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标准,要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牛舍冬暖夏凉、干净、整洁、通风,进而降低发生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概率,提高繁殖率。

3.3 加强繁殖技术操作管理

母牛发情持续期较短,一般母牛发情时间在6~36 h,饲养员要和配种员相互配合,仔细观察母牛机体表现,通过阴道或直肠检查来鉴定,准确判断发情及排卵时间。

人工授精员要严格消毒,做到无菌操作,技术熟练、规范,输精部位准确,避免人为原因造成阴道感染或损伤,影响受胎率。为保证受胎率,可采取二次输精法,即母牛发情症状明显时进行人工授精一次,8~10 h后再进行人工授精一次。母牛一般在发情外部表现结束之后的10~12 h排卵,卵子到达输卵管8~12 h后会失去受精能力,所以人工授精时间应比卵子排出早6~8 h,才能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可通过阴道或直肠检查,根据卵泡体积大小、波动情况确定排卵时间,再确定最佳输精时间,进而保证人工授精效果,提高受胎率。

牛场应定期为人工授精人员和助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建立繁殖档案,规范繁殖技术操作及产后护理工作要点。在进行阴道检查、人工授精、助产等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饲养员、配种员、助产员和兽医员密切配合,避免人为造成生殖道感染与损伤引发繁殖障碍。

总之,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时刻注意生物安全、营养和气候等容易引发牛生产方面的疾病,确保牛正常生产,保障广大养殖户利益不受损害。

猜你喜欢

牛场障碍性公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公牛变形记
DHI参测牛场星级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