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冬季节猪疫病防治措施

2022-02-25宋延来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猪舍通风疫病

宋延来

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2

1 疫病概述

通过对秋冬季节生猪的疫病特点分析可知,该阶段的疫病传感性较强,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传播,增加了疫病防治难度。由于疫病的定期发作,工作人员采用药物治疗后,使得部分病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导致病菌变异,以至后续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断下降。

2 发病原因

2.1 未科学管理

现代生猪养殖工作开展阶段,科学的管理,才可对疫病进行有效地防治,保证养殖的整体工作效能。在秋冬时期,开展生猪养殖管理时,由于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影响,没有对生猪进行科学地管理,进而导致大量病菌存在养殖空间,增加了疫病暴发的概率。如在猪舍养殖管理时,未落实保温工作,导致患病生猪的数量不断增加。部分养殖场开展饲养管理时,为节省养殖成本,控制喂食的饲料,进而导致生猪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得生猪的体温失衡,最终导致生猪患病。而个别养殖场管理时,没有落实卫生防疫要求,未及时清除猪粪、落实消毒杀菌工作,导致大量病菌存在于猪舍,给猪群的饲养埋下安全隐患。

2.2 未接种疫苗

例如,在部分生猪养殖场开展饲养管理时,由于养殖管理人员对疫苗接种工作不够重视,并没有及时接种相关疫苗,进而导致疫病的发生与扩散,给养殖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在疫苗接种工作开展时,由于疫苗运输不规范,进而导致疫苗的性能失效,无法发挥出一定的疫苗接种功效。在疫苗接种不到位的情况下,使得生猪不具备一定的抗原,增加了猪群流行病的发生概率。

2.3 病原传染性

在秋冬季节进行生猪养殖管理时,由于温度的变化,若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温度控制对策,将可能导致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问题出现,给生猪的养殖管理造成直接影响。病原菌生存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病原菌产生一定的变异,进而导致致病性与病毒性提升,增加大规模病菌暴发的概率。由于秋冬季节出现的疫病,存在短期快速的特点,给疫病防治造成一定的难度。

3 防治措施

3.1 饲养管理

其一,饲养时的保温管理。在秋冬季节,猪养殖工作开展时,因外部天气温度较低,为避免生猪出现消化道疾病或呼吸道疾病,必须落实保温管理工作,使生猪的自身免疫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在保温工作开展时,可使仔猪获得一定的体温保证,避免仔猪为取暖,进而紧贴母猪,母猪翻身时压死仔猪的问题,给生猪养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对日龄为3 d的仔猪进行管理时,应当将室内的温度合理控制在30~35 ℃;若仔猪日龄达到7 d后,则可以将室内的温度合理控制在27~30 ℃;在针对一个月的仔猪管理时,工作人员可将室内的温度合理控制在23~26 ℃。在仔猪生长环境的温度管理控制时,应当配置合适的保温箱、保温灯。在对成年生猪进行保温管理时,可搭设塑料棚,进而避免猪舍与外部环境产生较大的热能交换,导致猪舍温度的降低。

其二,工作人员需要落实猪舍的通风管理工作。基于良好的通风处理,则可以有效避免疫病的出现。在秋冬季节开展生猪养殖管理时,若进行长时间的通风,将导致猪舍内部温度的下降,可能会诱发生猪出现相关的病情。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在猪舍通风工作开展时,可在猪舍的顶棚位置,开设通风孔,实现持续有效地通风,且可以保证猪舍内部的温度。在具体通风工作开展阶段,应当保证在晴天多通风、阴雨天少通风,进而对猪舍内部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地控制。每天在进行通风时间控制时,应当在中午时分加大通风的力度;在早晚时分,则合理控制通风的强度。

其三,消毒工作是疫病防控的有力举措。在秋冬季节开展生猪养殖时,为保证养殖的安全性,则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消毒措施。例如,在生猪饲养的环境下开展消毒作业时,工作人员可采取醛类消毒剂,并进行合理的稀释处理,以保证猪舍得到有效的消毒。若猪舍进行空舍消毒工作开展阶段,为保证消毒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则需要合理采取碱性消毒剂,实现对猪舍的合理消毒处理。在规模化生猪养殖工作开展阶段,为有效应对疫病的负面影响,则需要建构规范化的消毒管理制度,保证每一周消毒两次以上。在消毒剂进行现场配置时,需要专业的兽医人员指导,实现对消毒液比例的严格控制,避免对生猪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或导致消毒工作未发挥出一定的工作成效。在具体猪舍消毒工作开展阶段,为实现预期的消毒效果,则需要对猪粪进行有效地清除,并对表面进行净化处理,而后则进行消毒液的消毒处理,保证消毒工作落实到位,并发挥出一定的疫病防控效果。

