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及防治措施
2022-02-25杨裕坤
方 爽,杨裕坤,李 琦
1.临江市新市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白山 134600;2.临江市畜牧总站,吉林白山 134600;3.临江市花山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白山 134600
随着养猪从业人员的不断学习培训,省内养猪业的规范程度已逐渐提升,但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由于其病因复杂、传染性高等原因,依旧对现代养猪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患病猪对饲料的吸收率降低,出栏时间延后,都提高了饲养成本。探究并分析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主要致病病原并提出防治措施,对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及维护养殖业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仔猪断奶后,尤其在l8~20周龄育成猪时期发病猪的呼吸系统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对猪群危害程度也最严重。最近研究发现,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已不再只呈现“18周龄墙”特点,同时也常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育肥猪。典型的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发生于13~15周龄(体重达30~40 kg)、18~20周龄(体重达60~80 kg)。猪群发病的时间与猪场的饲养环境温度、生产管理水平及预防保健措施等有关。且猪呼吸系统综合征近些年呈现死亡率上升趋势,成猪发病率3%~10%,死亡率5%~15%,而2~3月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30%。
病猪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咳喘、呼吸困难,伴有腹式呼吸、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偶见干便或稀便,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发绀、淤血、抽搐、口角流涎、小范围内转圈,并最终导致死亡。
肺部可见明显病理变化,大面积淤血、出血,部分位置实变、肉变或出现大理石样病变,组织质地坚硬,可见气肿灶。不同感染情况的病例会出现部分不同的病理结果,例如部分病例可观察到肝脏紫红色深,表面有黄白色团状坏死;部分病例可观察到肾脏苍白水肿、有密集针尖状出血点;部分病例可观察到明显的心包腔、腹腔、胸腔的纤维素性渗出等等,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才可做出确切诊断。
1 主要病原及致病因素
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复杂,病毒、支原体、细菌、寄生虫、自身免疫不健全、母体抗原保护力下降、混群饲养、断奶应激、饲料无过渡更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均可导致这种疾病发生[1],许多专家又称它为“多因子猪呼吸道病”“复合病因猪呼吸道疾病”“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等[2]。
1.1 细菌型病原
在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众多病原中,病毒性病原体感染及细菌性病原体感染是致病频率最高的两大类,多重研究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常见病原菌,细菌病原体通常通过增强的细胞因子反应从而激活炎症导致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细菌导致的猪呼吸系统综合征临床症状大体相近,难以短时间内区分,需要特异性高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确定具体的致病菌。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如赵洪武等针对猪链球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及副猪嗜血杆菌这四种病原菌,建立了四重PCR诊断方法,经临床流调验证,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检测结果假阴性、假阳性率很低,方法稳定,成本低完全可用于日常的诊断。
1.2 病毒性病原
而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则是引起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主要病毒,其中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率高达20%。病毒性感染的发病机制通常与黏膜纤毛的破坏以及肺泡和毛细血管内巨噬细胞功能的干扰和降低有关。
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不同病原在猪群之间的传播方式各有不同。通过用受污染的精液进行授精,传播病原体的风险仅存在于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和猪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传播,但规范卫生条件可以限制其传播,在2~3 km的距离内,畜群之间有气源传播的风险。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多种病原体可在野猪种群中被发现,因此,通过密切接触,野猪和家猪之间的传播是可能的。
