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养殖中常见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以凤山县为例
2022-02-25舒清涛
舒清涛
凤山县平乐乡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广西河池 547609
凤山县基于自身地区优势和政策扶持,开始发展畜牧养殖,并获得喜人的效果,但是规模化养殖需要对牛羊进行系统化管理,一旦出现疫病,极易导致群发性病毒干扰,最终给养殖户带来不可逆的损失,因此有效控制疫病、降低牛羊感染率与死亡率是当前牛羊养殖人员密切关注的话题。
1 凤山县特色养殖现状
凤山县将生态养殖放在第一位置,着重落实生态养殖,发展特色养殖业,以此提升当地农民收入,围绕推动生态养殖核心观念,大力促进凤山县生态养殖发展速度,并获得了良好效果,在2018年末凤山县生态养殖总产值超过1.6亿元。凤山县在发展牛羊养殖时严格注重“生态”,倡导农户使用生态饲料,如青饲料和玉米等。另外,凤山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微生物+秸秆综合利用”养殖概念,成立生态养殖示范点,在饲料中加入微生物制剂并在养殖场中喷洒专用微生物,以确保养殖环境无异味、降低蚊虫量,效果显著。
2 牛羊养殖中常见疫病
2.1 口蹄疫
此病是通过口蹄疫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具有急性、高接触和热性特点,并存在潜伏期,人和牲畜会有感染风险。主要病发于牛羊口腔、乳房和蹄子等位置。感染时有溃疡和水泡等症状,牛羊在患病后会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且走路不稳,一些牛羊还会掉落蹄壳,此病不受时间影响,但在春季和秋季比较严重。
2.2 巴氏杆菌病
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病,可以在牛羊体内各种组织中生存。经牛羊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体液和排泄物后,破坏牛羊免疫系统而使其自然发生。牛羊主要感染症状为高热、呼吸受阻、肺炎等等,此病普遍是散发性,多发于绵羊[1]。
2.3 布氏杆菌病
此病为细菌性疾病,人和牲畜皆会感染,并且此病毒存活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30 d,在寒冷环境或是胎儿身体中能存活6个月。母牛和母羊生病后可能会流产或者生殖器出现炎症。公牛及公羊在生病后会出现睾丸肿胀、睾丸发炎等问题。并且,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不容易发现,后期会出现精神萎靡、起卧困难和食欲不振等情况。此病具有极高传染性,健康牛羊在接触患病牛羊体液和唾液后均有可能被传染。此外,蜱虫叮咬也会传染病毒。
2.4 结核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牛羊生活条件差、农场空气流通不畅、没有定期消毒造成的细菌性疾病。牛和羊通常会产生结核性结节和钙化病变。该病也有潜伏期,诊断难度大,容易感染牛和羊的肺、淋巴管和乳房等位置。若是牛羊缺乏积极治疗便会引起呼吸衰竭和咳嗽等并发症。
2.5 寄生虫病
牛羊在被寄生虫感染初期不会有明显特征,但若是长时间不对其进行驱虫处理,就会加重寄生虫繁殖,使牛羊营养不良、逐渐瘦弱。此外,体外寄生虫带有病菌,会引发交叉感染,对牛羊生长产生威胁[2]。
3 牛羊养殖中疫病防控策略
3.1 打造安全防疫生产环境
3.1.1 场区消毒
新时期对于牛羊养殖提出更严格要求,养殖人员需要重点管理养殖环境,对于场区消毒是养殖防疫基本举措,养殖人员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在细菌容易滋生的季节更要严格落实,开展大范围无死角消毒,在地面位置落实消毒液处理。在出现疫情后,养殖户要先进行自身消毒,避免被疫病传染,疫情结束后,养殖户要对场舍及周边实施全方面消毒,充分消灭病原体。
3.1.2 隔离病畜
在牛羊患病后要立即对病牛羊进行隔离,避免其感染其它牛羊,养殖场地必须配备专门隔离室和配套隔离设施。牛羊疫病普遍具有传染性和隐蔽性,情况复杂,导致养殖户要认真观察牛羊身体与生活情况,尽早发现异常尽早隔离治疗,降低养殖人员损失,也控制牛羊群中出现规模化疫情概率。
3.1.3 设备消毒