3.2 免疫检测

在实际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开展阶段,为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应当制定科学严谨的免疫检测方案。如在养殖场进行免疫检测时,工作人员应当契合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而制定科学严谨的免疫监测体系,实现对疫病的有效监测管理,保证第一时间对其疫病进行控制,避免对生猪养殖工作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工作人员对生猪注射相关疫苗时,为保证疫苗接种工作开展的质量,必须选择国家认证的企业,并采购相关的接种疫苗,不可贪图低价的劣质疫苗,使得生猪的疫苗接种工作沦为形式,并没有发挥出实际的效果。鉴于疫苗接种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在疫苗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疫苗进行冷藏处理,保证疫苗的质量与性能。在对生猪开展疫苗接种后,应当对疫苗接种前后的生猪开展抗原检测,评估生猪养殖的整体抗病效果,避免流行病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秋冬季节进行生猪引进时,为避免外类病菌的传入,在生猪引进时,必须严格落实免疫检测工作,并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在评估生猪达到引进的疫病防控要求后,才可引入到猪舍当中,保证猪群整体养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例如,工作人员在仔猪疫苗接种工作开展阶段,为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则需要根据仔猪的生长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对策,具体工作开展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时,必须保证仔猪的日龄在40 d左右,不可过早进行疫苗接种。因为,仔猪出生后,将从母猪的乳液中获取一定的抗体,并达到一定的高度,随后则会逐渐下降。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月的时间后,该种抗体将会逐渐消失。为此,在仔猪的日龄处于40 d左右时,可进行疫苗接种处理,保证仔猪对部分流行病菌进行有效抵抗;其二,在疫苗接种时,应当基于工作要求,对疫苗注射量进行严格控制,不可随意调整疫苗用量,避免疫苗的药效出现下降,无法保证仔猪的正常生长。

3.3 药物预防

为有效应对猪疫情,将生猪养殖的经济损失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在疫病出现时,应当快速采取有效的药物预防对策,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一般情况下,在药物预防治疗时,应当基于兽医的诊断与指导,进而在正规的厂家采购相关的药品,以保证药物的质量与性能。部分养殖人员采取“土方法”进行疫病的防治,该种举措并不推荐,可能会延误疫情的最佳防治窗口,进而导致流行病情的全面暴发,给养殖户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在生猪养殖管理时,必须采取科学严谨的疫病防治措施。

在发现病猪后,为避免出现范围性的传染,必须快速对其进行隔离处理,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避免增加后续疫情防控的整体工作难度。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隔离管控,则可以及时对疫病进行控制,保证后续养殖工作的有序开展。养殖工作人员在实际应用药物时,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杜绝随意增加用药量、调整用药间隔时间的行为出现,避免对生猪的健康生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生猪养殖管理时,为保证疫病防控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必须科学合理地开展药物预防措施,实现对生猪疫病的有效防控。

3.4 营养供应

鉴于秋冬季节气候变化的特殊性,由于温度下降较快,可能会诱发生猪产生一定的流行疫病,给生猪养殖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在实际生猪养殖工作开展阶段,应当突出营养供应,为生猪喂食高热量饲料,确保生猪食用相关饲料后,可有效提升生猪体内的能量供给,使得生猪的体温保持一定的平衡。通过开展针对性的饲料喂食,可以有效提升生猪的御寒能力,保证生猪的免疫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对肠道类疾病进行抵抗时,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营养供应,则可以有效降低猪肠道消化疾病的暴发概率。为实现预期工作开展目标,在生猪饲养管理时,应当以青饲料为主,并合理掺加全价饲料,避免生猪出现微量元素的缺乏。在饲料喂食配比时,可在早上喂食35%,中午喂食25%,傍晚时分喂食40%。若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可以适当加入中草药,如黄芪、白术等,进而达到祛风散寒的功效,并加强生猪的育肥效果,实现秋冬季节的生猪饲养管理预期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为例,重点阐述了秋冬季节生猪疫病防治的具体对策,旨在说明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为保证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应当编制科学严谨的饲养管理对策,以及疫病防治工作手册,有序开展相关饲养防疫工作。

猜你喜欢

猪舍通风疫病
烧炉取暖要注意通风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浅圆仓智能通风系统在冬季通风中的应用分析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