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22-02-25赵明利
赵明利
长春市九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九台 130500
1 蛋鸡生理特点
在进入产蛋期后,母鸡的生产性能虽然发育较为成熟,但并不意味着生长发育就会停止,至少在40周龄前母鸡机体才会达到完全发育,不过体重仍会增加,相比之前而言增加速度会放缓。在产蛋期,饲料、光照、温度、湿度等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会引起蛋鸡出现应激性。除此以外,养殖人员还要清楚产蛋高峰期的母鸡在营养吸收方面会变得很强,尤其是对钙的吸收会增加;在产蛋后期,母鸡的消化能力会有一定程度减弱,此时要注意控制采食量,避免机体脂肪沉淀进一步增加。
2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2.1 合理选址
在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下,要想提升蛋鸡养殖效率,首先需要保证养殖场的选址合理,以便于后续饲养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选址中,最好是选择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同时要便于排灌,也不能离居住区太近,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在确定好位置后,应根据地形、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具体建造,一般为保证鸡舍内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可以在鸡舍顶部加装抽风天窗与隔热层,这也有助于增加鸡舍采光,提高蛋鸡生产能力。此外,为便于对鸡舍进行清扫与消毒,保证蛋鸡健康生长,鸡舍墙面、地面最好是以水泥材料为主。
2.2 科学选种
为实现稳产和高产的目标,蛋鸡养殖人员必须重视蛋鸡品种的选择。在实际选种期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当地的市场需求、气候环境等,综合各方面因素后选择合适的雏鸡品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蛋鸡品种有产灰绿壳的品种、产红壳蛋的品种以及白壳蛋的品种,合理选择蛋鸡品种对提升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应注意的是,无论选择的蛋鸡品种是什么,都必须保证雏鸡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如生长发育良好、生性活泼好动、体型较小、体表干净等,并尽量从当地的育种场中选择,如果是从外地育种场运输过来,需要做好运输管理,以免在运输中给雏鸡的健康造成伤害。
2.3 改善环境
在雏鸡进入鸡舍前,必须提前对鸡舍进行清洁与消毒。在清洁过程中,应认真、细致冲洗鸡舍,然后对鸡舍及其饲养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必须指出的是,在消毒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与消毒方式进行作业,比如对鸡舍地面消毒的时候,一般是以2%火碱溶液作为消毒剂,通过合适的消毒用具进行喷洒;对鸡舍顶部与饲养用具消毒时,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是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同时要进行熏蒸,时间大概为72 h,随后做好通风换气。除此以外,要重点对育雏室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具体做法为每天进行清扫与消毒,切勿将雏鸡产生的粪便长时间留存在鸡舍内,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应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按照相关要求佩戴相应的防护设施。
除此以外,需要对育雏的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具体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变化情况进行。比如,在冬季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可以使用火炉、电热板、电热保温伞等措施提高鸡舍内部的温度;而夏季鸡舍内部温度较高,此时则需要通过开窗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必要时可以使用相应的通风设备提高通风效率,这样也有助于控制鸡舍内部的湿度,改善空气质量,从而为雏鸡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2.4 做好免疫
雏鸡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一旦在育雏期生病就会影响到产蛋效率与质量,尤其是感染了某些传染性疾病后,很可能造成大面积传播,严重降低养殖效益。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中,应重视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通常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免疫程序进行,在此期间要特别注重对法氏囊、鸡新城疫、鸡痘等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2.5 保证营养
为促进雏鸡健康生长,除了要为其营造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外,还要控制养殖密度,以防止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雏鸡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此外,还要注意对饲料的科学搭配,并基于雏鸡生长需求适时、适量添加一些营养物质,保证其生长所需。当然,并不是给雏鸡提供越多的饲料就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能力,具体需要根据雏鸡的体重情况,确定饲料投喂量。