为有效预防疫病,要对日常设备进行充分消毒。规模化牛羊养殖场地需要具有专业消毒池,对出入人员与车辆加以细致消毒处理,养殖户每天会接触多项事务,也会增加牛羊感染疫情风险,为充分预防疫病,养殖人员要对出入养殖场地的人员开展自主消毒,并且每天使用的设备也需要消毒处理,阻断外界传染源进入。
3.1.4 粪污处理与利用
规模化的牛羊养殖场每日会产出大量牛羊粪污,并且这些粪污中含有众多细菌,如果没能及时处理,就会加剧牛羊疫情出现率,然而养殖人员雇佣大量员工来及时清理牲畜粪污的想法不太现实,人力成本较高,对此,养殖户需要建立粪污加工设施。一是要设置化粪池,及时处理粪污和牛羊尸体。养殖户需要在合理的位置建造化粪池,避免粪便散发的异味传播和细菌感染。第二,组建化粪池配套粪污二次应用设备,粪污内不光含有细菌,还能够通过二次处理加工将粪污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余价值,并为养殖人员提供最佳经济收益。
3.2 科学防疫
3.2.1 优化防疫流程
防疫工作是否科学直接受养殖人员工作经验影响,部分养殖户凭借多年养殖经验,根据以往实践方式落实养殖防疫环节,然而却没有有效结合牛羊生理习性,因而导致不良后果产生。对此,养殖人员需要合理落实防疫工作流程,结合季节变化并掌握牛羊疫病主要诱发因素,在自然环境中了解牛羊疫病并发症,制定健全的防疫工作体系,保证牛羊接种时间科学,确保防疫环节流程对疫病防治具有相应效果。
3.2.2 控制疫苗质量
疫苗质量直接决定牛羊疫病防治效果,养殖户要充分重视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完整性和有效性。比如,预防口蹄疫,给牛羊注射疫苗,要先检查疫苗的保存环境,检查疫苗的包装,使用方法和有效期限,观察是否存在破损、透气问题,还要观察疫苗颜色是否有杂质。确保疫苗无误后再进行接种,养殖户需要了解接种后会出现的副作用和应对方法,从而确保疫苗对牛羊防治的安全性。
3.3 规范引种程序
3.3.1 健全牛羊引种程序体系
牛羊引种在养殖中属于较大流程,其同时具备法律方面程序和养殖引种牛羊科学性。落实引种环节时,第一步要获得相关部门批准才可以引进牲畜,在选择牛羊引种时,要考虑众多因素,比如养殖场和种畜场间自然环境不同点,缩小二者在气候、温度和湿度等方面差距,以此降低引种畜影响力,这要求养殖场需要制定全面的牛羊引种程序流程,确保引种牛羊在养殖中获得理想的适应力。
3.3.2 新种畜隔离观察
对新种畜进行隔离观察是引种程序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引进新种畜后,在新环境下牛羊身体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容易患上各种疫病,因此养殖户要在引进新种畜后进行5~6周隔离观察。并且,为加强新种畜抵抗力,可以在隔离区放入一些原圈舍牛羊,让新种畜接触到养殖场内细菌,但要注意此举措要建立在安全、健康基础上。在此之后,如果没有问题就对新种畜开展全面检查,最大化控制疫病发生率。
3.4 积极落实生态养殖
3.4.1 推动生态养殖示范点建设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选择设施比较健全、生态养殖热情较高的养殖场作为示范点,指导其开展生态示范养殖作业,并提出以下要求:首先,利用微生物技术,添加微生物制剂在饲料中并在养殖场地和粪污上喷洒特殊微生物;其次,控制水源水量,清洗栏舍时避免流水冲洗,清干粪便,疏导雨水和污水等,控制污水量;最后,落实标准化设施,确保温度、干湿度、栏舍和空气等符合牛羊生长需求,要通过微生物制剂喷洒使粪污和养殖场内无异味,抑制蚊虫产生,确保产品质量。
3.4.2 推广“微生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养殖模式
在积极推动生态养殖示范点时,还需要大力倡导“微生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应用。针对牛羊养殖可以进行“微生物+秸秆综合利用”养殖。将微生物落实于养殖的整个环节中。第一,使用微生物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第二,通过微生物对环境进行治理;第三,通过微生物对牛羊粪便加以处理。
综上所述,牛羊养殖期间会出现众多致病因素,因此养殖户必须对牛羊疫病防治加以充分重视。从安全防疫生产环境、科学防疫、规范引种程序、落实生态养殖四个方面加以疫病防控。另外,在确诊疫病后要及时进行隔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当地疫病中心进行及时联络,向专家咨询,保证牛羊养殖安全,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