不同的病原感染会导致不同的症状,例如生猪感染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后,生猪会出现呼吸困难、持续发热、眼角流泪等症状,若为怀孕母猪,还会导致流产、胎猪与母猪间脐带大量严重出血;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后,生猪会出现食欲废绝、生长缓慢、消瘦、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理变化常见淋巴结肿大、肺肿大、肺质地坚硬,组织间质变宽等。诊断时要多加观察,积累经验,可以减少很多后续确诊过程中实验室诊断的成本,且可以第一时间对症用药,降低损失。
1.3 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是另一致病因素,生猪常因外界环境突变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感染风险。以下几点因素多见于日常饲养:①猪舍卫生没做到规律清扫时,粪便、污水、饲料等堆积,空气不够流通,会导致猪舍内有害气体增多,如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且猪运动时猪舍空间内粉尘增多,刺激猪呼吸道,造成呼吸道长时间充血导致炎症发生,在这样的条件下猪呼吸道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病原体入侵并致病;②春秋冬季猪舍内温度变化较大,猪舍内外温差也大,猪不能完全适应,极易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并最终诱发猪呼吸系统综合征;③猪舍出现过病猪后,未及时全面消杀,导致病原存在于猪舍空气、墙壁、地面、堆积物甚至存放的饲料中,健康猪在有大量病原的猪舍内活动进食,大大增加致病风险,恶性循环,扩大损失;④猪舍饲槽清理不彻底,饲料堆放位置潮湿等因素,均会导致饲料霉变,猪进食后,在霉菌毒素的干扰下,消化道黏膜充血、整体抵抗力下降,患病概率提高。⑤饲料中添加剂和抗生素比例过高,猪长期食用高能高蛋白饲粮,肝肾负担过重,抵抗力下降,也会导致患病概率提高。
生猪转运途中若操作不规范,导致生猪受到惊吓,会使生猪快速产生应激反应,若环境没有进行彻底消杀,转运车内脏乱差,则生猪在应激状态下会被转运车内空气及墙壁、地面等位置积存的大量病原入侵致病。
经研究证明,猪群内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在极少数情况下为单一病原致病,绝大多数为双重感染甚至多重感染,这增加了预防、诊断及治疗难度,常需要综合病猪临床表现症状、病理剖检结果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等多方面诊断才能最终确定该次疫情的主要病原体。
最近研究显示,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病例以PRRSV+PCV2(+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最为常见[3]。
2 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防治
根据各种混合感染情况的临床结果可以诊断,但暂时还少有研究介绍各病原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机制。在这项综合综述中,我们旨在确定处理猪呼吸道中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的研究,混合感染研究的复杂化及局限性,是具有高潜力的研究领域,可大大提高对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快速诊断准确性以及防治的效率。
除常规和强制免疫外,各养殖场可根据猪舍内小面积感染情况制定不同的免疫计划。有研究证明,如果猪群同时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则要优先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如同时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肺炎支原体,则要优先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和支原体疫苗;如同时感染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则优先接种支原体疫苗。该研究可对养殖户提供确切实用的疫苗接种方案,最大程度提高免疫效果,减少饲养成本。相关部门可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编写猪呼吸系统综合征防治图册,下发至各县市养殖场及转运车辆公司,提高相关人员专业度及规范性。
3 小结
综上所述,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大多数发生在卫生意识薄弱、基础设施老旧、管理不系统的猪舍,为最大程度避免生猪感染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并缩小影响范围,在养殖和转运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养殖场及转运车辆的操作及卫生。从源头抓起,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自繁自养,不采购外来仔猪,减少外界病原引入;二是严格筛选入舍仔猪,对每一头即将入舍的仔猪进行预防治疗,从源头切断病原带入,并在入舍第2周检查每一头仔猪,隔离病猪、弱猪、亚健康猪,单独封闭饲养;三是提高仔猪舍舒适度,减少断乳期应激反应,提高仔猪抵抗力;四是对饲料饮水严格把关,生猪若发生腹泻,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出体内残留毒素,但长期腹泻会降低黏膜保护力,大大增加病原侵入风险,可适当在饲料饮水中添加合适剂量的酶制剂和酸化剂,用来调节消化系统环境助消化;五是要建立诊断预警机制,除定期进行消杀、免疫、保健之外,还要在生猪出现腹泻、咳喘、生长缓慢、无食欲、毛发无光泽等症状时,对各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病原体进行检测,避免治标不治本,提高风险;六是控制人员流动,尤其对于外界人员要严格管控,尽量不进入猪舍,饲养人员也要控制进出次数,减少生猪的应激反应,也减少病原入侵猪舍。