3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主要指的是7~20周龄的鸡。为高效促进蛋鸡的产蛋性能提升,务必要加强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其中比较重要的几项工作分别是转群、限制饲养与控制体重、建立合理光照制度等。
3.1 做好转群前后的工作
对育成鸡舍与相关饲养设备与用具进行全面、细致地清洁消毒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对顺利完成转群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在转群前,还要将残、弱、病鸡挑出,以便后期可以分开管理,随后才能进行转群。而转群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不能在雨雪天进行转群,最好是在晴朗、气候适宜的时候完成转群。
3.2 限制饲养与控制体重
蛋鸡的体重对产蛋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还会增加饲养成本,导致养殖效益降低。所以,在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中应当限制饲养。具体来讲,在限制期间要减少采食量,一般少于自由采食量的10%~20%,同时减少饲料中的蛋白质与能量的含量,适当添加一些纤维素。同时,要对采食的时间进行科学设置,最好是每天固定在某一时间点进行采食,或者每周进行一次停食,简单地说就是每周中要有1 d停食,但不能停水。但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限制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控制鸡的体重,避免其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产蛋性能。为保证限制饲养的科学性,必须在鸡舍内配备足够数量的食槽,这样才能使所有鸡都可以同时食用饲料,继而保证鸡体重的均匀性。必须指出的是,如果是在免疫接种或鸡群出现传染性疾病时,就不能进行限制饲养。另外,为保证鸡群生长均匀,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从鸡群中随机挑选一定数量的鸡进行称重,如果体重没有在适宜的范围内,就需要及时对给料量进行调整。
3.3 构建合理的光照制度
在蛋鸡饲养中,构建合理的光照制度对促进稳产、高产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需要明确不同生长阶段蛋鸡所需的光照时间,如1~3日龄的雏鸡通常需要23 h光照,而4日龄以后所需的光照就会不断减少,一般是以周为单位进行调整,一直到20周龄。而在见蛋以后,就需要进行光照时间的延长,通常每周需要适当增加0.5~1 h左右,但最终的光照时间不能超过16 h;其次,则是对于光照强度的确定。在蛋鸡饲养管理中,为保证其获得足够的光照,除了要充分利用自然光以外,也需要选择合适的灯泡用于补充,而这就涉及光照强度。对蛋鸡而言,光照强度一般在10 Lx左右即可。在选择合适灯泡的情况下,要对灯泡安装位置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还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防止部分灯泡故障而影响到鸡舍内的亮度。
3.4 其他管理措施
要经常对鸡舍进行清扫与消毒,防止疾病传播。鸡舍的湿度、温度也会影响到蛋鸡的健康与产蛋性能,所以在饲养管理中也需要对湿度、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关于温度需要控制在13~23 ℃,冬季不能低于4 ℃,而湿度的控制主要在于保证鸡舍的通风状况良好,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湿度过大而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影响蛋鸡健康生长。
4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4.1 初产期
此阶段是蛋鸡饲养的关键时期,由于蛋鸡都是由非产蛋状态直接转入产蛋状态这个生产过程中,蛋鸡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抵抗力下降等情况,在生产实际中,当鸡群的产蛋率达到5%的时候,说明鸡群已经开始进入产蛋的状态。为了减少开产前的应激和给蛋鸡补充其产蛋期所需的钙质。这个时候选用预产料逐渐替代青年料,在生产中注意观察应激情况,随时调节替代的用料量,利用1周左右时间,当产蛋率达到25-30%时,就可以利用产蛋料完全替代预产料。在这个过程中,饲养管理人员要全程观察蛋鸡是否出现应激反应,并要合理补充光照和使用相关的应激速补饮水进行相应的预防管理工作。
4.2 高峰期
高峰期的时候,产蛋率通常会超过85%,所以在这一时期的管理也非常关键。在此期间,要特别关注的是蛋鸡可能出现的种种应激反应,并做好科学防范工作,此外则是要保证鸡舍环境的舒适、清洁,同时要保证给水、给料稳定,注意通风。
4.3 产蛋后期
进入产蛋后期,产蛋率就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此时如果不对进食量进行调整,很可能会导致蛋鸡的体重比较大,这样就会引起蛋鸡脂肪肝,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所以,在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中,主要工作就是限制饲养,同时也需要对光照时间进行管控,及时补钙等,进而保证饲养管理的实效性。
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现阶段人们对鸡蛋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蛋鸡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更好提高蛋鸡养殖效益,相关养殖户必须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加强对养殖技术管理的研究,同时基于以往的饲养管理经验,不断优化蛋鸡饲养管理体系,这样才能避免因为养殖管理不到位、不规范而导致养殖效率降低,从而使蛋鸡产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